安泽县唐城镇阔步向前决胜全面小康

2020-10-15 09:47: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唐王寨景区

文化长廊

村级活动场所

杂粮加工

成熟板栗

千亩豆田

徜徉花海

唐风古韵

永鑫工业园

  唐城镇简介

  唐城镇位于安泽县西北33公里处,太岳山东南麓,西、北与古县接壤,东与沁源毗邻,是一个山区乡镇,最低海拔1001米,最高海拔1260米,无霜期172天。全镇总面积176.45平方公里,境内沟壑纵横,土质肥沃,煤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5%,森林面积133889.4亩,野生植物及中药材资源丰富,达200余种,尤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流苏树以及丁香和连翘最为出名,全县第二大河——蔺河纵贯全镇南北,天然径流量为300万立方米/年。马唐公路纵贯全境,另有通古县、沁源出境公路各一条,现正在建的中南铁路永鑫专线,穿越南北。

  全镇行政村总数6个。共有14107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0085人,非农业人口452人,外来常住人口3570余人,人均纯收入7900元。

  耕地面积22800亩,其中,玉米18600亩,年产量6930吨,小杂粮1500余亩,年产量240吨,优质核桃5000余亩,年产量110吨。

  工业总产值35.23亿元;原煤产量340万吨、焦炭产量240万吨、甲醇12.11万吨、液氨5.68万吨、煤焦油9.5万吨、粗苯2.38万吨、硫铵2.8万吨。

  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达140平方公里,贮煤面积约占全镇总面积85%以上,尤以上庄、三交、南湾、庞壁、梨八沟一带最为丰富,系优质铸焦煤。全镇共有太岳、永鑫2座大型焦化企业,4座现代化煤矿企业,9座洗煤加工企业,工业生产总值42亿元,年产焦炭140万吨,目前,所有企业运行良好。

  安泽县唐城镇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一河”、打造“五个安泽”决策部署,只争朝夕抓发展、不负韶华为人民,紧紧围绕全镇“1258”发展思路,在党的建设、乡村治理、安全稳定、脱贫攻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生态、绿色、美丽、幸福新唐城。

  党建引领增活力

  唐城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要求全镇干部以交账的意识抓落实,对确定的目标,年初建账、月月对账、年底交账、完不成要算账;以严格的责任抓落实,分管领导主管,包村领导主抓,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直接负责,拧成一股绳,盯项目、定进度,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放松;以坚强的堡垒抓落实,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以严格的纪律抓落实,常态长效监督执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标本兼治反腐倡廉。同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将每月党日活动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做实做好“5+N”规定动作,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大力推进“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积极作用,把基层党支部建成改善农村环境、带领农民致富、刺激农业经济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镇12个村级集体经济全部破10万。完成5个精品支部建设,推进了东湾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三交饮水安全等11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全镇上下开展了以“比带头看行动,比学习看觉悟,比作风看作为,开展星级党组织评选”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一评选”活动,逐步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制度。“比带头看行动”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抓党建,看“头雁”作用发挥情况,看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情况,看阵地建设是否标准规范、功能完备,看基本政治制度落实情况,看党员队伍是否昂扬向上、发挥作用,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比学习看觉悟”组织引导广大党员比学习,晒积分,看觉悟,提站位。在学习内容上看谁掌握知识多,在学习氛围上看谁学习劲头足,在学习机制上看谁学习效果好,切实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比作风看作为”党组织之间比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之间比纪律观念,比行动自觉,比作用发挥,比工作业绩。看组织运行是否规范化,看对标检视是否常态化,看尽职尽责是否标准化。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员切实成为平时看出来、关键时站出来、危险时能豁出来的先锋战士。“严评选重激励”紧紧围绕“三比三看”,按照“自评申报—组织考核—党委评定—结果公示—挂牌管理”的程序,采取分类指导、量化评分、动态考核的方式,对党支部实施定级评星。坚持一月一评比、一月一督导,形成长效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党建浓厚氛围,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全面过硬。2020年上半年,经过评选,全镇四星级党组织4个,三星级党组织7个,二星级党组织3个,三晋先锋优秀组织奖2个,三晋先锋学习先进个人10名。

  脱贫攻坚增福祉

  唐城镇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助脱贫,抓作风保脱贫,确保全镇党建水平、队伍建设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相互提档,共同升级,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坚持”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坚持党委主责。全镇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按照“四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要求,镇、村两级干部定期到帮扶对象家中,与贫困户交心谈心,认真了解贫困户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提出帮扶计划、细化帮扶措施。切实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坚持监督问责。突出问题导向,从严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发挥党委的组织优势,加强宣传,凝心聚力,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设立“爱心超市”,采取帮扶人士赞助一部分、社会人士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集价值2.1万元的日常生活用品。四是坚持干部主帮。选优配强带头人。通过选举,一批政治素质高、有吃亏奉献精神、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德才兼备型人选得以进入村“两委”班子。在充分发挥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三支队伍的基础上,组建“3+X”帮扶队伍,开展“手拉手,帮秋收”“为贫困户过生日”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八围绕”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保障。围绕发展产业筑牢脱贫之基。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至110户,其中光伏贷94户,产业贷16户,开发种植业、养殖业、林草业等扶贫基地31个,设立村级公益岗位324个,为156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增收。围绕易地搬迁破解久贫之困。积极谋划发展牦牛养殖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富脑袋”“鼓口袋”,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成功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围绕保障住房助圆安居之梦。通过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实现贫困群众从“有居”向“安居”“宜居”转变。围绕保障饮水坚守民生之要。对全镇32处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饮水安全且供水正常稳定。围绕教育均衡增添民生之福。102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在校就读,享受雨露计划政策扶持62人。围绕健康扶贫满足群众之需。卫生院及12个村卫生室达标升级;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围绕社会保障兜底弱势群体。守住民生底线。享受低保贫困户25户55人,享受五保贫困户27户32人,享受临时救助贫困户51户。

