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古县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响亮提出了“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支部强、产业强”的“三美两强”目标任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家园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实现“生活美”、深化文明村镇建设实现“风尚美”、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实现“支部强”,在古岳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壮美画卷,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核桃+”特色农业模式蹚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山西耀冉药材加工交易中心
古县古树食品有限公司
乡村劲吹文明新风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光伏发电造福一方
药材加工助农增收
金穗满仓生活殷实
黄花菜铺就金色小康路
临汾新闻网讯 绿涛映秀,翠色宜人。暮春时节,一场细雨让古岳大地生机盎然。进入古县,所到之处绿树掩映,草木含香,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极目所望,山峦葱茏秀美,村庄干净整洁,庭院舒适雅致,产业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
去年以来,古县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响亮提出了“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支部强、产业强”的“三美两强”目标任务,在古县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壮美画卷,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实现“家园美”
4月14日,雨后的南垣乡吴家岭村在田野山峦的衬托下像一幅幽美的油画。记者漫步在村中干净整洁的小路上,花香扑鼻,心情愉悦。小花园、小广场别具情调。路旁联排的农家小院,每家每户统一的红色大门,每户院落统一的地砖装饰吸引着记者的目光。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等标语点缀在古典灰墙上的红色宣传牌栏里,走在这里犹如置身于乡村大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你看我们村现在多好啊!村里道路都绿化了,增设了固定式垃圾池,建起了花园和广场,生活方便了,环境也漂亮了。”吴家岭村民李艳萍向记者自豪地说。
吴家岭村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王卫国说:“‘三美两强’开展以来,我们村投入100余万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小微景观’,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已然成为现实。”
“家园美”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让村里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吴家岭村可以说是古县“家园美”的代表,或者说是缩影。去年以来,古县以“庭院是景点、村庄是景区、沿途是风景”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家园美”。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规划开展农村建设,持续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推进乡村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狠抓环境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三大重点,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和美化绿化行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突出乡土特色,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持续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小微景观”和乡村游园,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共建美丽乡村。坚持分类分步推进,每年拿出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利用五年时间梯次实施,实现全面覆盖、全面提升。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
实现“生活美”
取暖有大暖、做饭有燃气、休闲有去处……这样的生活你敢相信是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吗?
在北平镇贾寨村,村民家家户户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这一切,都源自古县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生活美”实践。
贾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晋宝介绍:“我们村根据县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安排,建设了秸秆气化站、集中供暖、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饮水和用水、燃气和取暖问题。投资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卫生所、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使全体村民小病不出村、休闲有去处,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生活美”目标,古县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乡村5G基站,推进水、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好落实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为民服务功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打造古县特色劳务品牌。用足用好公益性岗位,有效落实就业政策,拓宽转移就业渠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深化文明村镇建设
实现“风尚美”
“风尚美”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向往和追求,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软实力”和“加分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古县始终注重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同步提升。
“能评上这个荣誉我非常高兴,以后还要和家人一起继续扫好屋子,搞好院子,带动更多的邻居亲戚加入,让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姚麦云激动地说。在最近一次三合镇三合村“最美庭院”评选活动中,她家成为全村三户“最美庭院”之一。
“实现‘风尚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不仅要村庄颜值美,更要村民‘风尚美’。”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海滨说。作为省级文明村,三合村在实现“风尚美”过程中,非常重视树典型抓示范,引导全体村民向上向善,积极开展了“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多项评比活动,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实际行动传播文明新风、倡导时代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古县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建设,在实现“风尚美”上下足了工夫。持续推动移风易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平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乡村“细胞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营造人人争创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持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用活用好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景观墙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通过组织开展文化大讲堂、戏曲下乡、非遗项目传承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村民精神境界。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入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加快建设平安乡村和法治乡村。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实现“产业强”
“去年,在村里的引导和支持下,我种了四五十亩生地,又赶上了好价格,收入了20多万元。”说起自己的中药材产业,旧县镇西庄村村民刘红岗笑容满面。
西庄村是古县“产业强”的一个典型范例。该村依托核桃示范园,借鉴“核桃+”林下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小杂粮等,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了集体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特别是该村成功引进了山西耀冉药材加工交易中心,使村民可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我们将以‘产业强’为目标,打好核桃、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优势牌,依托耀冉药材加工交易中心,积极推行‘支部+企业+村民’的发展模式,努力走出支部引导、企业带动、党员带头、农户参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西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拓为该村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
产业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古县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不断加大产业示范村培育,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围绕资源开发、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劳务服务、资产收益等,探索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形成“乡(镇)有主导产业、村(社区)有富民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格局。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在外务工创业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和熟悉乡村工作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坚持走“特”“优”发展路子,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民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实现“支部强”
“听人民心声、替人民进言、为人民尽责、解人民忧虑”“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走进旧县镇钱家峪村党支部,墙上悬挂的为民服务标语暖人心房。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支部是根本。钱家峪村党支部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胜军说:“我们村党支部坚持建好阵地、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建强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优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时,探索‘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让党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高高飘扬。”
古县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农村党的建设,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开展集体经济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好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集体经济负责人,盘活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强化队伍建设,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抓好新班子的教育培训,切实提升服务群众和带头致富的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一懂两爱三过硬”的农村带头人队伍,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三美两强”步履铿锵。在古县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家园美、生活美、风尚美、支部强、产业强”处处开花,百姓生活时时新。古县不愧是“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金字招牌是古县的骄傲,这闪亮的荣誉正在向全县各乡村有力延伸……
记者 胡丽丽 王长波
图片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