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确保安全度汛
吴勇调研防汛工作
侯马市委书记吴勇在一线调研防汛工作
临汾新闻网讯 8月16日,侯马市委书记吴勇调研防汛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时刻紧绷防汛这根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把防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在上马办金沙村西沟淤地坝,吴勇详细了解淤地坝建设情况和防汛安全落实情况。他要求,要持续推进淤地坝工程建设,发挥淤地坝在拦泥、蓄水、滞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聚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淤地坝工程建设进度,用好用足水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淤地坝工程效益;要针对汛期运行管理实际,细化防汛预案,强化应急避险措施,加强巡查值守,加大巡查频次,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工情,进一步加强淤地坝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
吴勇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底线思维,切实筑牢“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防线,尤其要高度戒备和防范极端天气发生,始终保持临战、实战、备战状态,坚决防范思想麻痹和工作松懈,确保安全度汛。要切实绷紧防汛安全这根弦,以防为主、防范为先,全面排查易积水路段,持续清淤疏积,提升管网设施,强化应急预案,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防汛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能力。要强化监测预警,抓好天气变化监控和雨水情监测,对防汛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调试、维护,确保监测正常平稳、预警及时有效。要加强隐患监控,各部门间要加强联动和信息共享,做好科学研判,加强巡查排查并完善处置预案,确保应急避险措施落细落实。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出现强降雨时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及时到岗到位,做到险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和市民正常生产生活。要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紧紧围绕水库防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在建涉水工程防汛,科学调度指挥,统筹各方力量,做到上下联动、高效运转、落实有力,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完善细化应急预案,迅速补齐各类短板弱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防汛各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常抓不懈精准治污 推动环境持续改善
尹明星部署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
8月13日,侯马市召开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侯马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明星参加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提振信心、坚定决心、保持恒心,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全面落实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举措, 为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尹明星强调,侯马市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防治工作中要用好会商研判、信息发布、实时响应、事件处置、督查考核等各项机制,推动各责任部门在工作中出真招、干实活,确保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各责任部门要主动扛起责任、精准落实措施,把政策和任务要求细化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发挥出最大效能。
就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尹明星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相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勇于担当,集中力量、克服困难,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解决好源头污染问题;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各包联单位要帮助企业进行自查自改,通过持续严管严控,克服一切困难,采取超常举措,全力确保超标排污口“动态清零”,排污整治不留死角;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巡河整治工作,全面用好巡河员,持续深入开展河岸、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活动,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执法、绝不姑息;要毫不松懈地开展好黄河流域“清废”行动,能立即整治的,立行立改,需长期推进的,列出整治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确保问题不反弹。
尹明星要求,在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要坚持敢于碰硬、精准治污和常抓不懈。各乡(街道)、单位要认真学习大气、水污染防治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进行自查自省,端正工作态度、找准工作方向,敢于刀刃向内,对标对表先进,奋起追赶反超;要通过与专业团队的合作,针对问题和短板靶向发力;要强化协调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健全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吴勇主持召开侯马市委专题会议暨侯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8月16日,侯马市委书记吴勇主持召开侯马市委专题会议暨侯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临汾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推动落实。
会议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侯马市各级各部门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快准严实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要深入把握疫情防控新特点、新规律,压实压紧疫情防控的“四方责任”,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打好科学精准战、高效协同战、基层治理战,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会议要求,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歼灭战,重点在“防”,关键在“控”。各级各部门要持续增强管控措施,按照省委、临汾市委部署要求,重点加强对海南三亚等涉疫地市入侯返侯人员的排查管控,严格落实第一时间、第一落点“落地核酸+点对点接返+精准赋码+隔离管控”的全链条管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迅速阻断疫情传播链。要坚决把好“第一道防线”,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要再压实,排查检视薄弱环节,加快落地核酸检测,优化核酸检测流程,确保最短时间出结果,有效阻断疫情隐匿传播链条。要持续抓好社会面常态化核酸筛查,特别是要加大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检测密度和频次,完善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要落实好公共场所查码验码要求,确保查验卡口专人值守,严肃查处查码不严、“虚晃一码”等行为,真正让电子围栏发挥作用。要制定出台返侯人员疫情防控细化规程,引导返侯人员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要找问题、补漏洞,严防死守,抓紧流调溯源,摸清所有风险点位和人员底数,迅速落位管控。要高质量推进核酸筛查,提高检测质效,方便市民群众就近检测。要配强基层防控力量,在群众身边做好群众工作,细致做好居民生活服务保障,及时回应并解决居民的合理诉求。