  “六瞄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保障。瞄准连翘药茶产业特色。发放炒茶锅20口,参加县、镇两级培训3轮65人次,使群众及贫困人口掌握手工炒茶技能,成为手工炒茶能手。瞄准全民技能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及“轻骑兵”建档立卡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现在家门口学一技之长。瞄准服务园区建设。完成丁苯橡胶、丁腈乳胶、铝镁合金、22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积极推进永鑫铁路线货场项目议宁村移民搬迁安置、华恒煤焦项目冯子节村移民搬迁安置、蔺鑫340万吨煤焦化项目庞必村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为“一区”建设贡献唐城力量。瞄准扶贫项目建设。全镇使用扶贫资金800余万元实施44个项目。为基础设施改善和群众增收发挥了明显作用。瞄准“一码清”大数据平台。精准数据保基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任务。“一码清”数据平台,国办数据一致,确保源头数据准确无误,如实反映脱贫成效,为脱贫攻坚提供数据支撑。瞄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开展“六大行动”、“566”帮扶,帮扶责任人、工作专班、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真情帮扶、暖心帮扶。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群众满意度。

  产业发展增效益

  该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成立了“公司+支部+贫困户”模式的东湾生猪养殖业,不断推动核桃产业带、500亩中药材产业带、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带提质增效,通过走产销集约化发展之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

  以狠抓服务园区建设,营造营商环境。圆满完成永鑫铁路线货场议宁村移民搬迁、华恒煤焦项目冯子节村移民搬迁、南湾村九十亩沟口丁苯橡胶移民搬迁、庞必村移民搬迁工作,做好园区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综合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功能,为园区筑巢引凤奠定基础。配合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相关工作,做好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让搬迁群众买得起、有房住,能就业、有钱挣。主动服务企业,为投资商提供“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创造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该镇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2020年交总账的安排部署,我们把全镇268户6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巩固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有力抓手。在产业振兴上,一是建好管好梨八沟村、三交村连翘基地。二是持续巩固提升上庄、梨八沟、南湾、亢驿5000亩核桃基地。三是扩大东湾伟晋公司为主的生态养猪规模,推进“种养+循环”模式,变废为宝,为东湾村村民提供沼气,同时带动周边17户36人的贫困户增收。四是建好上庄村7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巩固好固县、李家沟小杂粮加工厂带动作用,增加小杂粮种植效益。同时,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一改以往靠承包费、租赁费支撑村集体经济的单一模式。

  以乡村旅游为底色挖潜增效。利用唐王寨自然景观禀赋和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对唐王寨文化园进行续建。修缮了城门楼,丰富了游乐园娱乐设施,研发唐城镇景区小程序广泛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唐王寨知名度和影响力。2019年累计迎接游客50000余人次,旅行团500余人,并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乡村治理增动力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唐城镇采取“一统领三融合四机制一办法”的“1341”工作举措。即: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推动治理规范化。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治理,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

  以“三治融合”为主线,推动治理现代化。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构建自治新机制。以梨八沟村和上庄村为试点,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引导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民事民商格局。上庄村开展新老干部“手牵手、话治理、谋发展”暨干群面对面交流座谈会,成了密切选派干部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实现“输血”也“造血”。

  实行矛盾多元化解,打造法治新模式。在工作思路上,确定了“先普法,再执法,三化解”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定期排查、集中研判、逐级化解、协调联动等运行机制,探索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促进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助推“三零”创建。

  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创建德治新活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以“四项机制”为抓手,推动治理有效化。一是持续落实“双包双联”疫情防控机制。二是持续开展“孝老爱亲”主题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老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通过子女现场缴纳赡养费、敬一杯孝心茶、说一句感恩话、给父母洗脚等形式,加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三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集中清理农村乱堆、乱放、乱占现象,以红黄旗的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打造农民美、农村美的靓丽风景线。四是持续推进“无火祭祀”文明祭祖工作,设立劝导站、集中焚烧点,杜绝群众带火进山、上坟烧纸,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防火安全事故。

  以“积分管理办法”为平台,推动治理精细化。探索实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实行可量化的积分标准流程,实行动态修正与增补,并将实施效果纳入积分制管理办法中,以指标量化推动村规民约发挥作用,设立基础分、加分项、减分项推行积分晋级管理,通过将乡村治理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实现乡村治理新气象。

  同时,该镇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党政领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带头开展隐患排查。镇党政班子成员,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在全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从辖区企业、餐饮业、校园、景区等各个行业领域入手,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全镇持续安全稳定。截至目前,该镇共排查3248处,共排查出各类隐患428条,完成整改360条。

  千磨万击还坚韧、越是艰险越向前。安泽县唐城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一区一河”、打造“五个安泽”战略部署为抓手,汇聚全镇决胜全面小康的磅礴之力、坚定厚植发展优势的坚定信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谱写出了唐城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滕宁 单少华 李慧)

  摄影 滕宁 单少华 曹鑫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