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富民 生态惠民 生态利民
——隰县全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提质提速
风光无限在山川 亚明 摄
平坦的垣面上,一排排梨树长势正盛、绿意葱茏,颗颗饱满的玉露香梨掩映在繁茂的枝条中,散发出阵阵清香;静谧的深山中,森林茂密、峰峦叠嶂,偶见野生动物徜徉在乔灌之间,山景怡人;碧波清流的紫川河河面开阔,河岸垂柳绿意盎然、身姿婀娜,三三两两的游人或健步锻炼,或漫步休闲,入目所及皆是一派旖旎风光;一个个美丽乡村或打造田园风光,或展示民俗风情,或推动农业体验,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核心内涵,高位部署、接续发力,把建设“生态康养地”纳入县委“3545”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两山”基地创建提质提速。
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强调:“要着力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把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以生态环境改善的实绩实效造福隰县人民。”
多元赋能 绿色发展
天空湛蓝,云卷云舒。初秋时节,行走在隰县大地,处处瓜果飘香,生态怡人。
隰县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百佳县、中国酥梨之乡、中国金梨之乡等称号,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一直稳居省市前列,林草覆盖率达43.46%,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生态发展态势鲜明。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隰县紧盯创建标准要求,夯实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保证力度不松、速度不减、热度不降。
——多元赋能“一盘棋”,统筹推进抓落实。隰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会、调度会进行安排部署,高标准编制完成《山西省隰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6年)》。同时,围绕“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隰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指标体系20项,进一步明确工作步骤,规划创建蓝图,并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信息互补、通力合作、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人大政协监督、乡镇部门协作、全县人民参与共创共建的工作格局。
——融合共织“一张网”,凝心聚力抓整治。隰县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着力构建环境保护“一张网”,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14.3平方公里,治理度达87%,林草覆盖率达43.46%,自2023年以来清理河道河岸垃圾3万余立方米、淤泥9万余立方米,河道疏浚12公里。实施隰县中深层地热及能源岛建设项目,纯电动公交车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力推动城市更新的19个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县城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
——绿色发展“一条链”,科学部署抓效益。隰县紧紧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业奠基破冰、三产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有效途径,累计投入2.69亿元实施101个产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完成老旧果园改造3400亩,水肥一体化标准示范园2000亩,盾安98MW风电一期项目和昌盛日电30MW农光互补集中电站先后并网发电,持续推动“五区一带”(生态文明示范区、城市文化康养休闲区、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紫荆山森林旅游度假区、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百里农文旅观光旅游带)建设。
紧扣特色 转化资源
目之所及,漫山的梨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玉露香梨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初秋时节,龙泉镇上留村的智慧果园内,鲜甜多汁的梨果即将迎来收获。
隰县位于北纬36.6°的世界黄金水果种植带,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水果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作为梨果大县,隰县80%的土地种植梨果,80%的农民从业梨果,80%的农业收入源于梨果,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成为隰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门道”“金钥匙”“摇钱树”。
隰县因地制宜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立足产业优势,围绕“梨果示范县、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三大目标,紧扣打造特色鲜明、要素聚集、装备先进、绿色发展、品牌突出、高度融合现代果业综合体发展目标,着力建设以梨果为主导的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县和智慧农业示范县,出台《梨果示范县实施方案》,坚持“三化六高”举措,累计投入2.69亿元实施101个产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加快构建梨果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种子基金”“银政园区贷”等政策措施,实施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完成老旧果园改造3400亩,水肥一体化标准示范园2000亩,引进发展果筐、果袋、有机肥场,签订天牧、金正阳两个上亿元的畜牧养殖项目,形成了“种植+养殖+有机肥+梨果基地”的生态闭环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果树面积38万亩,其中玉露香梨占到23万亩,占全国玉露香梨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2023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3亿斤,产值