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确保全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2020-11-12 10:19: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确保全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任天顺张安文分别参加人口普查登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接受人口普查登记 谢文浩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安文接受人口普查登记 侯建兵

  11月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以普通市民身份接受了社区府西居委会人口普查员的上门登记。

  期间,任天顺认真回答了普查员的询问,在普查员的引导下,现场进行个人自主填报,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了人口普查需要的基本信息,并在电子采集设备签名,顺利完成登记。

  登记结束后,任天顺代表县委向全县奋战在人口普查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向支持参与普查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表示感谢。

  任天顺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第一次国情国力大调查,事关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目前,汾西县的人口普查工作已进入入户调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务必提高站位,精心组织,把人口普查工作抓细抓实。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登记。全体普查员和指导员要科学严谨、认真普查。全体公民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各乡镇区、各部门单位要协调联动、全力支持。新闻媒体要宣传造势、营造氛围,确保人口普查工作圆满成功。 (侯建兵 武岩珂)

  又讯 11月5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安文以普通市民身份在社区府西居委会人口普查员的引导下,认真核实了个人身份证号码、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顺利完成登记。

  张安文指出,这次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参与人口普查工作,如实提供普查信息,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希望县、乡、村各级各部门及普查人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周密安排部署,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普查登记,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任务。(侯建兵)

  又讯 11月5日,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志红来到县城银圪垛小区检查指导当前人口普查工作。

  赵志红随普查员一起来到部分普查对象家中仔细查看普查员摸底登记情况,详细了解普查登记工作流程,认真听取普查有关情况汇报,与普查对象亲切交谈,对普查对象积极支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表示感谢。

  检查中,赵志红说,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及普查员要压紧压实责任,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和核心指标,严格控制数据质量,统筹推进当前人口普查工作。要坚持依法普查,做好数据保密。要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营造全民知晓和参与人口普查的浓厚氛围。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人口普查登记,如实提供普查涉及的信息,共同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据了解,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此次人口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并联网实时上报。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汾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县663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已经正式入户、清查摸底和预登记工作。(侯建兵)


新闻短波

  ★11月6日,汾西县举办“牢记嘱托葆本色、银龄助力蹚新路”主题宣讲报告会,邀请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教授刘树信作专题报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砚宾主持报告会。郭砚宾要求,要牢记领袖嘱托,坚定扛起重大历史使命,进一步强化思想武装、凝聚共识合力,在“率先”上抢先机、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乘势而上书写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汾西新篇章。

  ★11月5日,在第21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汾西县举行庆祝大会暨职工趣味游艺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国锋出席并讲话。李国锋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发展要求,做一个讲政治的新闻工作者,讲创新的新闻工作者,讲奉献的新闻工作者,讲责任的新闻工作者,讲好汾西故事,传播好汾西声音,为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汾西县“农民学员”成为扶贫先锋资助项目人选

全省仅有4人获得资格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资助项目人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100名农民教育培训优秀学员扶贫先锋给予资助,汾西县学员刘耀山荣获项目资助资格,全省仅有4人入选。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资助活动,从三年来培养的优秀学员中遴选出扶贫先进典型,展示扶贫培训积极成效,激励高素质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经过各地推荐、网络展示、组织遴选、社会公示等环节,决定对100名农民教育培训优秀学员扶贫先锋给予资助。他们有的生产理念先进,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有的产业发展良好,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的甘于奉献担当,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中发挥突出作用。

  此次资助人选活动旨在,希望受资助的“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再接再厉,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水平,发挥榜样作用,继续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希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广泛宣传“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典型事迹,弘扬他们的创业奉献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和政策措施,大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刘耀山是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2年,他发起成立了以栽植玉露香梨为主导产业的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山区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刘耀山管理合作社8年期间,3000亩贫瘠的撂荒地,长出了10万株玉露香梨树,一座高标准,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有机基地拔地而起,在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

  近年来,刘耀山一直身在田间、心系土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他认真学习果树栽培技术,2018年参加山西省“三区”人才“玉露香梨产业集成技术”专题培训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2019年其管理下的合作社,被审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栽植的玉露香梨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在他的带领下,基地周边的村民,在“股金、租金、薪金”模式的激励下,积极投身玉露香产业建设,千余名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侯建兵)


