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仪式
曲峨镇联村共建花卉大棚
三多乡南堡村美丽乡村
三多乡村企合作粮食烘干厂
太德乡龙吉村金银花种植基地
昕水镇安古村粮食烘干厂
曲峨镇设施瓜菜大棚基地
三多乡南堡村高粱基地
太德乡班子现场查看金银花长势
太古镇班子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大宁县通过构建县级“村发”公司、乡镇联合社、村合作社三级市场主体,统筹整合用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资源和投入到村的各类发展类资金,建设农业生产基地10个,实施项目70个,支起了撬动资源的“新杠杆”,架设了“小农户”联结“大市场”的桥梁,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
县级公司 主推服务连接“大市场”
采用整合资产、转隶改组的方式,成立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功能是上挂市(集团)公司、下联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内搞经营、外联市场,通过“整”“投”“营”,有效连接“大市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整”,即整合资源资产。通过“清、化、收”方式,对原大宁县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大宁县合作经济联合总社、大宁县花卉产业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大宁县资源开发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和大宁县煤层气工业园小康公寓楼进行资产清查,共核净资产2375.755万元,划转到村发公司,各乡镇将上级财政投入到村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以股金形式入股到县“村发公司”,这些净资产和资金形成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第一桶资本金”。“投”,即搭建投资平台。县村发公司盘活“第一桶资本金”,投入到县内在建经营性项目,或投资乡村两级实施的中小型项目,获得项目利润分红或经营性收入。如,县村发公司整合25个村的财政扶持资金1250万元,打包投入在建的全县最大水果供应链基地,由县级村发公司获得分红收益,同时县村发公司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吸纳所在地昕水镇罗曲村为公司股东,为供应链提供物业服务,使村集体分红收益之外的物业管理“二次收益”。“营”,即开展经营创收。作为县级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的平台,以投资的项目为主,采取合作经营、委托经营、自主经营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壮大集体经济。如,由原来40个村级合作社联合投资建设新型制砖厂,由县村发公司按照每年20万元外包经营,40个村按股分红;盘活大宁黄河采砂厂现有设备、设施与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采砂,投产后年收入近1000万元。
乡联合社 联村联企建立“新基地”
乡镇联合社的主要功能是把分散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起来,变各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打造集体经济示范基地,上挂县级公司,连接“大市场”,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目前,5个乡镇分别围绕产业布局,采取整合资源资产资金,同落地企业开展合作等措施,共打造10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村企合作型”如三多乡集体经济联合社统筹10个村的资产性收益520万元,与昕宗酒业、鑫饶粮贸开展“合资联营”,建成三多乡粮食烘干厂等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投产后,粮食储存能力达1万吨,烘干能力达5万吨,可为每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万元,并解决农村适龄劳动力100余人再就业难题。“联村共建型”如曲峨镇集体经济联合社整合6个村扶持资金300万元,新建2800平方米联栋温室大棚,联合开展花卉栽植示范基地,由隆泰花卉公司提供技术、市场及销售支持,预计年产花卉12万盆,生产经营收入可达12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6个村,每村每年可获得收益8万元。“乡村旅游型”如太古镇依托马头关黄河仙子祠、古村落旧址和笊篱寨,深挖黄河农耕文化和农村休闲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旅市场,争取资金800万元,开发黄河英雄路越野路线,预计年增收20余万元;利用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在处鹤村建成“黄河人家”农家乐,2022年4月至今营业额已达到4.8万元。
村合作社 盘活资源带动“小农户”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承担“组织”的功能,把分散的“小农户”生产单元组织起来,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一是“整合”。各村将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进一步规范,盘活和整合农村集体土地、荒山荒坡、闲置校舍等“沉睡”的资源资产,发展“宁脆”苹果、绿色蔬菜、中药材种植、开办小型加工厂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比如昕水镇利用安古村盘活闲置场地,由乡镇联合社独资成立大宁县振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11个村集体资金472万元,投资烘干厂改扩建项目,委托大宁县昕饶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经营,实行“订单包销”,2021年,共实现订单回收898万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人均年增收1.2万元。二是“孵化”。农村作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孵化基地”,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田秀才”“土专家”以及到村任职大学生等领办各种专业合作社,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广泛合作,共同发展。如,曲峨镇道教村3名回乡创业青年领办创青农林专业合作社、房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卫道缘品”农产品加工车间,目前累计销售额已经达到300余万元。三是“借势”。太德乡借“省校合作”之势,抓住大宁县与山西省药科职业学院共建“就业创业基地”的契机,采取“支部+合作社+高校+公司”模式,由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组织群众务工,省药科职业学院提供技术支撑,并联系订单销售,在龙吉村规范化种植良种金银花“北花一号”100亩,实现亩产30公斤以上,每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大宁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市场主体,由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解决了长期以来牵头部门牵不起来、配合统筹不起来、乡村两级实施过程粗放的问题。三级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有效连接“大市场”,带动“小农户”,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厚植了农村基层组织基础。2022年,全县60个村可以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有经营性收入,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冯凌霄)
图片由大宁县网络服务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