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1-04-30 09:28: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坚持“五个突出” 聚焦“五个强化”

乡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乡宁县精心部署、严格要求,高标准组织、高效率推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突出走深走实,狠抓组织保障。该县坚持把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并指导各级党组织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建立了“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迅速召开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安排部署会议,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掀起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结合实际,出台了《中共乡宁县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全县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等12个指导性文件,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明确干什么、知道怎么干。制定了《中共乡宁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机构及其主要工作职责》,成立了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临时党支部,建立了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半年一汇总、全年一总结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周例会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实施“一周一销号”清单式管理,为全县党史学习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力保障。

  突出带动推动,狠抓措施落实。该县注重发挥“头雁”效应,加强督促指导,以上率下、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一是县级干部带动。县委中心组成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率先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集中收听收看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带动全县上下持续掀起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的热潮。二是巡回指导推动。县委成立了9个巡回指导组,抽调9名常委部门和成员单位副职担任组长,扎实开展巡回指导工作。三是组织轮训联动。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培训方案》,以县委党校为阵地,以全县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主体,举办读书班,深入学习党史。四是开展宣讲发动。出台了《乡宁县党史学习教育县委宣讲团宣讲工作方案》,择优遴选了11名理论骨干,组建县委宣讲团,在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开展集中宣讲。

  突出真学真信,狠抓学习教育。该县按照“深学、深悟、深刻”的“三深”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规定书目,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发了《关于征订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资料的通知》和补充通知,全力征订学习资料。制定印发了《县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和《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清单》,明确了“路线图”、画出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有力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县委中心组坚持每月“两学一研”,为基层党组织带好头、作表率;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集中开展学习。邀请专家教授,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统筹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好干部在线”等线上学习平台,创新开设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平台,梳理发布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突出氛围营造,狠抓宣传教育。该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营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山乡宁静”APP、“乡宁发布”微信公众号、“乡宁融媒”抖音等全媒体矩阵平台作用,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拍摄制作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建党100周年以来全县农业、科技、教育、工业、城市建设发展等系列专题片;各乡镇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作用,每天在固定时段大版块、多频次播放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结合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编撰简报,深入挖掘典型、总结经验,让全县各级党组织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互学、互比、互进。

  突出亮点特色,狠抓质量成效。该县将“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县委“一六二”总体思路,做到既严格规范又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涵、放大党史教育成效。一是规定动作严格规范。对照党史学习教育方案要求,严格标准时限,对标具体要求,突出严格规范,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偏、不虚、不走过场,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自选动作务实多样。关王庙乡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专题测试活动;团县委组织开展了网上主题团课、队课、队日等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光华镇机关党支部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缅先烈”纪念董光华烈士主题党日活动,使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接受洗礼。三是服务群众成效明显。县委政法委举办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制宣传讲座及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践活动;县委党校采取“1+6”备课模式,组织优秀师资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宣讲;西交口乡机关党支部与元头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学党史强党性,植绿树做榜样”主题党日活动;西坡镇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邀请专业农艺师为广大椒农进行了培训。

  下一步,乡宁县将在“五个强化”上重点发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一是组织领导再强化。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压实责任,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二是措施落实再强化。统筹协调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学习要求、严把时间节点,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督导检查再强化。继续发挥全县9个巡回指导组的作用,持续深入基层一线,查漏洞、补短板,督促措施落实,有效解决问题。四是氛围营造再强化。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及时阐释权威信息,宣传党史知识,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氛围。五是资源挖掘再强化。深挖双鹤乡吉特委、二一三旅、烈士湾等革命遗迹,以实物实证还原历史事实,打造本土红色教育基地。

  (记者 刘一平)


  4月23日,昌宁镇龙鼻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峰在流动课堂上为党员、村民讲党史,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

  记者 摄


县委政法委

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

  日前,县委政法委组织举办全县政法队伍“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邀请市委党校副教授兰雅莉进行授课。

  兰雅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学好党史五个方面为与会干警讲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让大家对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为全面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供了指导。

  与会干警纷纷表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团县委

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学习实效

  连日来,团县委在各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少先队员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团县委充分发挥组织体系优势和动员能力,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全县少先队员参加“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文明手牵手”主题宣传、“文明先锋行”主题队日活动;组织全县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党史专题学习会;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学雷锋等活动;联合县妇联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倡文明”活动,分享党史故事与典故;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返乡大学生、青年能手,为身边青年办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县委党校