达到8.64亿元,其中玉露香梨产量达到7000万斤,产值2.45亿元,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成为隰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隰县每年举办梨花节系列活动,通过赏花游园、梨果品鉴、文艺展演、农耕体验、舌尖美食等方式,融入产业特色、文旅资源,进一步弘扬中国大美梨、隰县玉露香梨文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隰县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两山”多元化转换通道,打造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田园风光型、民俗风情型、农业体验型、民宿度假型等各型各款、风格不同的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力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统一。
城南乡路家峪村以梨为基、多产融合,打造了迄今山西唯一的以梨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博览园——中国梨博园,持续提升品牌流量、不断拓宽富民渠道,绘就出“农、文、旅、康”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实现每户增加年收入5万余元;龙泉镇上留村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做强梨果产业,同时探索多元模式,积极打造集采摘、民宿、农家乐、观景台、儿童研学等设施为一体的“三区两站一循环”农文旅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了从特色农业向农旅融合的转变,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0万元;城南乡七里脚村以“产业+乡村旅游”的模式,开拓产业发展新思路,发展集休闲农业、果蔬采摘、农事体验、文旅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被评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通过农旅融合创建,全县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个,打造高标准玉露香梨采摘基地10个,建成旅游路80余公里,极大带动了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梨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之势日益凸显,达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产业提质的良好效果。
隰县文旅局局长赵会兵说:“我们以重点村、特色村、示范村为典型引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智慧化引领、普惠性受益的良好效应,‘两山’转化及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协同治理 一体推进
近日,隰县滨河路东侧的双良1号“能源岛”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这座“能源岛”集合了地热能源、天然气和太阳能能源,以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代替燃煤锅炉承担起城区供热任务。
这是由隰县双良低碳环保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实施的隰县中深层地热能替代燃煤锅炉——1号“能源岛”集中供热项目,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8万吨,相当于植树40.37万棵。
生态环境治理涉及治山治水治气治城,隰县坚持一体推进,在治山方面加大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林业增绿增效等工程力度,推进封山禁牧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开展7座露天矿山开采排查整治,规划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积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新建淤地坝等水保生态项目工程;在治水方面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尾水湿地净化工程、昕水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项目,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工作;在治气方面制定印发4个工作方案,明确了空气质量指标任务及重点工作推进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升级改造环保设备,实施隰县中深层地热及能源岛建设项目,持续开展涉气、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经常性开展道路清洗保洁,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在治城方面全力推动城市更新的19个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开展城市“脏、乱、差”整治活动,启动县城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全力推动农村问题厕所整改,着力营造干净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
市生态环境局隰县分局局长亢国君说:“全县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由2023年的全省第2提升至目前的全省第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步提升,由2023年的全省第6提升至目前全省第3。”
紫荆山、石马沟是深藏于吕梁山脉的森林康养秘境。紫荆山里,沟道纵横,悬崖峭壁,森林茂密,古树苍苍,春天绿满万山,夏天清凉宜人,秋天霜染层林,冬天银装素裹;石马沟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峦起伏,清泉淙淙,碧绿青翠良好的自然条件成为众多野生动物和鸟类的繁衍生息之地。
隰县科学开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将在紫荆山创建集避暑、养生度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康养区,在石马沟铺设森林健身步道,建设休憩点,设置防腐木景观长廊,强化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少杰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紧盯创建要求,狠抓问题整治,压实工作责任,做到思想上再重视、行动上再务实、责任上再明确,全力推动“两山”基地创建提质提速,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隰县力量。
