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风正劲
——安泽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纪实
如诗如画飞岭村
虹鳟鱼养殖箱
稻蟹共养新模式
和川村高标准种养科技园
岳康中药科技园一角
沁河悠悠润泽两岸
美丽宜居新农村
走进安泽县和川镇和川村,沁河岸畔成片的河滩上满目青翠,稻田里水波粼粼,穗壮蟹肥,大棚里鲈鱼肥壮,惬意游走——初秋的和川村“千亩滩”现代种养示范基地,一幅山水田园的产业图景映入眼帘。
和川村红火的产业只是一个缩影,在安泽县连绵的深山里、蜿蜒的沁河岸,一个个村集体在村强民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勾画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乡村振兴画卷。
近年来,安泽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广辟途径、综合施策,开拓创新,通过党建引领、村企联建、龙头带动等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66个村全部实现经营性收入的突破,打造特色产业基地65个、农副产品加工基地19个、乡村旅游基地7个,组建产业联合党委4个、矩阵6个,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0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
激活乡村产业
三伏天,安泽县和川镇沁河庄村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里十分热闹:村西头的营地又迎来一批客人,青少年拓展营全员入驻;村东头的特产商店里销售火热,一件件本地特产被打包寄走。
这样的新变化让村干部和村民们欣喜不已。如今沁河庄村一改旧貌,曾经“沉睡”的红色资源“醒过来”,村里的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沁河庄村的“地、钱、人”三大要素释放出更多的效益。“现在闲置的资源又被重新整合利用起来,村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沁河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罗艳亮说。
沁河庄村的蜕变得益于安泽县委组织部实施的“头雁提升工程”,一大批政治坚定、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罗艳亮就是其中之一。
就任以来,罗艳亮和村“两委”干部劲往一处使,以“村委+公司+农户”的模式盘活资源、壮大收入,先后完成了村里的清产核资、旅游项目升级等工作,把原来的“绺绺田”“裤带田”整合成片并有效利用,在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上升级建设了红色教育区、军事体验区、特色露营区和垂钓康养区四大旅游板块产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选对带头人,激活整个村。截至目前,沁河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收入15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旅游收入50万元。
集体有收入后,沁河庄村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除发展产业、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投入外,其余全部用在村里的公益事业发展和改善村容村貌、帮扶困难群众等民生需求方面,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一项项民生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带动全体村民拧成一股绳,沁河庄村的产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不只是沁河庄村,这样的变化还发生在唐城镇的上庄村、三交村……
改变来自改革,改革激发动力。安泽县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头雁提升工程”,突出乡村振兴主题,建强基层队伍,向全县27个村选派了56名政治坚定、素质高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并采取县级抓全员的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培训。
在壮大集体经济提质工作中,县委组织部对下派干部实施大规模轮训,精心设置了政治理论、工作实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必修课,有针对性地增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关课程。同时,建强实践教学点,通过实训拉练、擂台比武,把培训课堂从教室会场延伸至项目现场、田间地头,增强培训体验感、实效性。
“头雁提升工程”的效果持续显现:下派到各个农村的干部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体现了新担当、实现了新突破、展现了新作为,一个个村级集体组织正在产业兴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政策护航
增加集体资产
“有的人占用集体土地二三十年,一直没有签订规范的合同;有的人占着集体的土地,不经营、不种植,白白荒废。‘清化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重新梳理摸底,推动集体资产增收17万余元。”安泽县良马镇小李村党支部书记申旭光说。
小李村并非个例,在推进“清化收”专项工作中,安泽县制订实施方案,实行三级联动,按照“县主抓、乡主导、村主体”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清化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召开“清化收”工作专题培训会,在深入解读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
各乡镇、农村紧扣时间节点,逐村摸排,建立台账,推进农村各类承包合同规范完善,有效化解村级债权债务,实现新增资源收费逐步增加,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安泽县采取“四条路径”,用一场场“全堂实操”的专题培训、一张张“清晰明了”的公示榜单、一份份“包罗政策”的指导手册、一封封“普及群众”的易懂书信,深入宣传“清化收”政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让“清化收”工作高效推进。