汾西黄粉虫项目签约两千万元意向贸易单

  11月7日,我市在上海建滔诺富特酒店举办了2020山西临汾(上海)新兴产业恳谈会,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安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武耀忠,副县长杜浩强参加调研座谈。

  会议期间,汾西县黄粉虫项目签约了两千万元意向贸易单。今年以来,全县黄粉虫实现外贸收入41万美元,真正做到小虫子、大市场,有效助力汾西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此外,参会商家代表推举汾西籍“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为上海市临汾商会会长。

  据悉,黄粉虫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出口潜力巨大,全球每年需求量超过8亿吨,且市场需求量远超目前供给量。汾西县康瑞莱生物科技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全县黄粉虫养殖企业的代表,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当地闲置农房,吸纳留守老人与妇女等300余户剩余劳力成为养殖主力,其中贫困户占到75%。企业年产干燥黄粉虫成品2000吨,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累计帮扶全县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销售收入600余万元。目前,黄粉虫出口业务还在继续开拓国外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侯建兵)


  题记:没有真实,就没有历史。历史,是由真实的过往所谱写……师家沟清代民居是北方山区窑洞文化的经典,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历史人文文化和丰富的窑洞建筑文化、砖雕木刻文化、民俗文化,然而,目前在网络的诸多图文游记、博客文章上,人云亦云,存在着关于师家沟的诸多文化乱象,有必要对师家沟的历史文化做一些挖掘研究和整理规范,以期进一步理清师家沟的文化脉络,彰显师家沟本有的文化魅力。

师家沟民居文化考略和思考 (二)

张建忠

师家沟院落

“大夫第”匾

  关于“大夫第”之匾

  师鸣凤的府宅位于师家沟较高的位置,院内砖雕木刻,牌匾题额,门头窗花十分精美,文化品位在师家沟所有院落中可谓首屈一指,尤其是大门上悬挂一块由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题写的“大夫第”大匾,为这座大院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师家沟,尤其是师氏家族的荣耀。

  网上关于“大夫第”的记述较为具体的一段文字是:光绪初年,曾国荃任“山西巡抚”,师鸣凤已年老归乡,在乡邻的劝说下前往太原访曾。据说当时曾命大开府门、出外远迎,连日设宴、盛情接待。当时在南京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闻讯后寄来书信和重金表示谢意。曾国荃亲书“大夫第”精制巨匾一块,匾首题文:湘乡知县、保庆府州同师鸣凤。落款是: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山西巡抚曾。数月后,派要员用八抬大轿送鸣凤归乡。路经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各县,地方官员沿路迎送,气派非凡。并在师家沟举行了隆重的挂匾仪式,平阳府及方圆州、县的地方官员和社会名流均前来祝贺,乐队戏班大闹余月,师家沟名声大振,一度成为仕官达贵的周游之处,曾号称“天下第一村”……

  如今悬挂于师鸣凤故居大门上的“大夫第”匾,是师家沟文保所新近修复的。上款为:大学士兵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山西巡抚仝赠。下款为:湖南省湘乡县知县保庆府同知师鸣凤同治七年孟夏。关于“大夫第”匾的传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工作需要,我几乎每年都会去几次师家沟,也曾多次听师家沟知情人说起过“大夫第”匾的来历故事:光绪年间,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后,恰逢山西大旱(史称:丁丑奇荒。丁丑奇荒始于光绪二年,止于光绪四年。史载山西省1600万居民中就因饿而死500万人)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无以果腹度日,路有遗骨。时已告老还乡的师鸣凤在乡邻的劝说下,远赴太原拜见曾国荃,一则叙旧,二则为百姓求情以减免税赋,赈灾济民,帮助乡邻以度灾年。曾国荃得知师鸣凤来访,不仅以礼相待,应允了师鸣凤减免税赋,赈灾济民的请求,同时还为师鸣凤题写了“大夫第”一匾。

