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凝心聚力抗疫情 共克时艰勇担当

2022-10-29 14:13: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尧都

凝心聚力抗疫情 共克时艰勇担当

  编者按

  疫情突袭,形势严峻。在尧都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奔赴一线抗击疫情,白衣战士、红甲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前沿,抒写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连日来,各路记者深入尧都一线,记录全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亮丽风景,致敬战“疫”英雄,感受暖暖能量,不断汇聚广大干群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战则必胜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量。


在职党员返社区 同心协力战疫情

  10月19日,在西街办事处采访时,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最近两天尧都区实行区域静态管理后的工作情况。10月17日凌晨两点半,办事处召开紧急疫情防控部署会议,会后,立即组织辖区内各个物业公司和小区党支部的党员和志愿者,部署采集点,并协调好医务人员、安保人员和现场维持秩序的劝导工作人员。同时,要保障防疫物资统筹和发放。六点半,天刚蒙蒙亮,医务人员全部到位,七点,全员核酸准时开始。这时候,要依据次序每栋楼轮流进行核酸检测,所有楼栋做完一遍之后,第二天再次复盘。检测中,还要用大喇叭依次在楼下喊话动员,确保每日全员核酸检测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这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送检。每日下午三点前,要一小时送检一次。只有这个频率、这个节奏,才能保证所有居民的核酸检测结果都能如期呈现在手机端。

  这些工作流程,对于一线社区干部们来说,是区域静态管理期间每日的固定步骤。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正常的事。

  记者在采访时,跟鼓楼西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闫亚琴聊起孩子,她一瞬间突然失态:“从静态管理当天,我还没见过孩子呢。他一个人在家,每天吃方便食品……”但涌出的泪珠很快又被她擦干。“我家孩子已经11岁了,长大了,他比较独立,正好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没什么好抱怨的,大家都很辛苦。从街道到社区党员,包括志愿者,每个人都坚守在这里,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我们复兴社区在册党员195人,其中,国企退休老党员135人。市区在职报到党员838人。在静态管理当天,鼓楼西街街道党工委就紧急部署,复兴社区快速动员,辖区内小区积极响应,小区在职党员主动报到。就拿泰和府邸小区党支部为例,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91人报到,这些党员就地成为志愿者,快速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确保了各项工作和环节有序开展。”复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攀介绍。

  据了解,自尧都区开展全域静态管理以来,区委组织部着力推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街道社区报到,在居住地小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认领小区和片区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小区(片区)内秩序维持、小区卡口值守、居民生活物资配送等工作任务,确保出入管控严密、防控职责明确、协调联动顺畅,为全区静态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尤其是着力破解城市社区力量薄弱、“三无”小区管理难等难题。截至10月19日,市直机关在职党员报到4519名,全部下沉居住地社区服务。6520名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在本职岗位认真履职的有3214名,下沉社区、小区开展志愿服务的有3306名,成为奋战在尧都抗疫一线的坚强力量。


小喇叭发挥大作用

  尧都区临时静态管理期间,市区的大街小巷基本见不到行人,整个城市都静下来了,但疫情防控宣传的流动广播车却在各处不停穿梭,车上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响彻安静的城市。

  自10月18日起,临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23辆劝导车,由尧都区委宣传部统一指挥,奔赴市区的各个角落。车上的喇叭里循环播放着疫情防控的相关内容,志愿者则对外出的居民进行劝导。青年志愿者乔宏阳说:“每天早上车辆启动后,我先打开喇叭检查有没有声音,听到喇叭里传出抗击疫情的语音后开始工作,一直循环播放到晚上7点。只有不间断地播放,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

  在尧都区段店乡东王村,治保主任田保家坐在大屏幕前,仔细地看着监控中每一个画面,随时用手中的话筒通过村里的大喇叭提醒外出的居民戴好口罩尽快回家。此外,网格员和村里的党员志愿者,也都身背小喇叭,在村里巡回播放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和知识。

  尧都区铁路东办事处三元社区东阳阳光小区内,从党支部书记到志愿者,同样是人手一个小喇叭,提醒居民做完核酸尽快回家,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面对严峻的疫情,广大基层党组织、村(社区)干部、志愿者在迅速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用小喇叭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记者 郑伟


