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精细化服务探究

2021-08-13 08:58: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巷长制”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

——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精细化服务探究

襄汾县委书记乔飞鸿在东牛村调研“巷长制”

南贾镇村“两委”班子到东牛村观摩

村“两委”干部、巷长外出参观学习

发放《美丽乡村倡议书》

老党员牛清海巡火禁烧

整治前的田间地头

整治后的田间地头

清理路边的枯枝

  “有事找巷长!”“巷长是咱的管事人!”这两句话是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村民的共识。

  走进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街道干干净净,垃圾不见踪影,花木掩映下,“巷长”的标牌与青砖绿树相映成趣。“现在村里不管走到哪儿都干干净净的,大家也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环境越来越美,我们住得也越来越舒心了。”78岁的村民牛清海由衷地感叹:“自从村里实行了巷长制,变化太大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牛村党支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巷长制”,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改善,走出了一条优化服务群众、推进乡村治理的新路子,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家做主”。

  老党员“春风化雨”

  南贾镇东牛村位于襄汾县西南,交通便利,景色秀丽,是全县古典家具制作基地。全村共有500余户2100余口人,党员45名。

  78岁的老党员牛清海,多年来有个习惯,逢年过节就带领巷子里的居民一起打扫卫生、悬挂灯笼,小巷子什么时候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成为这个巷子约定俗成的“传统”。

  2021年初,南贾镇党委、政府在调研中发现牛清海这一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立即认识到这是当前形势下乡村治理的有效经验,遂立即启动研究梳理,先后多次召开镇村班子会议、机关全体干部会议部署实施,率先在东牛村推行“巷长制”,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实现村民自治,办好实事好事。

  经过半年多的运行,目前东牛村18条主街小巷,“街长”“路长”“巷长”划片包干,“书记街”“村长路”“党员巷”生动亲切,环境卫生、疫情防控、便民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等事项井井有条……“巷长制”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增强了党员“我是党员、我先行”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治理、融入治理、投身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辐射带动了阜宁、西牛、西尉等周边村推广实施。

  一位老党员的自发行为像星星之火,率先在农村引领了一种风尚和潮流,在镇村领导干部的组织推动下,丰富完善为一个经验模式,作为一项有效制度在东牛村落地生根。

  “党员+乡贤”勇担使命

  一项好制度的推行落实,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农村党组织是“巷长制”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在“巷长制”创立与推进的过程中,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反复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班子成员自觉维护团结,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在生活中情同手足,在工作中碰撞创新,营造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工作方向确定之后,选人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重点选好‘巷长’带头人”是村干部一班人反复琢磨的重点,经过慎重筛选,他们择优推选“两委”干部和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公信力强的党员担任“巷长”,做到人选上组织放心、工作可靠、群众信任,为“巷长制”打好基础、树好旗帜。

  工作有方法,落实有思路,行动才有目标。东牛村坚持细化方案,召开党支部、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三方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东牛村落实“巷长制”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监督考核全面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做到方案接地气、重实用、受欢迎。并选派专人分送到各家各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巷长制”顺利推行营造了浓厚氛围。

  “巷长+”展现乡村“颜值”

  以前,街巷胡同除了枯枝败叶就是秸秆、垃圾,而眼下,“易容术”后的东牛村,渠清水畅、花木葱茏……焕然一新的村头巷尾深受群众喜爱,乘凉的村民带着儿孙闲话家常、喜笑颜开。“胡同干净了,巷子明亮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村民这样评价。

  “巷长制”实施以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巷长”们结合实际,发挥主动性,创新出各有不同的“巷长+”运转模式。通过巷长+巷内党员,实现党员参与全覆盖;通过巷长+群众,实现群众参与广覆盖;通过巷长+事项,实现巷内事项管理监督协调处理全流程。

  村支部书记牛月发说:“党员党员,有啥难事就要挡在前面;干部干部,有啥大事就要干在前面。”村委主任李俊亭也表示:“不推脱,不怕事,敢担当是促成巷长制落地生根的关键,无论什么时候,干部总要做到群众前面,这样才叫带头作用,而不是盘起胳膊指挥!”

  为有效激发党员参与自觉性,村里组织发起向模范巷长、老党员牛青海学习的倡议,组织党员现场参观学习牛青海所在巷区卫生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疫情防控落实、便民服务开展等好经验、好做法。用“巷长现场会”的形式,让党员知道身上的担子,明白肩上的责任,主动投身到“巷长制”中来。工作中,每位党员既是宣传员,又是监督员,还是服务员、防疫员、民事纠纷员,让村民的大事小情,足不出户,实现在家门口完成。为了有效监督管理,该村将巷长的联系方式、工作职责悬挂于巷内醒目位置,每周召开一次巷长会,专题研究探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好的工作做法。每月定期评比,选出“最佳巷长”“最美街巷”。18条街巷,18位巷长,犹如18盏明灯、18个标杆,激活一条巷,联起一大片,覆盖整个村,形成比学赶超大热潮,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面子+里子”提升“金街银巷”

  巷道,既是村民生活的共同场所,也是环境治理的难点。

  东牛村“巷长制”的推行,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党员积极性,另一面,是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自主性。他们突出“村民自治、加强管理、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服务群众”的原则,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通过有事好商量,大家共同齐心办,巷长做好主心骨,让群众办事方向更加明确,参与动力更加强劲,自觉、自愿、乐意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信心更足了。

  今年5月,我省启动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聚焦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东牛村村委会向全村群众发出《东牛村建设美丽乡村倡议书》,倡导美丽家园,你我共建,从我做起等,每一个村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清洁家园的行动中去。

  在邻里纠纷化解上,该村将“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纳入推进巷长工作职责,以评促干,以评促学,推动“巷长制”贴近生活、落到实处。

  东牛村充分结合村情实际,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助力环境整治、隐患排查、疫情防控、邻里纠纷等各项工作中,实现了从“群众找我办事”到“我找群众服务”的转变。

  “巷长制”提高了群众环境卫生社会参与度,更唤起了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让小街巷不仅“面子”好看,“里子”更有内涵,为“金街银巷”打好了基础。

  “‘巷长制’是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县创新社会治理和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7月7日,襄汾县委书记乔飞鸿深入东牛村和临近村庄调研“巷长制”工作,对“巷长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对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推广“巷长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东牛村以“巷长制”为南贾镇乃至襄汾县创立了典型,他们将继续用绣花功夫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巩固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格局,营造文明乡风良好氛围,提升乡村气质,助力乡村振兴,让美丽富裕乡村成为丁陶大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 卫博

  图片由南贾镇政府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