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 塑“形” 铸“魂”
——永和县高质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永和梯田阡陌纵横,美景一览无余。
丰百能源助力工业发展转型升级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养羊产业助力百姓致富
农业生产托管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种植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为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前作表率作贡献。
万亩高粱喜获丰收,农民喜笑颜开。
“永和居万山之中,满目崎岖”,寥寥数语是永和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永和县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吕梁山片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山峁和黄土地,曾让这里陷入深度贫困。
而如今,在永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秀美整洁的村庄、一家家忙碌的共富工坊,都在释放着强劲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
近年来,永和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建设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为总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社会安、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做优特色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注重突出培育特色产业。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大潮中,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永和县审时度势,结合永和实际,坚持“1243”发展思路不动摇,进一步挖掘区位、政策、资源等方面潜力,巩固扩大已有优势,发展培育新的优势,定点攻坚、聚力突破,全力加快“四县”建设步伐,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
永和县针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小而散、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持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
2022年,永和启动了大规模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瓶颈问题, 从根本上破除了大中型农机具难以落地施展的困扰,补足了丘陵山区农业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发展短板,开启了新阶段“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托管”的新模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改造的大型机械都能进到地里,都有路,路方便,机械耕地也方便,我们更有信心种粮食。”李家垣村委贺家河村民小组村民贺让红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永和县围绕“稳粮、兴牧、强特色、促融合”农业发展思路,加快高粱和养羊产业两个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培育,推动高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以上,着力打造黄土高原有机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和酱香型白酒原料供应基地,进军全省肉羊大县,叫响“永和肉羊”品牌;同时,加快红枣、酸枣、苹果、核桃等干鲜果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打造精品示范园、精深加工园、融合发展园等,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设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
重点做好天然气这篇大文章,加大增储上产力度,全力打造勘探开采园区、天然气国家级示范园区、天然气LNG深加工园区、新型材料制造园区“四大工业园区”,力争年产气量达到15亿立方米以上;加快天然气(煤层气)液化储气调峰提氦制氢项目和陈家塬中心处理厂建设,推动天然气从燃料向原料、材料和终端产品转化;加速布局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华创、绿华、丰百等企业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聚区“升级版”,实现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集群发展,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
高标准推进乾坤湾5A级景区和梯田、楼山两个3A级景区创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文旅新业态、管好用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大力发展培训经济,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切实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
“养羊是个好产业。我养羊十几年了,感觉这是一个能稳定增收的产业。”永和县望海寺乡白家腰村东方红养殖场负责人刘青青信心满满,“现在赶上好时候了,棚舍建设、人工种草、青贮池建设、参加保险等等,好多事项上,政府都给咱们补贴,这可省了不少钱,得抓紧机遇发展!”
“搞红色旅游,让人有奔头!”永和县乾坤湾乡东征村村民刘文生乐呵呵地说,“不误农时,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能结交一些好朋友,生活有滋有味。”
……
一张蓝图绘到底,民心齐,产业旺,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打造美丽乡村
塑造乡村振兴之“形”
沿着“十大最美农村路”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一路前行进入东征村,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盏盏灯笼喜庆红火,一处处雕塑述说革命往事,尤其是那在青松翠柏掩映中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不时有头戴八角帽、身着红军服的队伍在此接受精神洗礼。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贫困村,沟壑纵横,生态贫瘠,村民收入微薄,村庄日渐凋零。
东征村党支部从风貌、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围绕红色旅游做文章,不仅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还实施了道路硬化、饮水保障等工程,开发挖掘了“红军泉”、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博物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等旅游景点,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真正让这片红色土地依靠乡村旅游走上小康路。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改造村内闲置窑洞156孔,发展具有乡土特色的窑洞农家乐。
昔日的土旮旯,今日的美丽乡村。“东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案例证明,在区位条件较差、发展基础薄弱的山区农村,只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找准适宜的发展路径,集体经济同样大有可为。”永和县乾坤湾乡党委书记郭若桥说。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走进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光伏扶贫照亮百姓致富路”几个大字赫然入目。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黄汤”、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沟。