送教下乡 送学上门

  日前,县委党校组织教师深入尉庄乡,开展“送教下乡、送学上门”活动,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史。

  在尉庄乡政府机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吉琳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从不同角度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把最鲜活、最生动的党史知识讲述给广大干部群众。同时,李吉琳还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为尉庄乡机关党员干部宣讲了乡宁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随后,教师们还深入尉庄乡庄原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宣讲党史,使大家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


管头镇: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管头镇采取十项举措,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十项举措分别是:集中镇村党员干部,观看党史相关视频;制作130余块精美党史展板,悬挂于街道两旁;在各个电子屏滚动播放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标语;制作党史学习教育小视频,定期在各村“两委”干部工作群、党员群中推送;在各街道、路口、村口悬挂党史学习教育标语;组建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党史;在醒目位置张贴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彩页;开辟党史学习教育固定专栏,定期更新学习内容;组建党史经典朗读团队,每天上午九点轮流在乡村大喇叭上读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送学上门”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讲党史。


关王庙乡:专题测试以考促学

  近日,关王庙乡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专题测试活动,对党员干部党史知识进行检验。

  此次测试活动分为上午、下午两场,每场经过笔试之后,通过“一问到底”“答题快车”等形式,向参加测试的党员干部随机提问党史知识,达到了以考促学、以知促行的目的。

  专题测试后,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砥砺初心使命,真正学出坚定信仰、学出政治忠诚、学出党性修养、学出过硬本领,全面开创“锦绣关山”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解民忧 惠民生 暖民心

——西坡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以前的镇区广场不够开阔、有些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需要。这几天,我看见挖掘机、推土机紧张作业,一问,原来是镇上要改造街道和广场呢。大家都期待今年的‘七一’群众文化活动能在崭新的广场上举办呢!”近日,西坡镇西坡村居民王大妈高兴地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坡镇聚焦群众关注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村级重点项目41件,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壮大等多方面。

  在有机精品花椒示范基地胡家岭村,为减轻倒春寒对花椒产业和椒农收入的影响,该镇先后邀请韩城和县农业农村局专业农艺师为广大椒农进行“防灾、减灾、避灾”技术培训;在于家河村,该镇组织全村党员开展了“共植产业树 开启致富路”主题党日活动,免费为村民发放优质花椒苗木,进行补栽补植;聚焦解决好饮水最后一公里问题,该镇即将动工实施臧岭村委地坪至芦沟自然村水利提质改造工程……

  “咱们农村人的生活,这些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网样样都好了!”镇区中心一家商铺经营户说,“这不,镇上投资60余万元的燃气入户工程也开工了,这是利镇利民的大好事呀!”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正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目前,全镇上下干劲十足,建设美好家园的士气空前高涨。“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生需求,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村级重点项目,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西坡镇党委书记师进掷地有声地说。

  记者 刘一平


  连日来,乡宁县抢抓施工黄金期,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图为该县紫砂陶小镇工坊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摄


乡宁县昌宁镇龙鼻村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德孝治村、产业强村、文旅兴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村蝶变 幸福花开

村民在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里管护果树

  车行北垣,群山皆在脚下。极目远眺,无垠的垣上点缀着四五个村落。北垣是乡宁县昌宁镇西北部山上少有的广阔平地,龙鼻村坐落其间。暮春时节,记者来到这里,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

  漫步在龙鼻村,所到之处,花木葳蕤,一座座整洁庭院排列在宽阔的道路两旁,从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

  “矛盾村”变“和谐村”

  干群思想有了大转变

  龙鼻村下辖龙鼻、柳阁原、内阳、淹子、乔院5个自然村,共有647户1864人、5500余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吕梁山纯农业村。这个村曾经是乡宁有名的“上访村”“矛盾村”,连续多年被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当地村民为此编了个顺口溜:“一穷二白三懒惰,破罐破摔破砖房,不忙发展忙告状,人心涣散力不强。”

