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古县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沧桑巨变百年间,启航奋斗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古县这片镌刻着红色印记的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古县建县50周年来,在省、市的领导下,古县儿女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县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古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伟大旗帜,奋力蹚出新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古县聚焦“1234”工作重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古县坚持“擦亮一张名片、做强两大产业、提升三大品牌、办好四件大事”的“1234”工作重心,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从43.03亿元增加到50.56亿元,公共预算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4.8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1.43亿元增加到32.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17亿元增加到10.9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259元增加到3546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601元增加到13146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新型工业集聚发展,服务业效益凸显,“六新”产业实现突破。
古县全力以赴战贫困,全面小康圆满收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现行标准下6457户1964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底成功摘掉贫困县的“穷帽子”。深入落实县四套班子“五包联”责任制和“54321”干部精准帮扶机制,实施“八大工程二十四项行动”,前后160名第一书记、111支驻村工作队、2818名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任劳任怨、精准帮扶。7818名贫困患者得到救治,1862名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867名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生活和护理补贴,3164户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教育帮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热情参与,百企帮百村,真心扶真贫。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建成集中安置点41个,1567户5009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掉穷根”,1669户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3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103所村卫生室提标提质,1.2万人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古县一二三产齐发力,高质量转型厚积薄发。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爬坡过坎、克难攻坚,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特色农业龙头舞起,新建古树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临汾市核桃全产业链开发联合会,建立核桃收购保护价制度,“古岳古树”商标成为全市核桃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连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核桃+中药材(小杂粮)+中蜂”的有机旱作、立体间作发展模式成为农业特色产业的样板。粮食连年丰收,总产稳定在6000万公斤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荣获全省产业扶贫示范县。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获批,完成四至范围划定,规划面积10.85平方公里。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机构人员全部配齐配强,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的集聚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创新驱动的主引擎。深度压减煤矿产能330万吨、洗煤产能840万吨、焦化产能60万吨。煤矿企业达产增效,焦化行业提标升级。积极建设智能化矿井,推行坑口洗煤、煤矸石井下回填等绿色开采方式。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实施重大项目309个,完成投资123.06亿元,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泰达投资22亿元的192万吨焦化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宏源投资32亿元的216万吨焦化技改项目落地实施,国新正泰1000万立方制备高纯氢技改项目顺利开工,新源盛特种微纤维项目一二期达产、三期完工,鸿古公司90亿只防疫防护手套和丁腈乳胶生产项目签约落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煤─焦─气─化─氢能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牡丹名片更加响亮。引进北京山海文旅集团,编制完成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山海云舍宾馆正式运营,温泉养生馆加紧修缮,光影花魁、丹境温泉等核心体验区已经布局,连续举办“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景区商业化运营迈出可喜步伐,“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业态正在形成。
古县持续发力抓创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成果,2020年古县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2平方公里拓展到3.44平方公里,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完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扎实推进靓城提质“三大行动”,相如公园、十里长廊步道、蓝天碧水蓄水工程全面提质,城市道路整体修缮,城乡垃圾治理、天然气置换等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5平方米,县城中心公园建成,“口袋公园”随处可见。国道341线公路改建工程终获批复并开工建设,长临高速古县连接线建成通车,新改建县乡公路44.5公里,完成“四好农村路”602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8公里。
古县千方百计惠民生,人民生活更美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累计投入19.97亿元滚动实施43项民生工程。成立城镇二小,合并县二中、三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投资1097万元实施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所。县一中、三中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打造创新型学校,实施教师“双挂”,开展“三优”评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训7864人次。稳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县乡村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00人。成立古县医疗集团,完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的疾控中心大楼项目开工建设,县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疾控中心移动方舱PRC实验室建成投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第二轮《古县志》修编,分年出版《古县年鉴》,完成志鉴“两全”目标。古县文化丛书进入出版程序。深化法治古县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古县基层治理经验在央视《新闻联播》刊播。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和平安古县建设,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入选山西法治蓝皮书。
未来五年是古县发展史上最关键的时期。古县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古县经济社会发展“一城一区一园四地”的战略定位,即“努力建设精致宜居县城,建好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太岳板块高效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地、‘核桃+’特色农业示范地、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
攻坚克难谋发展,凝心聚力开新篇。作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2021年,古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围绕“1234”工作重心,乘势而上,勠力同心,奋力开启富裕文明美丽幸福古县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国道341线改建工程解决制约古县发展的历史性问题
国道341线公路改建工程开工现场
国道341线古县李子坪至梗壁(沁源古县界至洪洞108国道)公路改建工程,是古县县委、县政府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题的重大民心工程。该项目建设全长54.689公里,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预算39.76亿元,建设工期为36个月,采用政府收费还债模式建设,资金筹措由资本金、专项债券两部分构成。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国道341线公路改建工程终获批复并开工建设,交通制约发展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古县成为全省七家、全市唯一“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街景
2019年以来,古县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其纳入全县工作重心,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特别是组织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创文工作领导组,下设九个专项工作组、一个督导组和创文办公室,配套建立了“周通报、旬调度、月点评”的工作调度制度,探索建立了“调度+督办+清单+销号”的工作落实机制。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太岳山腹地的山西省古县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成为全省七家、全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县。从此,古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起点。
开发区成为转型出雏型的主战场主引擎
新源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厂区
古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融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主动承接沿汾板块产业转移,发挥煤焦传统工业优良禀赋,发展企业上云、5G+智慧矿山、5G+智能焦化,深入推进泰达192万吨、宏源216万吨焦化技改项目,国新正泰1000万立方高纯氢技改项目,新源盛特种微纤维项目,鸿古公司90亿只防疫防护手套和丁腈乳胶生产项目,打造“煤─焦─气─化─氢能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鼓励支持县内优质企业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六新”为发展方向,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对外开放全新格局。
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引擎”
霍山云顶小镇远瞻
自2008年以来古县连续举办十四届牡丹文化旅游节,据悉,今年以来,古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1234”工作重心,以“天下第一牡丹·花开美丽古县”为主题,以“擦亮一张名片”为目标,以“赏千年牡丹、讲相如故事、扬太岳红色文化”为主线,推进文旅融合和文旅创新,充分发掘牡丹文化、相如文化、红色文化,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引擎”。
“古岳古树”商标成为全市核桃区域公共品牌
古县古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古县是“中国核桃之乡”、全省三大传统产区之一,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共种植核桃23万亩、780余万株,农民人均过百株,年产量1000万公斤以上。古县古树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目前,烘烤类、高水分类、古树原果精选类、冷榨精炼保健油四条生产线年可加工核桃仁500吨,年产值可达8000余万元。该公司牵头成立临汾市核桃全产业链开发联合会,建立核桃收购保护价制度,“古岳古树”商标成为全市核桃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连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核桃+中药材(小杂粮)+中蜂”的有机旱作、立体间作发展模式成为农业特色产业的样板。
坚持“1234”工作重心 奋力打造“一城一区一园四地”
文图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