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霍州市“童心向党”庆“六一”活动在冯南垣村举行
霍州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师生共庆“六一” 孙宗林 摄
孩子们激情歌唱 孙宗林 摄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孙宗林) 6月1日晚,霍州市“童心向党”庆“六一”活动在师庄乡冯南垣村举行。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霍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可新等霍州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广大师生一同观看演出。
夏日的冯南垣村,丽日晴空,微风习习。华灯初上时分,随着一阵雄浑激越的威风锣鼓敲击声响起,演出活动在霍州市实验小学百名学子大型锣鼓表演《鼓震神州》中拉开序幕。整场演出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共分为“欢度节日”“红色传承”“追寻足迹”三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在欢快的开场舞《快乐的节日》中开启。接下来,50名霍东小学学子表演的快板《大爱无疆》,表达了霍州全市上下感恩奋进、乘势而上的壮志豪情。在时代红歌联唱中,《红梅赞》《红飘带》《祖国在我心窝里》等5首经典红歌轮番登场,展现了新时代霍州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北环路小学学生的欢庆腰鼓表演则表现了霍州少年儿童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坚定决心。
霍州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从霍山之巅到汾水岸畔处处闪烁着红色的记忆,这些都成为值得铭记和赓续的精神。在歌舞表演《时刻准备着》中,学子们演绎了奔腾咆哮的黄河,用深情的歌唱传递了新时代少年儿童自觉肩负建设家乡美好未来重任的心声。在舞蹈《小口罩》的表演中,市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用童真童趣演绎了戴好口罩的重要性,表达了争当抗疫小宣传员的意愿。在戏曲武术表演《藏龙卧虎》中,小花旦顾盼生姿,小武生刚劲勇猛,学子们用一颦一笑、闪转腾挪展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结出的硕果,传达了新时代少年儿童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敬爱的习爷爷在虎年春节前夕冒着风雪严寒来到我们村庄,来到我家,把党的温暖送到我们的心坎上……”舞台上,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的孙女师菁悦回忆着幸福瞬间。在第三篇章的《跟着总书记学国学》表演中,师菁悦与身旁的大张小学学子们齐声诵读,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动人心弦。紧接着,身着红裙的退沙中心校教师们用一支名为《追寻》的唯美舞蹈,表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情感充沛的合唱《新时代好少年》,则传递了学子们“我是少年,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我们要爱亲人、爱家乡,为霍州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要让霍州成为山西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光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随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响起,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夜色渐深时,冯南垣村仍旧沉浸在节日的快乐里。整个演出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中缓缓落幕。
“党建+远程医疗”架起居民“健康桥”
“最近一周我突然耳鸣得厉害,耳朵里总是嗡嗡的,睡都睡不着……”面对摄像头,71岁的赵云山述说着自己的身体不适。
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刘敏教授正通过网络视频一边观察着赵云山的面色、舌苔,一边查阅着他的化验单,不时还会询问几句。
结合临床症状和化验数据,刘敏很快作出诊断,并通过电脑网络传来了药方……
这是霍州市退沙街道安祥社区“健康驿站”连线北京专家远程义诊的一幕。
群众的关心关切在基层。今年以来,退沙街道党工委通过找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契合点,针对辖区老年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外出求医成本过高等问题,依托安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健康驿站”,积极探索“党建+远程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党工委书记闫会滨以深挖本土人才资源为突破口,主动联系到霍州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的刘敏教授。
刘敏教授目前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听闻闫会滨“打破诊疗时空限制,让专家服务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想法,她爽快地答应,愿用一己之长回报家乡,为基层医疗服务贡献一份力量。
自3月24日以来,刘敏坚持每周四免费为安祥社区居民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中医保健、慢病诊疗等服务,尽可能满足家乡父老的诊治需求。
作为李雅庄小区党支部书记,赵云山报名参加了首次远程诊疗互动。“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的。”他坦言,没想到事后按照药方抓了五副药,吃后效果很明显。
“咱不出家门就能免费看上‘专家号’,今天算是长见识了!”自此,有了亲身经历的赵云山成了安祥社区远程医疗的宣传推广员。
社区居民王金堂今年67岁,之前由于高血压一直服用降压药,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发现血压正常,便想着把药停了。老伴贠兰爱针对这种情况咨询了很多人,大都说一旦服用降压药就不能停药。
倍感焦虑的王金堂报名参加了“远程医疗”。“面对面”交流后,刘敏结合他停药几天的身体状况,综合分析给出了建议:只要血压正常可以停药。
王金堂将信将疑地听从了刘敏的建议,两口子为此没少吵架。不过,停药两个多月来一直正常的血压总算让爱人心服口服了。
“街道给咱居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如今,每周四居民们就会按预约来到安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健康驿站”候诊。截至5月25日,社区已有近50位居民通过远程医疗工作室的平台,与刘敏进行网络视频问诊互动。
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是服务群众。退沙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一根线”、看病就医“一张网”、服务群众“一条心”激活了社区治理的创新活力。闫会滨表示:“群众的小事儿就是我们的大事儿!我们搭建‘党建+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疫情期间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医的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群众心坎儿上,不断提升社区为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孙宗林
铸就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
——辛置镇以党建引领壮大村集体经济纪实
大棚甜瓜喜获丰收
