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暨中心组学习会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图为中心组学习现场 谢文浩 摄
11月2日,汾西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暨中心组学习会,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抓好学习宣传贯彻作出安排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主持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安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高瞻远瞩、视野恢弘,是做好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谱写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纲”和“魂”。全县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细、抓实。各级各部门要立即召开传达学习会议,把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干部职工。要把全会精神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县委常委和县级领导同志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切实加深对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解把握。组织部门要把全会精神作为11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迅速传达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指导各基层组织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县委党校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抓好专题学习培训。宣传部门要统筹各类宣传资源和宣传力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坚持网上网下宣传一体推进,开设专题、专栏,大力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要广泛开展集中宣讲,推动全会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真正让全会精神深入基层、走进群众。
会议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为编制“十四五”纲要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对标中央《建议》,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建议》的任务要求,把全会精神和《建议》要求全面贯穿落实到全县规划编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对标省、市要求,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市委“一三四三”总体思路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结合“1133”发展战略编制规划,使县委《建议》和规划《纲要》既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又贴合县情实际。要对标转型目标,聚焦“六新”要求,谋划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举措和重大项目,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要继续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做好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征求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汇聚力量,制定高质量的《建议》,编制高水平的《纲要》,为“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当前工作提出要求,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高质量完成全县当前各项重要工作。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深化“三个一批”,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住最后一个月的施工期,开足马力、加快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要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战,强化交总账意识,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把省考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尽锐出战迎接“一考一审计”,坚决交上高质量脱贫攻坚的优秀答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生态环境治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民生保障、“三农”、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要提早谋划明年工作,科学确定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收好官,“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谢文浩)
汾西县召开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1月2日,汾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安文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全省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县政府党组贯彻落实工作。县领导赵志红、薛荣华、杜浩强、葛晋洁、郭凯、鱼晶明等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指引。
会议要求,全县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为明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张安文以《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防线》讲了安全生产专题党课,要求践行安全发展必须守住初心,践行安全发展必须牢记使命,践行安全发展必须扛起责任,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之“弦”,明确安全监督之“责”,防范安全管理之“患”,做实安全预防之“案”,牢牢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防线,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防范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遏制各类灾害事故发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汾西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侯建兵 武岩珂)
全国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大会召开
汾西县二十余款优质农产品亮相
