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5×3+N”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近年来,霍州市委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做实基层党建、强化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系统谋划施策,积极实践探索,形成了“三级平台运行、三种模式合作、三类资金注入、三项机制保障、三个包联帮扶和创新N种发展路径”的“5×3+N”发展模式。截至2021年底,霍州市通过产业、服务、入股经营收入的村46个,资源发包收入村81个,出售集体资产一次性收入的村23个;139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936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99个,占比71%,收益最高的村达到200万元。
搭建三级平台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运营市场化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霍州市、乡、村三级积极组建市场主体。霍州市级层面,通过财政注入资金、合并部分国有涉农企业、划转部分涉农资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等方式,组建成立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发公司”),于5月6日进行了挂牌,主营项目融资、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市场开发、人才引育、项目建设等“六大业务板块”,实现“关联村直接受益、其余村均股均利”,尤其是依托“山水霍州·熨贴之州”文旅品牌、霍州年馍为主的“霍嬤嬤”区域公共品牌资源优势,带动各级市场主体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乡镇层面,由辖区内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于5月7日前全部挂牌。联合总社通过有效整合区域各类资源、村集体资产量化入股,作为经济实体独立运营。
村级层面,由村党组织领办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行政村内有多个合作社的或者有联片发展需要的组建联合社,推进“一村一品”或联片发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营情况,探索成立股份制公司。
推出三种模式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运营多样化
抱团经营模式。坚持“资源整合、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鼓励“村连村”片区抱团发展,推出优势发展项目。比如,辛置镇依托十里铺垣土质肥沃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甜瓜的传统优势,联合了地块邻近、主业统一、发展意愿强烈的6个村,建设了占地2000余亩的十里铺垣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打造霍州市最大的生鲜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李曹镇以源头、鸭底、窑底、范村为主“四村”联建,实施“月季花街”旅居项目,由集体统一打造、统一推介、统一管理,发展集“吃、住、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实现集体管理获益,村民经营增收。
社企合作模式。将村集体资金或资产入股企业,按股分红。比如,辛置镇辛置村将集体土地入股紫晟煤业,集体占10股,年增收56万元;下曹村将集体购置的矿山机械设备出租给某机电工程公司,每年村集体保底获益6万元;鼓楼街道北峰村使用集体资金和闲置厂房,参股霍州鑫语能新能源充电站,年增收10万元。同时,在全市3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优中选优,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合作,实现公共资源与个体灵活运营的优势互补。比如三教乡下三教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昌隆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按股分红,年增收10万元。
分级运营模式。通过霍州市级层面创建、乡镇层面配套、村级层面延伸,实行统一品牌的霍州市分级运营模式。比如,抢抓习近平总书记在冯南垣村考察调研时对霍州年馍的高度评价这一重大机遇,在市级层面创建并推广“霍嬷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每个乡镇规划建立一家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年馍加工厂。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低息贷款,引导村级层面延伸发展碗托、饸饹、烧饼、豆腐等传统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链条式发展。
注入三类资金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支撑力
实行多项资金整合注入,着力解决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的资金难题。
财政资金整合入股。比如,在组建市农发公司时,将上级下拨的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组织、农业等部门单列的扶持资金以及乡村振兴项目扶持资金等有效整合。
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将各乡镇(街道)各村集体投资的项目、闲置的厂房、废弃学校以及集体土地、水域等资产进行量化评估,作为村集体经济股权,由市农发公司、乡镇联合总社等统筹,通过入股、租赁或者直接运营等形式,实现按股分红。
社会资金合作入股。通过公司运作,吸纳、整合社会资金注入,实现公司规模扩大、业务扩增。比如,辛置镇十里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026万,单一资金来源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综合考虑三项资金的科学注入。
建立三项机制
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运营保障力
市公司让利制度。霍州市农发公司每年根据运营情况,将效益资金按20%、60%、20%的比例,分为扶持、分红、奖励3部分,“分红”按村发放,均占股分红;“扶持”用于向分红后年收入较低的村,提供免息资金扶持;“奖励”用于激励增收明显的村。
联合总社调配制度。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年底对总社收益,经成员大会统一研究,决定按股分红或者统一调配使用。对村集体资产,打破村村界限,由乡镇联合总社有效管理,确因发展需要使用资产的村,单个调配、划拨使用。
村合作社奖惩制度。每年年底由乡镇组织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评,除分红获益外,集体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村,按照不低于其增长部分5%的比例奖励村“两委”干部;对于收入明显减少的,第一年按不低于其减少部分5%的比例,扣除村“两委”干部绩效工资;连续两年减少的按不低于15%的比例扣除;连续三年减少的,扣除全部绩效工资。
实行三级包联
凝聚村级集体经济运营大合力
霍州市级领导包联。由霍州市级领导包联乡镇(街道),延伸包联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协调部门、调配资源等方式进行扶持。
规上企业共促包联。在霍州27家规上企业中,充分考虑企业驻地、业务范围等因素,优选21家重点企业包联集体经济项目21个。
霍州市直单位帮扶包联。选取体量较大的市直单位,按每乡镇2个、每街道1个的标准,对19家有代表性的集体经济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宣传推介、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扶持集体经济发展。
创新N种发展路径
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