记者 柴云祥
隰县纪委监委
用好“三个抓手” 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7月以来,隰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以高质量监督执纪执法保障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一是抓好学习领会。坚持以学为先,通过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会《决定》,把学习全会精神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从中明方向、明思路,以学促知,以知促行。同时,创新学习方式,深化运用带头宣讲学、集中辅导学、分组研讨学、交流经验学、靶向发力学“五学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作用,引导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形成常态化抓理论武装的“组合拳”,着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二是抓好宣传培训。隰县纪委监委坚决贯彻县委统一部署,把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作为必修课程,采取班前集中学、个人自学、专题解读等多种形式,使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利用隰县融媒、“清廉隰县”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分阶段、多角度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传播快的优势,刊播、推送图文解说宣传链接,转载各类新闻宣传内容,营造浓厚氛围。结合隰县县委安排,认真做好宣讲工作,并率先垂范,到分管部门、联系单位宣传解读全会精神。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研机析理、解疑释惑,真正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植于广大纪检监察党员干部心中,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三是抓好贯彻落实。坚决贯彻省市纪委监委和县委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以重点改革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跟进监督,压实改革责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情况、选人用人情况、干部队伍作风情况、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四个一起查”,严格执纪执法,精准追责问责,推进以案促改促治,下大力气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常态化推进“室组”“组组”联动监督和“室组地”联合办案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乡村振兴、民生领域、纠风治乱等方面,梳理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加以解决,用实实在在的效果回应群众关切。
讲奉献 敢担当 有作为
——记太原工业学院驻隰县寨子乡三交村工作队队员王伟
在村里,经常可以看见“王老师”走村入户掌握村容村貌变化动态,帮助群众干活,带领学生实践,试种新品种,加工果干……
王老师是太原工业学院驻隰县寨子乡三交村工作队队员王伟,2021年5月他接受组织委派到隰县驻村下乡,2023年两年一期的驻村下乡工作结束,他又主动申请继续驻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22年三交村建起了海棠果加工厂,王伟既当技术员又当维护工,攻克了技术上的难关,也带出了徒弟,当年加工海棠干、苹果干、杏干5万余公斤,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23年他带头试种了半亩地的金花葵,计划为群众引进该品种,又与三个苹果产业公司取得联系,签订种植回收协议,为农户增加种植收益。他还利用省校共建的契机,在寨子乡建立了4个学生实训基地,实现点对点、面对面帮扶。针对销售难的情况,他与工作队队员多方联系,为果农销售苹果、玉露香梨拓宽销售渠道。
在驻村工作中,王伟发挥自己熟悉教育工作的优势,积极帮助隰县申请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县,开发出3个方向、8个主题系列、12条实践线路、42个实践课程、96个实践项目,有力支撑起了隰县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在这项工作中,他整理审核文字19.5万字,课程8本,申报材料12本,所整理资料得到省教育厅思政处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及市级媒体的追踪报道。同时,他积极与当地村委会协调,促成建立了奖励考录大学生制度,“今年考取了10余名大学生,其中一名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定向录取,我们的奖励得到了回报。”说到这里他十分自豪。
寨子乡峪里村是隰县县级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第三批地质文化村。寨子乡在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排演了大型实景剧《最初中国 多彩黄土》,王伟在剧中饰演蒲伊子,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翻看相关书籍、上网查阅资料认真排练。王伟说:“通过节目不仅宣传了隰县,还沉浸式体验了古圣先贤的为人处世之道。”工作之余,王伟还兼任寨子乡陡坡片区文化旅游讲解员,为陡坡民居、玉泉寺、神农尝谷台、庞派村毛泽东路居地、环珠村战地医院等景点撰写讲解词1.6万字,义务为省市县领导及参观游览人员讲解百余场。同时,王伟还通过自媒体平台不遗余力宣传隰县,他利用业余时间跑遍隰县7个乡镇,113个自然村,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文化传承等,通过抖音、快手、微视频、随手拍等平台,记录隰县风土人情、学生劳动教育、村里的能工巧匠名人、新品种的种植管护、学生暑期三下乡帮扶等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心做成视频在网上发布,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王伟在农民致富上点子多,扑下身子真干实干,尤其是利用自己的特长,大力宣传村新、人和、景美、产业兴的美丽乡村,宣传隰县传统文化,讲好隰县故事。他是一名用真心真情干事的人,是一个讲奉献、敢担当、有作为的好工作队员。”寨子乡党委书记李志卓说。(王军)
以考核“杠杆”推动工作提质