“志愿红”温暖战“疫”路

  他们是“红马甲”,他们是志愿者,他们的名字亲切而闪亮,他们的胸怀火热而宽广,他们的义举撼人心魄……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他们依然决然,组织群众、维持秩序、填写资料、搬运物资、协助老弱……

  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乡野的村头巷尾,一个个红色的身影,在穿梭、在忙碌、在奉献。

  在尧都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一支由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市文明交通志愿者、尧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组成的应急小分队,伴随着阵阵电话铃声,为急病群众问医送药,为做核酸忘带钥匙群众解决难题,为外地来(返)临人员解读政策……从早到晚,喊干了喉咙,累出了嘴泡,与无数个志愿者们一起,坚持着、坚守着,一起打响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乔宏阳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他的车辆是23辆志愿宣传劝导车中的一辆“机动队员”。几天来,家住周家庄的他,每天上午5点多就起床,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集准备、维持秩序等志愿服务工作后,便开着自己的车,打开喇叭,披上“疫情防控志愿宣传劝导车”标识,到城内大街小巷开展劝导工作。

  在水门街区域进行值守的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经侦二中队民警辛建军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支志愿宣传劝导队,通过不间断的宣传劝导,让极个别不遵守静态管理规定的群众,戴起了口罩,回了家,区域内的秩序明显好了许多。


畅通小区战“疫”物资保供链

  在全域静态管理的第5天,尧都区车站街街道向阳社区在摸清居民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科学调度支援力量,关爱帮扶重点人群,有效完善小区物资保供举措,用最快速度、最安全方式将物资送达居民手中,全力满足居民合理需求,打通了物资供应末端。

  打造精准保供流程

  高效对接居民需求

  为确保小区物资保供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各小区通过各级热线电话反映的保供问题,逐一分析研判,采取科学合理举措,有效解决居民需求。每个小区(片区)都确定一名保供负责人,由保供负责人统一收集居民订单、联系供货超市、安排物资发放,在区级调度配送物资到达小区(片区)集中供应地点后,组织充足人力配送,形成了“居民户-楼栋保供联系人-小区保供负责人-供货超市”的需求采集和物品配送链条,专人点对点下单、盯单、送单,确保当日订单最迟隔日送达,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

  科学调度党员干部

  用好下沉支援力量

  社区党委对所有志愿服务人员设岗定责,明确保供任务分工。在物资配送车辆到达中行家属院、融合小区等有物业的小区后,由物业服务人员集中领取,再由志愿者分发至楼栋业主;对于华强、富源等无物业小区,以及食品巷、交警巷等平房片区,物资配送则由社区工作人员指定固定分发地点,保供超市物资卸货后,由党员干部志愿者对其进行分类,在微信群中分时分批通知居民领取。实现了小区内每个楼栋、每个单元、每条街巷都有一名保供责任人和一个物资保供微信群,使每名居民的诉求能够准确受理,物资能够快速送达。

  关爱帮扶重点人群

  兜底解决特殊需求

  根据前期对居民需求的摸排结果,分类为其提供个性化关心关爱服务。对于静态管理期间独居在家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安排下沉党员、干部每人负责3至5户生活困难或年老体弱不能自行保供的居民群众,尽全力保障老人们的生活物资供给。对于患病人群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提供药品及必需的医疗服务。对于有奶粉需求的哺乳期婴幼儿家庭,为其畅通奶粉保供渠道,由志愿者送货上门。同时,对辖区内所有零散工地、小微企业、酒店、出租房等进行全面排查,将停业停产后的驻守人员全部纳入保供配送范围,畅通物资供应链,实现保供工作不漏一人、不漏一处,切实确保了静态管理状态下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需求。


党徽闪耀 微光成炬

  全区临时静态管理期间,尧都区君怡家园小区党支部的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坚决守牢小区抗疫的“最后一米”。

  10月17日清晨,尧都区君怡家园内,魏倩倩、关阳、李娟、苏鹏、郭晓宇等多名党员主动担负起志愿服务工作,他们身着防护服或红马甲,在核酸采集现场维持秩序,核验信息,发放拭子,运送物资等,直到所有居民采样完毕,他们才能休息。尽管累得腰酸腿疼,但他们毫无怨言。

