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苹果撩人香 ——解锁吉县苹果畅销背后的“流量密码”

2023-12-09 11:48: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精心护理。 见习记者 郭 媛

收获满满. 见习记者 郭 媛

走出国门

直播带货

永固三新示范基地。 刘宏达 摄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28日,冬日暖阳下,吉县吉昌镇宏聚村57岁的张恩耀正在他的果园里忙着修剪果树。提及今年苹果的收成,张恩耀难掩心中的喜悦:“我家一共种了12亩苹果,今年苹果品相非常好,价格也比以往高,我们村好多人在地头儿就将苹果全部售空。”

  像张恩耀一样,今年苹果不用出地就销售一空的果农不在少数。

  据初步统计,今年吉县苹果总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15亿元,创历史新高。吉县苹果今年地头收购价每公斤在8元以上,每亩地平均利润8000元以上,当地靠种苹果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比比皆是,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庭也不足为奇。

  就在前不久,20万公斤吉县苹果首次出口英国利物浦,香飘海外。

  热销国内,远销海外。“吉县苹果撩人香”,“香”自何来?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当地,探索这里苹果走俏背后的“流量密码”。

  全面保障

  让优生地长出“致富果”

  吉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地势起伏大、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山地苹果种植的天然优势,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产出的苹果果面光滑细腻、口感香脆甜爽,深受市场青睐。成功入选欧盟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单,通过了“国家低碳农产品认证”,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零碳负碳”农产品证书的苹果品牌。

  近年来,吉县立足资源优势,深耕苹果产业,坚持把这一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多部门联动,上下齐心、群策群力,为苹果产业稳固发展保驾护航。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吉县苹果热销的原因之一,与陕西苹果受灾减产有一定关系。寒潮天气同样出现在黄河沿岸的吉县,谈起年初的寒潮来袭,吉县果农记忆犹新。

  “我家有15亩果园,往年或多或少苹果产量都会受到天气因素影响,今年吉县气象局提早发布预告,提醒我们及时把防雹网搭起来,还给我们提供了其他方面的有效应对措施。所以,我家的苹果今年一点儿都没受灾,这才有了今年的好收成。”果农张天亮感慨地说。

  今年4月15日,根据气象预报4月20日至22日,吉县将有一次寒潮到来,最低气温将降到0℃以下,寒潮来袭,恰逢吉县苹果的盛花期,如果应对不力,将对吉县苹果产量及质量带来重大影响。为此,吉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寒潮应急响应,全县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各级政府指导果农采取浇灌、枝杆涂白、喷药等措施进行提前预防,同时备好烟熏设备和材料,在温度降到0℃时进行保温护花。吉县气象局对全县13个气象站点进行精密监测,依托气象网格预报系统进行精准预报,逐小时发布低温公告进行精细服务。

  4月22日凌晨2时,中垛乡、柏山寺乡、壶口镇气温率先降至0℃,县气象局及时向指挥部通报,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县各乡镇迅速行动,根据气象局的通报依次有序点燃烟熏材料进行保温护花。

  “经过连续奋战,在县政府统一指挥下,通过气象局的精心服务和各个乡镇的通力合作,加上全县果农积极行动,大家齐心协力将此次寒潮对花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为全县苹果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吉县气象局局长李晓鹏回忆道。

  气象赋能,服务先行。每年年初,吉县气象局都会根据苹果的生长期制定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方案,针对苹果开花期、座果期、套袋期、果实膨大期、下袋期、采摘期等发育节点,重点分析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并联合果业专家制定应对措施,每月按旬制作苹果气象服务专报,对过去和未来一周气象进行分析研判。

  李晓鹏介绍,气象局实时监测,通过手机短信、公众号、微信群、融媒体等平台把苹果气象服务产品发送给果农和种植大户,提醒广大果农根据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科学有序完成田间管理,仅今年全年就制作发布了直通式苹果为农服务信息130余期。