鼓励基层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找准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形成多元发展、比学赶超的发展局面。比如,辛置镇围绕北部农业、中部商业、南部工业的“三驾马车”布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白龙镇按照“特色农业发展一批、文旅融合发展一批、仓储服务发展一批”的思路,因村制宜确定发展路径,李曹镇围绕七里峪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在窑底打造了“姥姥家”系列乡村游乐场、有机菜园、农家乐、民宿小院等乡村休闲游项目,仅乡村游乐场项目“五一”期间日均销售额过万元。南环路街道发挥城乡接合部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小型加工、仓储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初步形成“五色产业体系”。开元街道依托霍州豆腐品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壮大集体经济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杨华伟)
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日前,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这是霍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临汾市委关于专项行动部署要求,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要打造集项目融资、产业投资、资产运营、市场开发、人才引育和项目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霍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可新出席挂牌仪式,并为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揭牌。
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霍州市人民政府直属国有企业,霍州市人民政府为该公司的唯一出资方。公司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理念,着力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努力打造集资源承载、资金对接、项目建设、产业投资、市场开发和利益共享多功能于一体的市级市场主体平台,引领该市各市场主体聚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营模式,带动农村集体经济旺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加速霍州经济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秦国栋 王剑峰)
霍州市白龙镇燕南庄村
肉牛养殖让农民生活“牛”起来
近年来,霍州市白龙镇燕南庄村聚焦产业兴村这一主线,按照“以农富民、集体强村”的发展思路,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业,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以牛富村、产业强村”的发展之路。
腾笼换鸟,黄土地蝶变“丰育园”。燕南庄村采煤沉陷区治理355户,搬离310户,存在常住人口少、耕地小而散、农业效益低、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村党总支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盘活土地资源,采取土地流转等方式,将村民260余亩耕地及采煤沉陷区治理拆迁后闲置的30亩土地统归集体经营,统一管理,项目化运作,机械化耕种,建牛场、种玉米,实现种植养殖产销一体化。
点“牛”成金,穷山村蝶变“聚宝盆”。村党总支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研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集体经济发展目光聚焦到肉牛养殖上。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入160万元,成立霍州市燕贾壮大种养有限公司,用于肉牛饲养、购买种牛、疾病防疫等。肉牛养殖采取“合作社+农民”模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占比65%,村民个人集资入股占比35%。现存栏西门塔尔优种肉牛51头,年底可达70头,明年达100头,每年新增村集体收入可达30万元,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燕雀归巢,山沟沟蝶变“香饽饽”。经营管理上,村党总支明确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经营主导,吸纳本村有养殖经验、认真负责的村民为饲养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技术指导,带动玉米、饲草种植户164户就业增收。收益分配上,股份经济合作社占65%,其中,脱贫户按5%分配收益,全村股民按10%分配收益,因肉牛养殖正处于繁殖积累的上升期,剩余50%合作社收益用于继续壮大集体经济;村民个人入股按35%的比例分配收益,2021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预计2024年可实现一次分红30万左右。促进就业上,以肉牛养殖带动饲草种植、运输等行业发展,有效带动100名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记者 范韶华)
产品变商品 收成变收入
——霍州市脱贫户农产品消费帮扶助销活动见闻
活动现场
独具特色的年馍、色泽金黄的小米、香气浓郁的黑酱……5月21日,霍州市脱贫户农产品消费帮扶助销活动在该市州署广场拉开帷幕。
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是我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五项重点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之一。行动开展以来,霍州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帮扶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帮扶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质优价不优、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帮助脱贫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建立持续稳定、互利共赢的消费帮扶长效机制,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全社会参与、常态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市场行为,助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登高、枣花、兔、鸟、鱼、钱串子、巧手……一碗面、一瓢水、一双手、一炉火就能蒸出各式各样的年馍。”
“这是来自三教乡的梨湾小米,纯天然、无污染、山区种植,熬出来的米汤又香又稠……”
“这是我们当地传统的霍州黑酱,砂酱臊子面,饺子馅、炒土豆丝、砂酱熬菜、酱炒豆腐等,都离不开黑酱……”
“这边还有其他产品,西红柿酱、核桃油、土蜂蜜、野生菌菇……”
展台前,工作人员热心地向每一位顾客介绍来自霍州的优质产品。
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启动后,霍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迅速成立帮扶专班,明确专班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组织精干力量,实行挂图作战,建立专项行动进度台账、问题台账,逐个明确落实目标、落实主体、落实时限,确保专项行动按时序推进。
霍州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杰介绍:“在这次全省开展的消费助农百日行动中,我们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认真落实上级要求,在霍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想农所想,急农所急,依托机关扶贫超市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和发放优惠券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医院‘五进’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打开销路,最大限度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我们组织销售人员对接外地企业,鼓励农户在本市设立采购联系点,内外同时发力,搭建县级供货渠道,打造本地特色名优农产品品牌,力争6月中旬前完成100万元销售额度。”霍州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负责人席光明介绍,该市建设农产品销售平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立长效化农产品销售机制,经营主体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展销活动,打通“线上线下”产销通道,铺设基地销售跑道;各机关单位积极对接帮扶农户建立长期产销机制,组织农产品大户、种粮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区域性展销会,巩固单位帮销通道;各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与农户建立长效供销机制,鼓励购买主体在农产品产地建立集中采购点,拓宽政企对接通道,探索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线上线下集成化、农品农资融合化、订单订货精准化的消费帮扶新模式。
