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 硕果累累缀枝头
——蒲县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
课外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倡导每日阅读享受读书快乐
乔家湾中心幼儿园百名幼儿威风锣鼓表演
培养心理健康师资力量
暑期教师培训常态化
东关小学新校区建成投用
传承红色基因
集团化办学实现教育提优提质
近年来,蒲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倾力服务教育事业发展,让学校应建尽建、孩子应上尽上、教师应招尽招、待遇应保尽保,教育质量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创造了1项全国第三,2项全市第一,10项全市率先,20项创蒲县教育先河,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续写了“留在蒲县、学在蒲县、成在蒲县”的教育工作新篇章。
强化“留在蒲县”的政治保障
全力建人民群众向往的优质学校
大投入、大变样,全县建成标准化各类中小学21所,幼儿园12所。宽带网络“校校通”100%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教育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9.65%,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消除,小学、初中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成果是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坚持教育困难优先破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好“教育书记、教育县长”,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两年研究教育事项32次,举全县之力,解决了学校布局、硬件建设、教师招聘、待遇保障、教育免费、优质生源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发展难题;年均投入1.6亿元,保障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牵线宏源集团、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资助毕业生768人次509万元;特别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下拨口罩23万只、6000公斤消毒液等8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落实12项教育资助政策,通力守护“教育阵地”,实现2786名贫困学生零辍学,12067名学生零感染。
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在全省率先实施“蛋奶工程”“免费教育”,全年投入6700余万元,落实15项奖、免、补、减惠民资助政策,实现“20个全”,即,课后延时服务全开展、教辅资料全免费、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优质生源全奖励、贫困学生全资助、师生结核全筛查、学前教育设备全升级、明厨亮灶+网络全监管、民办教育全规范、非法幼儿园全取缔、卫生健康副校长全配备、法治副校长全进校、薄弱学校师资全补充、优秀教师双挂全交流、社会助学全动员、中高考考场全达标、学校保安全新聘、优质均衡创建全启动、校外培训机构全压减、校内作业提质全减负。在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校内减负提质调查中,学生、家长满意度两项第一,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坚持教育布局优先规划。结合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按照“最好的位置建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建筑是教学楼”思路,加快推进硬件软件“两达标、两提升”行动。建成落地用一批。投入2.03亿元,新建6轨制东关小学、180个学位的昕水幼儿园、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如期投用,东关幼儿园正在室内外装修和购置教育教学设备,各学段学位充足,让全县每个适龄孩子都能好上学、上好学。改造升级提一批。投入762万元,完成了6所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2所学校灾后重建工程、乔家湾小学搬迁改造工程,提升乡镇学校的硬件水平,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信息现代化优一批。投资1200余万元,配备智慧黑板127套,对5个网络教室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翻转课堂1个和创客教室2个,新建数字校园2所,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完善。规划启动建一批。按照“20年不落后、30年不落伍”的理念,投入2.58亿元,规划实施的蒲县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新建锦绣幼儿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提升县城承载力,加大县城学校学位的供给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
“最好的位置、最舒服的房,留给全县‘读书郎’。”这是近年来蒲县百姓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其背后是全县城乡学校建设的巨大变化。如今,无论城区还是农村,学校都成了位置醒目、建筑漂亮、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方,校校四季常青、文墨飘香、一校一景、一校一画,已成为全县最亮丽的风景。
强化“学在蒲县”的人才保障
奋力育人民群众尊敬的教育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教育队伍,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优质的师资队伍,唱响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
坚持引才、用才、育才、奖才“四环联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年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引才上。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按照“总量平衡、按岗所需”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特岗计划等方式,定向招录、定点分配、定岗使用的招聘机制,动态化招聘教师276名,占比22.1%,其中研究生7人;连续9年面向全国高薪选聘高中各学科名师52人次,教师学历达标率98%,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1%,35岁以下占比33%,音体美专业教师配备率82%。