  看着村里产业不济、群众懒散、集体无力的现状,2014年,长期在外经商的白金峰,毅然决定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村报答乡梓。他先是成功竞选村委会主任,随后又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一个党员一面旗。只有时常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大家才会认可你、拥护你,才能真正凝聚起发展的力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白金峰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聚人心,强化队伍作风建设,持续提高全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并开展了“四必学”“四必谈”“四必问”等活动,确保支部学习不间断、党员作风大转变、联系群众全覆盖。同时,组织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走访谈心,给大家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基层矛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渐渐地,龙鼻村由乱转治、由疲转兴,干群关系近了,各种矛盾少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村民投身乡村治理的行动更加自觉。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起来,小山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懒汉村”变“勤快村”

  农业产业有了大发展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过去,龙鼻村产业单一,群众挣钱门路少,不少人躺在家里靠天吃饭,除了农忙再也提不起干劲。邻村村民笑称:“龙鼻村真是个懒汉村!”

  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甩掉“懒汉村”这顶帽子?龙鼻村“两委”一班人外出考察后,结合当地实际,成立了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乡宁县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运行,先后复垦、平整集体闲置土地600余亩,建成了玉露香梨连片示范区、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中药材基地、有机蔬菜杂粮示范基地等,并鼓励村民用土地和资金入股,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民,逐渐形成了全村村民共同受益的产业新业态。

  集体产业多了,大家干劲足了。村民冯扬胜说:“去年,我靠种植葡萄收入了8万余元,这可比以前种玉米、小麦挣得多。村里提供技术支持,还管销路,只要勤学多问肯吃苦,没啥难的!”

  在龙鼻村1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满地盛开的油菜花簇拥着一行行矮化密植果树,放眼望去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正在管护果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矮化密植果树具有挂果早、产量高、品质好、便于管理等特点。基地还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旱涝保收,套作的油菜也增加了亩产收益。

  跟随着采摘游客的脚步,记者来到龙鼻村新建的4座人工智能蔬果温室大棚。这些大棚里种着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采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可随时调整蔬果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棚内放置了蜂箱,利用蜜蜂进行授粉,避免了小果、畸形果的产生。管理大棚的村民白玉平说,这些大棚面向游客开放,效益不错,还带动了村里200余名妇女务工增收。

  目前,龙鼻村已建成1300余亩葡萄园、735亩玉露香梨连片示范区、300亩有机蔬菜杂粮示范基地、150亩中药材基地、100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基地、40亩观光采摘园、10亩人工智能蔬果温室大棚,种植苹果、梨、葡萄、药用酸枣、柴胡、黄芪、皂角等多种水果和中药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白金峰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久久为功。接下来,我们还要推广种植矮化苹果树、推进玉露香梨连片示范区栽植管护、协调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继续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脏乱村”变“示范村”

  基层治理有了大提升

  “做梦也想不到,老了老了,日子却好起来了。现在我们村的老人可真是享福——日间照料中心一天管两顿饭,还有专人照顾,让子女没了后顾之忧。党的政策真是好啊!”在龙鼻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岁的村民王忠胜发出这样的感慨。

  近年来,龙鼻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把德孝文化贯穿始终,加强基层治理,着力打造村风清、民风淳、家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里建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图书室、理发室、淋浴室,让老人们过上了舒心的晚年生活;每年向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1000元资助金,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凝聚榜样力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孝图、弟子规等,全村上下形成了以德孝文化为主旋律的道德新风尚。

  曾经的龙鼻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差,村里遍布旱厕、猪圈,看相不好、气味难闻。村民家里的垃圾,随手就甩到路边,乱糟糟不成样子。为了弥补发展欠账、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几年,村“两委”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投资修建6公里村组道路、2个农村休闲文化广场、1200米文化墙,硬化绿化3000余平方米街巷,安装85盏太阳能路灯;建立了保洁队伍,配备了村内垃圾桶并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渐渐地,龙鼻村环境变美了、更加宜居了,村民也舍不得随便乱扔垃圾了,爱护村容村貌成为大家的共识。

  去年,龙鼻村被确定为乡宁县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起了党建文化广场、薰衣草种植园、农耕文化展示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徜徉在龙鼻村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骑行步道上,两侧的院落外墙颜色统一,文化雕塑错落有致。微风吹过,一阵阵花香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村变样了!产业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美,大家素质也越来越高。”村民王会枝说,“现在,我们都把自己融入全村这个大家庭中。只要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龙鼻村就会越来越好!”

  记者 刘一平 文/图

  稿件除署名外均由乡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