  静态管理第一天,君怡家园党支部书记曹寒冰在业主群向小区全体党员发布消息、作出安排:一是每天帮助工作人员号召业主下楼做核酸并维持秩序;二是帮助不会网购的老年人订购物资;三是倡导居民安心居家;四是做好思想准备,一旦社区街道有需求,要不打折扣,迎难而上。

  一天、两天、三天……更多党员亮明身份,勇做疫情防控的“主心骨”“排头兵”,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引导广大居民坚定信心、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科学防控,认真执行相关措施,主动配合疫情排查,并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援助,全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10月21日下午,在职党员樊海军在接到市委组织部安排他担任君怡家园防疫第一组长的通知后,第一时间与君怡家园党支部书记、阳光社区党支部书记、核酸采集组负责人和小区物业服务人员对接,积极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合理调配小区在职党员,同时加强宣传引导、人员管控、沟通协调、物资保障等工作。

  民之所需,旗帜所在,党员就在。

  每天一大早,郭元发、王柳军、陆伟国摆好桌椅、放好隔离桩、拉好警戒线,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请各位居民下楼做核酸!”“做完核酸赶紧回家,不要在院内逗留!”“请保持两米距离!”……每天,居民们都能听到他们的“大喇叭”。除了维持秩序、向业主喊话,他们还帮忙配送生活物资。

  根据社区安排,苏鹏前往所负责的小区为居民录入信息,帮助年长者在手机上操作。

  君怡家园小区共有10栋楼33个单元、388户居民,静态管理期间,张巧霞带着表妹主动打扫小区卫生、清扫落叶……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君怡家园所有党员纷纷表示:“我们将协助社区,进一步巩固好这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记者 韩晓芳


让滞留人员吃上热乎饭

  10月22日早上,尧都区尧庙镇东赵社区负责人席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运城市绛县来临打工人员,目前住在三角巷,在临汾没有亲朋好友,家中无法做饭,由于全区静态管理无法外出,已经吃了好几天方便食品了,目前家中已是“弹尽粮绝”。席瑶第一时间联系三角巷志愿者孙世香,让其前去了解情况,热心的孙世香立即回家蒸了一锅热腾腾的馒头,让这位来临打工人员吃上了一顿热乎饭。随后,孙世香又和他沟通,让其加入三角巷志愿者队伍,帮忙维护秩序,这样,他不仅可以为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每天中午还可以在社区吃上一顿盒饭。

  据了解,东赵社区平房多、胡同多、门店多、流动人口多,辖区内共有大小宾馆、旅店14个,其中12个宾馆、旅店有人员滞留,在社区干部摸排时发现,5个宾馆的滞留人员吃饭成了难题。于是,社区干部积极帮忙联系盒饭,每天由宾馆、旅店报单,集中送至社区,宾馆负责人在采核酸时统一拿回,保证了滞留人员可以按时吃到可口的饭菜。

  记者 郑伟


做百姓贴心的守护者

  自10月17日尧都区实行区域静态管理后,贾得乡七里村“两委”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村党支部书记亢文忠的带领下,按照上级部署,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立即成立了防疫抗疫队伍,招募志愿者投入到一线,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一个星期的静态管理中,他们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到达村委会安排当日工作,亢文忠不但要部署安排村民每天的生活保障工作,还要组织做好防疫宣传工作,志愿者的组织动员工作,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确保每个村民每天必须做一次核酸检测,他更是亲力亲为,苦口婆心地宣传防疫政策,通知大家做核酸。在七里村核酸检测点、村口执勤点等一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10月20日晚上11点多,本村一患高血压老人,在群里发布自己急需高血压药,亢文忠第一时间安排人把药送到家里,他的实际行动,暖心服务,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团结抗疫的积极性,七里村呈现空前的团结和安定。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七里村“两委”始终站在第一线,严防死守,确保一方平安。


战“疫”一线掠影

整装待发

仔细消杀

维持秩序

分发蔬菜

志愿服务

加油鼓劲

上门服务

认真采样

有序排队

  稿件除署名外由尧都区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摄影:郑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