用才上。持续巩固“县管校聘”成果,破解城乡学校教师数量、质量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选聘“挑大梁”的骨干担任校园长、机关科室负责人,交流校长15人次、教师169人次;选送16名优秀教师上挂省市,县域内“双挂”教师177名;先后与北师大、山西师大开展县校合作,开展“青蓝名师带高徒”活动,培育年轻骨干教师167人。
育才上。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为第一主业,通过外出贵州、云南,邀请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团队对全县教师开展为期7天的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运用面授与网络并举、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线上+线下交替,分批次对教研员、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新课标等分类分层分岗全员培训,累计3500余人次,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奖才上。年投入400多万元,重奖中考、高考成绩突出的模范集体和先进教师,最高标准执行乡镇工作补贴和班主任津贴,慰问困难教职工及两代人从事教育的家庭,学校工会福利费提高率100%;分两次提高乡镇补贴标准,人均增加390元;用真金白银的支持、大张旗鼓的奖励,让全县教育工作者安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和尊崇的职业。
全县省市县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441人占比35.3%,其中,省级29人,市级89人,县级323人。在“青椒计划”特岗教师培训中获全国第三、山西唯一。
强化“成在蒲县”的要素保障
合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
2022年,高考达线人数“十四连增”,并且达二本线B类以上人数、达一本线以上人数、普通班达线人数三项创历史新高;中考达542分(相当于2021年的600分)以上177人,同比增长8.33%,群众满意度、教育外向度、教育自信度全面提升。
创新打造高中、职中、初中、小学、学前“11132”全学段教育教学模式。即蒲县高中加入临汾一中教育集团,先后选派骨干教师、新聘教师195人分批次、分学科跟岗培训,实现高中教育提优提质;职中与山西燃气学校合作办学,与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实施“三二分段”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县域优质校为牵头校,组建初中教育共同体,通过研训联动、项目共研、文化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小学成立语数英3个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运用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学科赛讲等多形式教研,优化学科教研,培育青年骨干教师137名;学前教育组建2个教研共同体,开展教研联动、主题活动、网络教研等活动,搭建园长、教师专业成长互助平台,提升城乡幼儿园教科研水平,各学段办学品质、办学内涵“双提升”。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活动育人。开设剪纸、书法、跳绳、科技、足球等25类214个社团、兴趣小组,学生运动每天不少于1小时,学生至少掌握1-2项体育美育技能;举办中小学艺术节、科技节等12类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科技、文艺、体育比赛及“爱眼护眼”宣传月主题绘画活动,178人次在省市航模赛、绘画展上获奖,其中一等奖89人。特色学校育人。围绕“一校一特色、一校一风格、一校一文化”,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等特色校19所,目前,蒲县一中“绿色教育”、鹿城小学“自信教育”、黑龙关小学“生命教育”、城关小学“崇文教育”、东关小学“幸福教育”、克城中学“红色教育”、乔家湾小学“健康教育”、北关小学“自主教育”稳步向好。传统文化育人。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普通话宣传周,“红色影片进校园”“图书漂流”、中华魂“中华好家风”、经典诵读等23类教育活动,让师生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民族思想,传承红色精神,做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清正廉洁育人。围绕干部清廉从政、教师清廉从教、职工清廉从业、学生清廉修身、校园清廉文明5条主线20个主题活动,着力开展“清明政风 清净校风 清正教风 清新学风”的清廉学校建设,目前,累计邀请属地纪监干部进校园、进课堂开展“知廉倡廉”集中教育宣讲52场;召开“敬廉崇洁”主题班会328节;围绕“共倡廉洁风”画黑板报、手抄报或漫画987份,市县展览漫画148幅;发放《小手拉大手 廉洁伴我行》倡议书1.5万份,形成以清风带校风、以校风促教风、以教风育学风的良好育人生态。
双管齐下推动有效课堂育人。一方面推动各学校教研团队以常规课堂为主渠道,以教学案例为主载体,开展课前预习、教学常规、课堂提升、作业设计、学习评价等主题的“微研究”“微探讨”,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一方面围绕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问题导引“三个核心”,优化教研部门、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狠抓常规、研训、网课、课堂“四个重点”,探索形成了蒲县一中“336”、克城中学“三螺旋”、桃湾小学“543”等多种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课堂模式,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是厚德蒲县的基础,承载着广大群众的期盼。蒲县教育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惠民导向,一手抓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发展改革,全力推进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倾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奋力营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着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执教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局面,竭力推动蒲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张鹏 任伟)
图片由蒲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