近日,2020全国农商互联暨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大会在江苏南京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全国20个省(区、市)组团,近700多家企业携2000多款区域公共品牌及“一县一品”等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扶贫产品齐聚溧水,集体亮相2020全国农商互联暨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大会。
汾西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汾西佳仕百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携手汾西本地企业山西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龙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汾西县鑫润食品有限公司、汾西县京淘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企业将汾西优质特色杂粮系列、饮品系列展示于众。在汾西展区,集中展示了20余款优质产品,包括核桃、琥珀核桃仁、枣夹核桃、沟坝地小香菇、沟坝地小杂粮、苦荞茶、汾西大枣、紫晶枣、玉露香梨等特色优质农特产品,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品尝购买。
产销会期间,来自汾西县各企业的农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客商关注和订购。线下不少客商现场达成购货意向,线上通过京东汾西馆、微店等平台下单购买。本次展会采取线上线下活动同步开展,着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现场带来的农特产品全部售罄,销售金额2万余元,与意向客户签订销售订单达20万元。
拓宽产销对接渠道 构建电商供应链条
汾西特色产品进驻山西农谷体验馆参展
10月29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山西农谷体验馆暨山西药茶电商推广大会在山西省太谷县穗华物流园开幕。
据了解,山西省农谷体验馆是集中展销山西省52个示范县农产品,为山西及周边地区的市民、集采单位、大宗采购商订购农产品提供一站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是省内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集团消费扶贫一站式采购中心,山西市民及周边城市居民的特色农产品零售中心,农产品线上线下(O2O)体验中心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展销集群基地。
汾西县作为52个示范县之一,进驻山西农谷体验馆参展,为汾西县开展多渠道产销对接活动,建立电商新模式、新渠道提供了有力平台。在汾西展区,集中展示了20余款优质产品,包括汾西药茶槐米茶、琥珀核桃仁、枣夹核桃、沟坝地小香菇、沟坝地土鸡蛋、沟坝地小杂粮、苦荞茶、汾西大枣、紫晶枣、玉露香梨等。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汾西各地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山西熔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汾西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县政府平台,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电商带动孵化、电商带动就业、电商带动创业的路子,通过互联网变革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此次,汾西县农特产品进驻山西农谷体验馆,将借助山西农谷的发展契机,利用山西省商务厅搭建的全省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和销售渠道资源,宣传汾西县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提高汾西县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进一步拓宽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构建农村电商供应链,在乡村振兴中更上一层新台阶。
扶贫干部成了农家好把式
年初,柴书记还是中铁十七局物资公司昌赣板场党支部副书记。而今,他皮肤黝黑、风尘仆仆,见面一开口就是:“我们村种植的芦笋,已到了成熟季,马上就要收割了;我们村的牛羊已形成规模化养殖,乡亲们的收入实现了增长……”,俨然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模样。柴书记名叫柴文惠,现在是汾西县杨木山村驻村扶贫干部。
柴文惠曾是一名军人,1999年转业到中铁十七局,先后在物资公司物资调配中心、轨道板场工作。得知中铁十七局选派扶贫干部时,他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今年4月初,经组织批准,柴文惠踏上汾西县的黄土地,接受一场新的考验。
杨木山村地势落差较大,各家各户离得较远,柴文惠不辞辛苦,步行至每家每户进行走访。翻开他的微信运动,每天的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我敢说,现在你们谁也比不上我的脚力。”柴文惠调侃说。如今,他走在田间地头,查看芦笋长势,并同村民一同收割、运输,成了一个农家“好把式”。
“村民对我们特别热情,特别欢迎。”柴文惠说。原本就在公司项目党支部任职的他,有着一定的群众工作基础。他说:“我们来扶贫,首先得做好群众工作。先从思想上帮他们脱贫,让村民充分信任我们,觉得跟着我们可以让他们生活富裕起来,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随着规模种植的形成,小芦笋暴发大能量,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善。”说起这些,柴文惠脸上流露出异常的兴奋。在中铁十七局扶贫队的带领下,杨木山村里又种了核桃、药材等。经过全村上下一起努力,各类农产品拓宽了销路,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破解了以往山货走不出去的难题。另外,村里规模化养殖的牛羊,产量提升的同时,肉类品质也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现在,村民收益稳步提高,乡亲们腰包越来越鼓了。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3个月时间,柴文惠体重降了十多斤。他住的地方是上世纪80年代乡计生委的办公地,单人床很窄。身高体壮的柴文惠临时拿废弃的砖头,加搭了块木板。在驻村联络点吃饭,几乎每顿都是土豆丝和面条。很多时候,天还没亮,柴文惠就已经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和工作。
周末回省城待不到两天,柴文惠就急匆匆地走了,走的时候和大家道别,还是念叨:“要赶紧回去,这几天雨多,担心对地里的庄稼有影响,对村里乡亲们的房屋有破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柴文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扶贫一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力量;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传承部队优良作风,将其更好地诠释在了“田间地头”,无悔坚守、无私奉献,体现出国企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新闻集锦
★近日,汾西县人大常委会举办“学习讲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文魁,副主任乔旭兵、张双花、薛荣华、郭大,常委会其他组成人员参加学习。本次“学习讲坛”特邀请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委党校副校长韩敏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五个“两”、五个“新”方面,深入浅出地梳理讲解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相关内容。