初夏时节,绿意葱茏。无论身处车水马龙的市场,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在拔地而起的农业产业园,还是在日新月异的“红色驿站”,霍州市辛置镇处处呈现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面。
近年来,霍州市辛置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党支部+企业+农户” 点燃“新引擎”
十里铺村人素来就有种植瓜菜的习惯,但最初都是露天种植,受天气和地理环境影响,农民从甜瓜上获得的收益并不多,种甜瓜也只是大家的“业余爱好”。
“我们依托十里铺垣土质肥沃的自然条件和种植甜瓜的传统优势,联合周边6村联片建设占地2000亩的十里铺垣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霍州市最大生鲜农产品综合生产储藏销售基地。”辛置镇党委书记乔宝山介绍,十里铺村先行先试,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村集体发展经营10个甜瓜大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通过引进高科技种植技术和人才,带动周边的村民发展果蔬种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振兴。
记者走进瓜棚里,阵阵浓郁的瓜香扑鼻而来,翠绿的枝叶下,躺着一个个色泽光亮、圆润饱满的甜瓜。村民们采摘、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马秀平种植甜瓜已有近十年,但大棚种植还是第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瓜地里来回穿梭,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忙着掐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下雨的时候淋不到雨,香瓜不容易发病,还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在她看来,大棚种瓜好处多多,产量也比露天种植提升不少,通过地膜覆盖,实行有机种植,甜瓜品质更受到市场认可。
辛置镇在成立十里铺垣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基础上,联合周边5村1社区成立联合党委,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共建协议,积极开展校地合作。通过聘请专家,常驻基地进行现场培训和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指导培训100%覆盖,做好产品的产、销等一条龙服务工作,实现了连片发展集体经济的目标。
辛置镇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吸引相关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普通农民参与,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十里铺甜瓜、段庄大葱、后河底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多点开花,规模效应和辐射效益渐显,发展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党建+服务” 跑出“加速度”
古色古香的高大牌楼、宽阔平坦的道路连线成网、繁花似锦的商贸一条街、错落有致的农村新居、环境幽雅的农民休闲广场、设备齐全的文化娱乐设施、靓丽如画的村容村貌……步入辛置镇北村,伴随着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一幅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道路高低不平,如今,村里的街巷好走了,到处干干净净,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杨建国深有感触。
短短几年时间,北村为何发生这么大变化?“这都是因为有了省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政策。”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林虎告诉记者,北村紧扣“村集体有收入,老百姓得实惠”的目标,对村集体所有的沿街商铺,规范经营,更换门头,美化亮化,改善环境,招租寻商,每年租赁收入达20万元以上,既改善环境,又能增加集体收入,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针对镇中心范围人口聚集的商贸地理优势,辛置镇坚持“党建助商,党建聚商,党建兴商”的发展理念,依托一处、二处商业市场发展商铺出租、物流等相关行业,建立党建“红色驿站”载体,延伸党建辐射力、服务力和影响力,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推行“党建+服务”商圈党建联盟模式,全力打造辛置镇“小江南”。
“党建+龙头” 激活“新动能”
辛置镇通过盘活闲置工业用地,村集体土地入股,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等形式,激活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动能”。
北益昌村利用原橡胶厂200亩闲置土地、厂房,招商引资山西大宗物流交易集团建设山西煤炭存储中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辛置村利用原小学土地、校舍,引进一座服装加工厂,生产加工羽绒服等服装产品,增加集体收入,带动人员就业;
面对区域内原有矸石山治理难题,辛置镇与华德宇公司合作,实施南下庄、下曹、宋庄、塔底、北村矸石山光伏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积极引进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结合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引导参与乡村振兴,发挥主力军作用,探索企业引领产业、产业带动百业的致富增收新路径……
点点滴滴,桩桩件件,辛置镇在发展集体经济,示范典型带动的道路上,以更实的思路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见实效。
辛置镇党委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抓总,党办、财政、经管、水利、林业等部门统筹协调的集体经济工作领导体制,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形成镇党委书记为“一线总指挥”、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镇村两级工作责任制。同时,将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用人导向,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治理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辛置镇根据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各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北部农业、中部商业、南部工业“三驾马车”的经济产业结构。
截至目前,辛置镇1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30万元以上村占比37.5%。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记者 范韶华 文/图
霍州市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