记者 范韶华 文/图
“彩云之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彩云之家”如今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
“彩云之家”,霍州市辛置镇云厦社区一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名字。
一如这美丽的名字,负责人谢秋菊与她的伙伴们用热心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发挥着积极作用。
谢秋菊是云厦社区居民,退休前曾是霍煤集团水电社区主任。2021年5月,谢秋菊来到辛置镇党委书记乔宝山的办公室,激动地说:“乔书记,我退休前当过企业社区的主任,退休后在社区组建了一支合唱团。我看到云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我们合唱团的同志都是霍州煤电退休职工干部,对社区有着深厚的感情,责任心强、各有特长,想继续发挥余热……”
居民热心社区事务,这是一件好事!辛置镇党委为此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该镇所属5个社区均属于国有企业移交社区,情况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离退休同志情况熟、责任心强的特点,鼓励和引导他们采取正确方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当好社区治理“智囊团”和“贤内助”。“彩云之家”因势而谋,应运而生。
家住云厦小区的曹旭平,是“彩云之家”帮扶的对象。谈起他的经历,熟悉的人都不免唏嘘。前些年,他的母亲、妻子一年内接连病逝,债台高筑不说,还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生活一度陷入了窘境。
得知情况后,“彩云之家”出面与曹旭平所在工作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帮他解决了廉租房、调整了工作,还使他的孩子们可以按“四类学生”标准获得资助。一个濒临绝境的家庭,就此走出了生活的泥淖,重新拾起了希望。
“凝静苑”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小区,居民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受条件所限,一直缺少活动场所。
“彩云之家”了解情况后,与霍州煤电物业公司进行了多次协调,最终对方将原来的办公室腾出来给老人们改造成了活动室。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解决了多年来小区老人活动难的问题,以至于不少小区居民为“彩云之家”竖起了大拇指。
热心、有专长是“彩云之家”成员的共同特点。今年61岁的燕鹏曾是霍煤集团下属公司的法务办主任,退休后他和从霍煤集团法务科长任上内退的高永强一起加入了“彩云之家”团队,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前些日子,两人接待了一位前来咨询交通事故索赔问题的居民。因为不懂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也不懂法律,这位居民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了解情况后,燕鹏和高永强一面从专业的角度详细解释了相关法律常识,一面从实际情况帮他梳理分析、提供多种建议。
事后,这位居民激动地说:“谢谢‘彩云之家’,让我知道了事情应该如何处理,不用走弯路,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谢秋菊介绍,“彩云之家”自成立以来已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和诉求36件。通过畅通社区治理渠道,清晰了群众想法,释放了群众诉求集聚的压力,使社区治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形成了人人参与、处处奉献、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互动格局,拉近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距离,切实搭建起干群融洽的“连心桥”。
云厦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胡滨介绍,一年多来,“彩云之家”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协助社区宣传政策法规、调解邻里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参与志愿服务、丰富居民生活、繁荣社区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参考、可复制的有效模式。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社区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战场。辛置镇围绕城市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痛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着力构建起党委领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一核多元”共驻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解决社区治理“肠梗阻”,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云厦社区“彩云之家”,便是这一做法的真实写照。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疫”往无前的城市“守门人”
——记霍州高速东口疫情防控检测点临时党支部书记王荣华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霍州高速东口疫情防控检测点临时党支部书记王荣华积极组织疫情防控值勤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关口、通道路、保出行,彰显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坚决筑牢疫情防控交通场站“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勇当城市“守门人”。
“咱们四个部门在这里执法,现在开个班前会。交警主要负责查验车辆‘两码’、48小时核酸报告……”王荣华在给霍州高速东口疫情防控值勤人员召开班前会强调说,要认真落实当前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安排。在疫情来临时,他主动请战,担任霍州高速东口疫情防控检测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100余名防疫值勤人员,分白天、黑夜两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无盲点,每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面对不断变化的防疫要求和政策,王荣华率先垂范,刻苦钻研业务,每当有最新的防控政策,他都会第一时间推送到微信群,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落实要求。来自陌生人的埋怨、不支持、不理解,他都耐心细致地做好来霍返霍人员的政策解读。熬夜、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家中的妻子孩子也不能陪伴。今年“五一”期间来霍返霍人员、车流加大,连日来的工作致使他劳累过度晕倒在了工作岗位。
“‘五一’期间车流量、人流量增大,王书记在疫情一线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突感身软无力,头晕目眩,被同事送回家。在家休息了两天的他,放心不下疫情防控工作,又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霍州高速东口疫情防控检测点防控值勤人员张甘甘说。
在这场和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王荣华尽显了一名值守人员的责任与担当,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正是有了像他这样的逆行者,才铸就了防疫的安全屏障。(秦国栋 王剑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