★10月30日,勍香镇召开2020年度上半年星级户表彰大会,对35户星级户进行表彰。县政协主席乔建平,副主席鱼晶明出席会议。表彰大会旨在以此次表彰为契机,鼓励优秀村民代表,一如既往地发挥好榜样作用,激励和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月27日,全县疫情防控调度会议召开。汾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志红出席会议。会议要求,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保持高度警觉毫不放松。各乡镇(社区)要持续抓好入境人员和国内重点地区返汾人员管控,对重点人群做到精准摸排、核酸检测。要加强重点场所的健康管理,持续做好公共场所疫情工作,建立检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
师家沟民居文化考略和思考 (一)
师家沟概貌
题记:没有真实,就没有历史。历史,是由真实的过往所谱写……师家沟清代民居是北方山区窑洞文化的经典,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历史人文文化和丰富的窑洞建筑文化,砖雕木刻文化,民俗文化,然而,目前在网络的诸多图文游记、博客文章上,人云亦云,存在着关于师家沟的诸多文化乱象,有必要对师家沟的历史文化做一些挖掘研究和整理规范,以期进一步理清师家沟的文化脉络,彰显师家沟本有的文化魅力。
自去年以来,笔者经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及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对于师家沟民居目前存在的诸多历史文化乱象作了一点考证和思考,现整理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师家沟窑洞文化景区建设,为汾西的旅游扶贫开发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于师鸣凤和曾国藩、曾国荃
关于师鸣凤和曾氏兄弟的关系网上大致有这样几种版本:其一,师鸣凤道光二十九年(1849)升补长沙府湘乡县知县,在当地广开儒学,教导世家子弟读经学史,桃李遍布全县,其中就有官拜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及其弟弟曾国荃。其二、师鸣凤道光二十九年,升补湖南省湘乡县知县,期间与当时尚未发迹的曾氏兄弟交往甚密,并且为提携、推荐曾国荃步入仕途花费了一番心血。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档资料和师氏族谱后认为:师鸣凤和曾国藩的关系多为后人引申附会,他们之间不可能有深厚的情谊。师鸣凤和曾国荃应该有一定的情感联系基础,曾国荃题写“大夫第一匾”也确有其事。
师鸣凤,生卒年不详。据师氏族谱记载:师鸣凤,字桐罔,廪生,道光十五年(1835)捐县丞,道光二十三年补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榆林湾县丞(注:据【同治芷江县志】榆林湾为芷江县府所在地,乾隆年间迁到此地)。道光二十九年补长沙府湘乡县知县。咸丰二年(1852),因军功,加州同衔。
据师氏族谱记载:师鸣凤在兄弟排行居于师五音和师五典之间。师五音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5月,享年47岁,师五典卒于道光二十七(1847年)年正月,享年42岁,以此推算,师五音生于嘉庆七年(1802年),师五典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师鸣凤则应生于嘉庆七年(1802年)和嘉庆十年(1805年)之间。卒于何年查无依据,现存的师鸣凤墓地石供桌所记文字为:清故廪生师鸣凤字悟罔之墓。没有具体年号。师鸣凤生有两子,皆在湖南从军,长子公辅,军功六品顶戴,卒于同治元年31岁。次子元辅,军功六品顶戴,卒于咸丰二年22岁。经查阅史料,从二人去世的时间来看,正是太平天国起义并立国(1851——1864)之际,作为军人的公辅,元辅应该是死于清军与太平天国军队的作战之中。因此,师氏族谱所记,师鸣凤咸丰二年,军功,钦加同知衔,应该是因两个儿子的军功受到的敕封,而不是师鸣凤本人的军功。
清光绪【续修汾西县志】记载:师鸣凤,湘乡知县。署理苗同知。
【同治芷江县志】卷十四职官志经历记载:师鸣凤,山西汾西人,廪贡,道光十八年(1838)署任。(注:在芷江县志县丞名录没有检索到师鸣凤,只在经历名录中查到了关于师鸣凤的记载。经历,清代低于知县的一种官职,和县丞同为正八品。职掌出纳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具体工作就是接受文件和发放文件)
【同治湘乡县志】卷六职官知县记载:师鸣凤,山西汾西,廪贡,道光二十八年2月任,三十年10月卸事。(师鸣凤任职湘乡知县时间共两年八个月)
曾国藩,字伯函、居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人,进士。
据曾国藩年谱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参加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一等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回家。
道光二十七年(1847)7月,曾国藩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道光二十九年(1849)2月,曾国藩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兼署兵部右侍郎。
曾国荃,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九弟。晚清名将,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曾国荃生于道光四年(1824)。16岁时,跟着他的父亲到京师,就学于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1842)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史书记载:曾国荃生性十分高傲,“少负奇气,倜傥不群”
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荃以府试第一名入县学。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
咸丰六年(1856),曾国荃与吉安知府黄冕招募兵勇3000人,与周凤山一起合计6000人,赴援江西,对太平军作战,成为曾国藩湘军的嫡系吉字营。同年11月,因军功加同知衔。
咸丰七年(1857)因功升知府……
从相关史料记载的师鸣凤和曾国藩、曾国荃的人生轨迹和仕途历程,不难看出师鸣凤和曾国藩的仕途经历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史料记载推断师鸣凤和曾国藩年龄很可能相当,或许师鸣凤略长曾国藩几岁,两个人同在道光十八年开始步入仕途,师鸣凤捐官后由湖南芷江经历(清代正八品官职)起步,十年后即道光二十八年2月升任湘乡知县(七品)。曾国藩则是道光十八年离家赴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由此步步高升,十年七迁,成为朝中二品大员。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没有任何交集,在清朝等级森严的封建体制以及交通信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师鸣凤和曾国藩能够建立深厚感情的概率极低,即使师鸣凤在任职湘乡期间曾国藩回过湘乡,一两面之交也只能说是相识,不可能产生深情厚谊,况且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期间曾国藩回过湘乡的史料记载。
师鸣凤道光二十八年任职湘乡知县时,时年24岁还没有取得任何功名的曾国荃恰好在湘乡县继续学习,两个人同处湘乡县城,一个是现任知县,一个是“身负奇气,倜傥不群”而且还有一个当朝二品大员的亲哥哥背景的年轻才子,两个人相处不错,感情深厚也就自然而然了。
张建忠(作者系汾西县文联原主席)
文图除署名外均由汾西县新闻网络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