各村规范了一批内容不合理、程序不合规的问题合同;解除了一批明显有失公平公正的不合理条款或合同;重签了一批长年无合同或口头协议的占地行为合同;丈量了一批少征多占、账实不符的农村占地企业;收回一批长年不经营或主体灭失的集体土地资源……一项项工作重锤落地,让村集体的“资产”更透明,村里的“家底”更厚实。截至目前,全县6个镇66个行政村“清化收”摸底工作已基本完成,收回集体资源资产832.4921万元,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夯基固本,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质效。
平台牵引
增强“造血”功能
“我们与‘千亩滩’现代种养示范基地签订了购销协议,等鲈鱼长成后,由我们负责收购,随后销往当地的厂矿企业,这样能够从终端解决村级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将村级运营风险降到最低。”安泽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发公司)负责人武建东说。
和川村的农产品销路不用愁,得益于安泽县村发公司的“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村民们也干劲十足,一个集“大田、大山、大水”所独有的生态农业长廊雏形初显。和川镇党委书记窦金亮说:“我们把盘活集体资产的突破口放在‘现代农业’上;以产业实情谋发展,与县村发公司进行购销合作,引导村民学技术、换思路、找新路,一系列新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真正实现‘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安泽县始终坚持把抓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方法,综合当地的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成立了安泽县村发公司。
“我们着力打造集资源承载、资金对接、项目建设、产业投资、市场开发和利益共享多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市场主体平台,引领全县各市场主体聚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资金变项目、项目变收益,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武建东介绍。
安泽县村发公司的成立,助力各村在壮大提质农村集体经济上又迈出坚实一步。不仅如此,安泽县村发公司还下设太岳旅游开发发展有限公司、太岳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限责任公司、绿泽林业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泽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安泽县村发公司为引领,5家子公司联动的发展思路,起到引领示范带动效应,辐射到全县66个行政村,形成了以构建“特”“优”产业发展为主、多元产业共建共促的良好发展格局。
以安泽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对接了全县6个乡镇收录了小米、杂粮等17类315个单品的名优农特产品,一方面对外交流参展、举办促销活动,扩大安泽县名优特产销量,另一方面采取线上推广、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等方式,为销路不畅的农户排忧解难。
走进“安泽优品”超市,黄灿灿的红谷小米、品质优良的野生木耳、营养丰富的野生地皮菜……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截至目前,该超市累计销售农产品超1200万元。
如今,安泽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断优化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帮助农产品提档升级,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了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形象。通过严格准入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SC认证数量,实现品牌赋能,有效促进全县农产品上行。
龙头拉动
助推产业发展
安泽是连翘之乡,漫山遍野的连翘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法宝”。安泽县农业农村局专门起草制定了《安泽连翘全产业链开发专项规划》,加强连翘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充分挖掘“一村一业”特色。
在山西岳康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中药材的淡淡药香弥漫厂区。该公司与安泽县村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公司+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推动连翘全产业链发展。
该公司负责人张烨说:“我们以青松岭、黄花岭的连翘精细化管理示范基地作为切入点,由安泽县村发公司提供平台,我们岳康药业发挥‘链主’优势,围绕连翘种好、育好、管好、采好和销好5个环节,合作共赢实现村集体、农户‘双增收’。”
岳康药业实施了现代医药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一二三产联动),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全县各乡镇,让连翘产量每万亩增加到约400吨,产量提高率增加近20倍,实现总产量1.2万吨,年产值增加约3.6亿元。
“按照每人每天采摘20公斤的鲜货量,每个人每天的收入约560元,采收季一个半月,单农户一年可增收2.24万元。”张烨说,公司将以现代医药园区产业为基础,龙头、链主企业为引领,打造县域中药材产业聚集区及链条联动模式,在保护和利用好安泽优质自然资源的同时,达到企业有收益,村集体经济有增收的目的。
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是重要内容。预计2022年底,安泽县的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66个,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34个,实现村村有增收渠道。
下一步,安泽县将继续狠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围绕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乡村文化繁荣、乡村基层治理和生态宜居建设,助力安泽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