  雹灾历来是果农的“克星”,果农辛苦大半年,一场冰雹付之一炬。为了有效应对冰雹灾害,吉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果农搭建防雹网,同时在全县苹果主要产区建设了8个标准化人工防雹作业炮点,并为气象局配备了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依托气象科技手段,县气象局、果业服务中心联动协同作战,炮击长空,驱消冰雹。“2023年全县8个作业点共开展防雹作业48站次,发射炮弹567发,成功守护了全县果农的‘致富果’。”李晓鹏说。

  正因为年初县气象局、果业服务中心的“保驾护航”,金秋时节,吉县苹果迎来了丰收季,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苹果的“鲜”收“鲜”销,吉县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用工需求。

  在苹果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的果农急需帮手,为了缓解用工难,吉县制定了苹果采摘用工服务实施方案,分别在东关流动服务点、桥南广场流动服务点和西关广场设立了3个零工市场服务点,每日早6时至8时,在流动服务点集中统一提供服务。同时,从各职能部门组织志愿者,在现场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工作,公安交警做好路面管控,保障现场秩序井井有条;县人社局、县团委、果业服务中心和各社区的志愿者现场提供用工咨询、洽谈对接等服务,为用工者和务工者搭建桥梁,将信息直接推送,让零工求职更省力;志愿者筛选求职信息,让用工者招工更省心。据统计,期间共有460余名零工进行了劳务登记。

  吉县车城乡兰家河村人卫方成说,“今年10月份,我经常去零工市场找活儿,咱们的志愿者都很热情,不光给我们提供用工咨询,还免费发了手套、手提袋等劳务用品。在志愿者的推荐下,我每天都能找到一份日结200元左右的活儿。”他接着说,“以前我们是在马路边‘抢活儿’,有零工市场后我们是在那里‘等活儿’,零工市场真方便!”

  零工市场虽小,却承载着“大民生”。“我家有8亩果园,每当苹果成熟季,全家人出动也忙不过来。今年秋天零工市场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在那里招工,省心又省力!”果农张旭东满意地说。

  一业兴,百业旺。吉县依托苹果这一优势产业,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待在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不断创新,细化服务,持续为吉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服务。

  全力创新

  让小苹果成为“智慧果”

  怎样扩大苹果种植产业优势?如何让吉县苹果产业“提档升级”?近年来,吉县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以栽植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为突破口,助推苹果产业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吉县柏山寺乡西头村的果农曹安全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丰收账,“我种了2亩早熟苹果‘红将军’,每公斤售价8.8元,总收入27300余元。4亩晚熟苹果‘红富士’套了36000袋,总收入9万余元。咱的苹果果面光、口感好,一下果就被长期合作的客商运走了。”

  果商张雪焕已从事苹果销售10余年了,她讲原则、守诚信,与果农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我销售的苹果有250多万公斤,库存了230多万公斤,尤其是今年收购的新品种如秦脆、蓬仙红、烟富10号、烟富8号等,虽然产量不高,但销量很好,价格也高。”

  “近年来吉县引进的新品种有蓬仙红、鲁丽、宫藤富士、秋映、烟富、秦脆、瑞雪等,今年以蓬仙红为代表,价格在每公斤9.2元—9.6元间,市场前景广阔。”吉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窦兴华介绍。

  为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吉县在上东村石家庄高新技术科技示范园、永固三新示范基地、吉昌镇果之源标准化示范园和东城垣等基地建设现代高效示范园2000余亩。

  果之源苹果矮化密植标准化示范基地是吉县5个“5G+智慧果业”示范基地其中之一,走进基地,一排排果树整齐排列,立架栽培、水肥一体化、防鸟防雹网、喷灌滴灌、智慧气象与生产环境监测等现代化农业新设备一应俱全。

  该基地重点围绕发展特优智慧果业,打造现代化果业模式,利用2年时间共栽植优质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206亩,以烟富8号、烟富10号、秦脆为主栽品种,共栽植果树苗木2万余株。