今年以来,霍州市加快魅力景区打造,推动资源优势转换,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努力开创文旅融合提档增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加快魅力景区打造。三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秀美山川,造就了霍州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该市突出龙头景区带动、精品景区推动和全域旅游互动,按照《全域旅游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积极构建“2+10+N”的旅游景区项目体系,“2+10+N”:即两大核心项目、十大重点项目和N个支撑项目。“2”是霍州署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七里峪森林康养度假区;“10”是许村人文休闲村、油盆峪旅游景区、白龙1985主题矿洞公园、陶唐峪旅游风景区、霍窑文化村、悬泉山旅游风景区、卧牛山景区、贾村文化体验村、义城村田园综合体、下马洼文人村;“N”是在各乡(镇)、街办布局N个支撑项目。实施七里峪景区林场至观景台、五龙壑至油盆峪等旅游道路建设,推进七里峪旅游度假区建设,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一批配套服务设施。加快“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开辟“相约森林人家,沐浴天然氧吧”旅游专线,让七里峪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加快霍州署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重推“四级官衙”旅游线路,再启陶唐峪景区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公路,串联七里峪、悬泉山、陶唐峪等沿霍山精品景点,形成成熟的风景旅游线路,叫响“山水霍州·熨帖之州”文旅品牌。
推动资源优势转换。该市精心策划旅游形象宣传,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推动山水增值、生态变现。做好“天下霍姓出霍州”文章,全力打造天下霍姓宗亲的根祖圣地,加快推进霍氏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旅游+”,依托七里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大力推行休闲避暑、森林康养,叫响“夏养山西·康养霍州”品牌。继续举办国家级滑翔伞体育赛事,全力打造华北地区滑翔伞基地,加快推动旅游业与体育健身产业融合发展。举办森林音乐节活动,全力打造城市音乐新地标,让霍州旅游变得更加有“声”有“色”。继续筹办更高标准层次、更大规模影响的“中镇霍山·华夏州署”旅游月文旅活动,真正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丰富文旅产品业态。该市推动霍州窑遗址开发,将考古发掘与艺术创新有机结合,启动霍州窑文旅小镇规划招商,擦亮千年瓷窑艺术名片。充分利用镇山文化、廉政文化、门神文化等独特的人文优势,创作独具地方特色的情景剧目,打造威风锣鼓、莺歌、霍州书等非遗演艺精品。大力发展七里峪村特色民宿、许村民俗民情体验园、贾村东方文人娱教生活体验地、义城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本报记者)
“唱游三晋”走进霍州署衙景区
感受晋风晋韵,畅游表里山河。近日,山西省“免费送戏”暨“唱游三晋”走进霍州署衙景区。活动通过音乐、旅行、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大力弘扬三晋优秀文化,广泛推介山西旅游资源,示范引领全省文化惠民社会效益提升,使更多市民群众共享我省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果。
活动在《威风锣鼓》表演中拉开序幕,锣鼓声如春雷滚动,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瞬间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表里山河》唱出了山西的大气磅礴,唱出了山西历史的厚重悠远,唱出了山西人民的积极昂扬。
《我爱你中国》《幸福小康》等一首首经典曲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据了解,“唱游三晋”山西省原创音乐推广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致力于打造山西旅游“音乐名片”,助力宣推山西美好人文和风光。“唱游三晋”走进霍州署衙景区站点活动进一步实现了以文促旅、以唱引游,助力地方文旅融合发展。
(刘 辉 文/图)
霍州市撑起城乡妇女健康“保护伞”
连日来,霍州市免费为35岁—64岁城乡妇女免费筛查宫颈癌和乳腺癌,旨在提高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撑起城乡妇女健康“保护伞”。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该市启动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宫颈癌”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提高广大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提升医疗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为进一步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广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开展,霍州市把城乡妇女免费“两癌”筛查项目作为一项关乎广大妇女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出台了《霍州市城乡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两癌”筛查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两癌”筛查工作群,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通报”,力求把工作做好、办实。该市妇联、财政、妇幼保健院等相关部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协调配合,全力做好宫颈癌筛查工作。
“两癌”筛查是一项惠民工程,该市妇联积极协助霍州市妇幼保健院抽调技术水平高、思想素质好、作风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医疗队伍,统一集中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兵分两路分别在城镇周边农村、乡镇卫生院广泛宣传、组织到位,认真开展城乡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及时做好病人的救助治疗工作。2021年,该市完成4066名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霍州市妇联为3名贫困患癌母亲发放救助金每人1万元,1名患病妇女发放2000元,6名贫困患病妇女救助金1000元,提高了城乡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切实保障了广大城乡妇女身体健康。 (本报记者)
开元街道
举行防汛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
日前,开元街道举行防汛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进一步强化防汛、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保障措施的落实,全面检阅在应对极端降雨天气和突发事件的协调联动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演练模拟开元街道赵家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影响,隐患斜坡可能发生坍塌滑坡,监测点人员立即上报险情,开元街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抢险救援组、应急转移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集结,实施抢险救援,现场各部门密切配合,救援有条不紊,各工作组有序完成了险情报告、应急反应、人员撤离、救灾安置各环节任务。
通过演练,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综合协调、实战演练能力,增强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范、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乔碧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