  据清光绪《续修汾西县志》记载:光绪元年旱,夏秋薄收。二年大旱,民饥。三年大旱,赈之……四年大祲,加赈之。道殣枕藉,六畜无遗。人相食,村落为墟。前令于锺德以死请命……

  对于光绪大旱之灾同居师家沟的要氏族谱记有:天有不测风云清光绪丁丑岁逢奇荒户族流离村落成墟蒿莱满目家道惫极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曾国荃不会,师鸣凤也不会为了一块门匾搞出太多的送匾庆贺之举。况且,此时的师鸣凤已是个古稀老人,两个儿子早已战死湖南。至于“八抬大轿相送”“沿途地方官员迎送”“平阳府及方圆州县的地方官……均前来祝贺”“乐队戏班大闹余月”,我认为多为后人演绎,以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状、交通信息条件以及大旱之灾的艰难,不会也不可能为了一块“大夫第”的匾如此兴师动众,大搞排场。如今时过境迁加上“大夫第”匾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失损毁,匾上落款文字是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记述,留给我们的只是“大夫第”昨天的辉煌和今日的疑惑。

  疑惑之一:“大夫第”匾的确切时间

  师家沟民间流传:“大夫第”匾原为蓝底金字,落款为光绪年间。

  据有关史料记载:同治四年6月(1865)称病在家的曾国荃被启用为山西巡抚,12月调湖北巡抚。(担任山西巡抚6个月)。光绪二年(1876)由陕西巡抚调任山西巡抚,光绪六年(1880)告病乞归(在任四年有余)。

  疑惑之二:“大夫第”匾的落款

  师家沟民间流传:“大夫第”下款为湘乡知县、保庆府州同师鸣凤。上款为: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山西巡抚曾。

  师家沟文管所修复新匾:上款:大学士兵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山西巡抚仝赠。下款:湖南省湘乡县知县保庆府同知师鸣凤同治七年孟夏(孟夏当为农历四月)。

  曾国藩任职直隶总督的时间有两种记载:

  其一,同治七年4月(1868)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同年7月(1868)由两江总督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9月(1870)调回两江总督,任期二年零二个月。

  其二,据曾国藩年谱记载:同治七年9月6日(1868)清廷调曾国藩为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第一艘轮船下水,曾国藩登船试行,取名“恬吉”。11月1日曾国藩核定外洋水师章程。同治八年3月14日曾国藩在保定接直隶总督任。

  据曾国荃生平简介,曾国荃光绪二年(1876)担任山西巡抚后多方运作,为山西争取到了数额巨大的赈银和朝廷赋予的赈灾优惠措施,由此,曾国荃与山西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与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商巨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许多地方留下了曾国荃的足迹;而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商大户,许多院落留下了曾国荃的墨宝。

  查证“大夫第”的含义后得知:“大夫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也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个家庭的显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夫第”不含有任何褒奖谢恩的含义,也就不存在赠送的意义,更不可能是身居大清二品高官的赠匾之词。结合师家沟民间传说,“大夫第”一匾应该是曾国荃一人所为,具体年代应该是光绪二年至光绪六年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期间的,光绪三年或四年较为确切。因为,民间传说师鸣凤赴太原面见曾国荃的其中一个缘故是为大灾中的乡民请求减免税赋,而光绪大旱之灾史料记载起于二年止于四年。汾西地处黄土丘陵,旱情于光绪五年缓解,加之那个时代的交通信息的闭塞,省城太原的信息没有三五个月传不到地处偏僻的汾西县。

  再者,“大夫第”原匾落款时间为同治七年孟夏为实的话,这和史实有明显的不符,也就是明显的硬伤。一是同治七年孟夏曾国藩还没有就任直隶总督一职。二是曾国荃此时也不是山西巡抚。如“大夫第”一匾落款确为:直隶总督、山西巡抚的话,在当时这是有明显的欺君之罪的,曾国藩、曾国荃作为清朝的重臣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也绝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在其位绝不会冒用其名。笔者以为,关于“大夫第”一匾的具体时间,还需作进一步的考据。 (作者系汾西县文联原主席)

  文图除署名外由汾西县新闻网络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