要找措施,严格结合上级的政策,结合工作实际,科学精准制定适合侯马的疫情防控方案,对标对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要提升疫情应对处置效率,迅速落实区域协查指令,杜绝出现排而不管、管而不严现象,真正做到第一时间见人见面、第一时间管控处置、第一时间消除风险。要及早做好学校开学准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重点关注风险地区入学返校人员,全面构筑校园安全防线。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联责任制,把疫情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亲自指挥调度、深入一线督导,切实把责任压力传导到位。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管防控”的要求,切实抓好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落实,坚决杜绝纪律不严、作风不硬、措施不实等问题,坚决纠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现象,以实际行动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安心。要夯实指挥部机制,完善组织架构,不断健全防控指挥体系。各专项工作组、各相关部门要严格对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上级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攻坚行动提出思路和建议。“两办”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排查工作机制、协调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找准问题症结,准确区分是能力问题还是专业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提升,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山西平阳重工
高端液压支架产品研发
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从国家高端液压支架生产基地中国船舶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一项基于高端液压支架产品研发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新型支架在支架高度、立柱缸径、单价吨位等方面在山西省煤炭机械领域都创造了纪录。该型支架的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煤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夯实我国在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山西平阳重工承担的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可靠智能化液压支架及其关键技术开发”项目于2021年底通过结题验收后应用于企业生产,通过今年上半年的生产实践,该项目在新材料应用、工艺创新、智能装备、总装总调、检验标准和检测手段等方面攻克多项难题,在智能电液控系统、超高强钢焊接、液压缸加工处理等方面自主创新,制造水准和综合性能均达到较高标准,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
项目研究成果在国内煤机综采设备生产领域实现了突破应用,凭借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项先进技术,山西平阳重工成功中标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张家峁煤矿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项目,项目合同金额3.5亿元。该型支架为两柱掩护式结构,工作阻力21000KN,最低高度3.7米,最大高度8.7米,立柱缸径530毫米,整台支架重量79吨,配备智能电液控系统,实现工作面支架智能控制。该型支架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五个8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之一,平阳重工也借此成为国内能制造此类重型装备的三家制造业企业之一。
山西平阳煤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瑞光表示,近几年公司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研发费用的投入,解决了一系列难题。通过数控设备的投入解决了高精尖设备的加工问题,通过增加焊接机器人解决了焊接可靠性的问题,这个项目也可以应用到我们临汾地区,按照山西省晋才晋用、临才临用的方针,为全省能源建设装备服务。(王登博)
新田路道路及片区提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服役64年的供水管道光荣“退休”
近日,侯马市新田路道路及片区提升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而自来水管线的更新工作尤为引人注目,因为随着管廊内部各种管线的安装加紧进行,为新田路两侧居民服务64年的老管道就要光荣“退休”了。
8月5日,在新田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紫金山街至浍滨街段,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组织60余名施工人员进行新旧管线的切换工作。随着关闸止水、断管、打支蹲、排水、吊装新管、安装闸门、管件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新田路地下原有的老管网,正式结束了它64年的“服役生涯”,全新的供水管网全部进驻地下综合管廊内,成为侯马市新田路道路及片区提升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的第一个“进驻者”。
侯马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总工刘凌飞介绍:“新田路供水主管网建设于1958年,到今天已经运行了64年,属于严重超期服役。本次提升改造工程新建的供水主管线全部进入管廊内部,对以后供水管道的保养、维护提供了方便。目前,新田路南侧的供水管线已经全部建成,试压工作已结束,具备了新旧管线切换的条件。”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当晚9点前新管线投入使用,居民恢复供水。集中敷设多种市政管线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为“城市血管”,它可有效地避免空中“蜘蛛网”和城市路面被反复“开膛破肚”。与人们通常印象中的“管道”不同,地下管廊内部安静、明亮、有序,两侧管壁上布设了多层支架,用于各类线缆依托支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管廊中部,有足够宽敞的通道,可满足人员进入开展巡检和维护保养工作,全新的供水管道就坐落在管廊底部。
目前,新田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紫金山街至浍滨街段,新田路供水主管网新旧管线的切换工作已全部完成,部分区域已陆续恢复供水。侯马市在新田路道路及片区提升改造工程中,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城市新“里子”,作为解决“城市病”、推动城市更新、拉动投资、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袁 威)
“十分钟健身圈”延伸幸福“半径”
全民健身乐在其中
健康步道方便锻炼
健身环境大幅改善
近年来,侯马市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不断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布局,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在侯马市程王公园新修的健康步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或疾走,或慢跑,步道每隔100米就立有标识牌,提示健身者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每天锻炼心情特别愉悦,浑身特别轻松,还能交到新的朋友,来回用不了十分钟,环境相当不错。”市民王先生说。
“家门口就有健身场地,来这儿特别快,五六分钟我就走到了,锻炼特别方便,环境特别好,能够在这儿生活,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幸福。”市民李女士说。
目前,侯马市的公园绿地达到30余个、17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及设施已达到475个,覆盖建成区13.2平方公里15万余人,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实现了步行10分钟就可到达健身场所的目标。同时,在全市68个行政村、30个社区,均建有小游园或文化广场,安装了体育设施,侯马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2.10平方米。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使城乡居民健身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显著提升。(李 壮)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