“现在不用出村,我爸就能接受大医院大夫的远程治疗,特别方便。”在索驼村的“健康小屋”内,村民苏利平正陪着父亲苏新民接受远程会诊。
两年前,苏新民突发中风导致偏瘫,正愁看病不方便时,村里建成了“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内,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平台,苏新民可以与神经内科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经过询问病情及用药情况,专家为他开处方,并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
无独有偶,永和县乾坤湾乡雨林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小山村,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虽然风景优美,但由于地处偏远,缺少产业支撑,多数村民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和小孩。”乾坤湾乡副乡长、雨林村党支部书记宋海鹏介绍,“要让这部分人也能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所以我在村子里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
每天中午12时左右,雨林村日间照料中心准时开饭,就餐区内一排排桌椅摆放整齐,环境整洁卫生。刘大爷也按时来到餐厅就餐。“这边的餐食以清淡为主,很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关键是每天的菜品都不一样,很美味。”刘大爷笑着说。
“一顿午饭”只能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持续的幸福感。雨林村坚持需求牵引,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着力建设“扶得起、用得上、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阵地,为留守老人搭建亲情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医疗检查等优质高效服务。
永和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设施完善、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永和县于2021年编制了13个村的村庄规划,2022年完成了20个村庄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入3500万元实施了3个省级、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为全县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永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创新工作机制
激活乡村治理之“魂”
脱贫之后如何防止返贫?永和县有答案。
为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永和县探索组建“三级网格”,实施“四色管理”,严格“六个程序”的工作新举措,实现农户监测全覆盖,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组建“三级网格”。一是县级网格。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协同公安、民政、教育、卫体、医保、人社、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残联等部门,组建一级责任网格,主要负责加强部门信息预警,做好督查指导、协调推进、政策帮扶、业务培训等工作。二是乡(镇)级网格。各乡(镇)组建二级责任网格,主要负责人牵头落实村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网格化管理,督促和协调包联村建立动态监测网格,抓好预警、研判、处置、帮扶等工作。各乡(镇)分管负责人做好本乡(镇)网格化日常监测的管理工作。 三是村级网格。各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组建三级责任网格,乡(镇)包村干部任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任微网格长;村民小组长、驻村工作队员、农村党员、乡贤人士等任微网监测员,主要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农户进行“四色管理”,开展常态化跟踪走访、情况核查、信息采集、落实帮扶、联络协调、组织评议、及时上报等工作。
实施“四色管理”。在网格化管理中,全县所有农户划分成四个类型,用四种颜色标注。 红色代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半月一监测;橙色代表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以老养残、孤残一体,失能老年人口、孤儿、单人户等特殊群体,半月一监测;蓝色代表脱贫户,一月一监测;绿色代表一般农户,一月一监测。通过“四色管理”,做到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及时帮扶。
严格“六个程序”。一是村级网格主动发现。微网监测员每半月或一月对监测对象和特殊群体实时跟踪走访,及时掌握农户有关情况,发现问题或信息线索第一时间向村“两委”反映。二是村“两委”核实评议。对村级微网监测员反映问题和信息线索及时开展入户调查核实,并及时上报乡(镇)。三是乡(镇)综合研判。根据村级上报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入户核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乡村振兴局。四是县级审核。县乡村振兴局组织公安、财政、民政、教育、医保、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入户核查。五是部门帮扶。县乡村振兴局对监测对象基本情况和致贫返贫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列出政策措施清单,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部门根据政策规定,进行针对性帮扶。六是乡(镇)落实。乡(镇)指导村委因户因人落实政策和帮扶措施,持续做好跟踪问效工作。
在永和县家户中,墙上都张贴着一张二维码。这是创新政策“一码通”,确保群众政策通。“一码通”,简洁明了,群众一看就懂,在全县6000余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家中放置,实现机关、乡镇、村委,社区、脱贫户和监测户政策宣传全覆盖,提高了政策知晓率,推动了政策落地落实。
不仅如此,永和县还建立了长效的监督监管机制。以“大评比、大检查”促进有效衔接资料大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有效衔接资料规范化、标准化,永和县通过制定县、乡、村三级职责清单作对照,规范整理标准,限定时间节点,实现全县资料整体完善;由各乡镇、县直单位组建检查工作队,交叉检查各乡镇所有村、户资料,及时反馈问题,督促迅速整改,确保资料规范提升;由县、乡、村三级领导组建抽查组,严格按照工作要求,逐项开展查验工作,最终评出“优秀、较好、一般”3个层次,从而确保高质量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料整理工作。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我们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抓在一线,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永和样板。”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说。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产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中,永和县处处彰显着踔厉奋发、奋勇争先的姿态,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也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看,在新的历史节点,永和县正迈出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记者 安月琦 刘 静
图片由永和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