  “我们基地坚持苹果种植管理、高新技术应用、苹果制冷保险储存、绿色食品认证,在苹果宣传营销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优势上,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了智慧化种植生产管理系统,应用了智能化水肥一体技术,安装了智慧气象与生产环境监测设备,建成了5000立方米苹果冷藏保鲜库,打造了集传统的国光、红星、金帅、秦冠等10余个品种的种质资源圃,丰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到100余万元。”该基地负责人王红杰介绍。

  “我们特意邀请山西果树专家王耀存、北京果树研究所魏钦平教授到基地给果农们传授锦囊妙计,先后培训果农达1000余人次,帮助果农提升管理理念与种植技术。”

  据了解,吉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究苹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科技为媒,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广现代化高效农业新模式,为全县苹果提质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让吉县苹果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全员推广

  让好苹果成为“网红果”

  说一千道一万,群众收益是关键。吉县苹果越种越好,老百姓的日子像苹果一样又“红”又“甜”,吉县人骄傲地说:“吉县苹果是吉县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吉县建立“政府主导注册、企业(合作社)持有、统一授权使用”的区域公共品牌使用制度,促进品牌建设规范发展,不断提升吉县苹果市场知名度。坚持品牌战略,强化高端策划宣传,增加区域广告投入,每年在北京、上海、太原、临汾等地进行品牌宣传。

  去年8月26日,吉县政府在四川省德阳市举办了吉县苹果品牌战略·城市符号发布暨招商引资大会,会上发布了吉县区域苹果城市符号“吉”字,发布了吉县苹果区域公共品牌、新包装及专卖店形象展示,标志着吉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赛道。

  推动苹果产业发展壮大,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今年10月14日,“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黄河大集和车展活动在吉县壶口瀑布景区举行。活动现场按区域设置了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通过“线下大集体+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吉县苹果的知名度,延长了产业链。

  加强品牌推广的同时,吉县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各个乡镇不断完善物流和网络设施,在直播带货、线上销售中,一个个网红脱颖而出。

  陈金鹏就是壶口镇社堤村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带货达人,每当直播一开,他手机上订单成交的提示音就不断响起,“我每天的苹果发货量大约有300多件,一年销售苹果260吨。”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像陈金鹏一样的新农人也越来越多。在前不久吉县举办的苹果比武大赛中,他拍摄的短视频脱颖而出,收获了网红推介达人一等奖的荣誉称号。

  今年10月25日,吉县举行了吉县苹果研究院揭牌仪式,该研究院主要从事苹果产业、农业产业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将在吉县苹果产业发展中起到研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作用,成立专家团队,尽心尽力为广大果农做好服务。

  “吉县苹果苗木繁育基地主要建设苹果优良矮化砧木繁育基地、脱毒接穗采穗圃和分枝壮苗培育基地,培育双脱毒抗重茬苹果矮化自根砧分枝壮苗。”吉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果业服务中心主任党建明介绍,“预计在2024年可提供10万株双脱毒抗重茬苹果矮化苗木,在2025年可提供20万株双脱毒抗重茬苹果矮化苗木,至2027年末基本实现满足我县矮砧模式建设和老果园更新的苗木需求。”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吉县在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工程的同时,还不断加强数智赋能,促进苹果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吉县苹果大数据云平台”项目,加强苹果产业基础数据的采集、归类、分析和应用。党建明说:“我县将‘5G+智慧果业’示范基地正常运行的相关数据应用到果树生产管理中,引领吉县苹果数字化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如今,吉县找准产业振兴发力点,广辟途径、综合施策、开拓创新,带着如此多产业联合的“流量密码”,让吉县苹果更火、产业更旺、百姓更富、生态更美。

  记者 姜秀丽 郑红卫 见习记者 郭 媛

  图片除署名外由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