去年以来,隰县聚焦县域高质量发展需求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突出目标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以考核“杠杆”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突出目标导向设置指标,该县县考指标设置紧扣省市考核任务和全县“3545”发展战略布局,将重点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持续为指标体系“瘦身”,切实为基层减负。按照“乡镇找亮点、部门找重点”原则,对乡镇实行“精准化+差异化”考核,综合考量各乡镇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科学设置个性化特色指标;对部门突出职能工作标准化考核,有效发挥考核靶向作用。
突出过程导向监测进度。实行“考核部门牵头抓总、牵头部门统筹调度、责任部门协同配合”的分级调度机制,对省市主要考核指标实行一月一调度,实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程动态监测,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进展均衡、推进有力。严格落实指标动态管理和预警督办制度,建立考核指标红黄绿“三色预警”台账,督促责任部门及时整改提升。
突出结果导向倒逼履职。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反馈机制,对考核落后单位开展约谈提醒、进行责任追究,倒逼工作改进提升。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秉持重实绩、敢担当原则,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基层一线推荐选出担当作为干部,营造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浓厚氛围。(刘磊 刘小燕)
“三抓”赋智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隰县紧扣“梨果示范县”建设目标,狠抓智库建设、系统培训、标准建设,积极为梨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智动力”。
抓智库建设,推动成果转化。依托县校合作平台,集聚产业发展科技要素。柔性引进高校专家担任龙头企业顾问指导,为企业在农产品品控、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服务,开展现场果树培训。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山西农业大学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围绕梨果全产业链发展,在品种栽培、营销管理、存储加工等环节研发创新,为隰县梨果产业全链条提质升级提供技术力量、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抓系统培训,建强专技队伍。邀请来自高校智库、科研院所专家通过课堂式集中培训、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一对一”技术服务等方式,对隰县技术骨干、专业大户、家庭农(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和职业农民开展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梨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成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
抓标准建设,争创一流品牌。立足县域发展实际,积极总结好经验、好方法,先后制定《隰县玉露香梨生产技术规程》《隰县玉露香梨绿色标准化生产三字台账四环节技术简要》《隰县乡村e镇玉露香梨线上销售激励办法》等规范,指导梨农开展科学种植、经营。此外,通过游园采摘、摄影采风、电商直播、梨园赛事、抖音短视频直播大比武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宣传,持续提升玉露香梨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刘磊)
盘活“土专家”做好乡村人才文章
近年来,隰县紧紧围绕“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引、育、留”为抓手,通过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提升本土人才技能、优化服务保障等举措,持续发挥本地“土专家”传帮带作用,多方面推动乡村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学规划管理,把土专家“挖”出来。立足隰县特色产业布局和人才分布特点,采取科学推荐和动态补充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吸纳来自全县农业、文旅、电商等领域的技能人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现科学规划、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土专家”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
搭建成长平台,让土专家“活”起来。充分发挥县校合作平台、人才工作基地作用,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素能提升工程和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项目实践、传承帮带,持续提高“土专家”技术指导能力,每年邀请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进行培训授课,示范带动各层级各领域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推动专业技能与人才培育相融并促。
做好服务保障,让土专家“暖”起来。围绕乡村人才的评价、培育、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隰县乡村人才振兴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积极向“土专家”传达人才最新政策,及时关注“土专家”相关需求、回应人才关切,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白慧)
“红色物业”敲开居民幸福门
近年来,隰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践行“三联”机制,推动社区党建与物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红色物业”治理共同体,让物管“飘红”、民生“疏堵”、治理“增效”。
探索“红色体系”,构建治理“核心网”。牢固树立“大党建”的理念,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根据小区规模、物业公司人员力量、居民生活需要等情况,选举产生43个业主委员会,联合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在小区设置了45个网格党小组,为物业服务企业注入“红色力量”,共同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凝聚“红色细胞”,形成处置“联动力”。推行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联”共同治理模式,依托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事务联商、工作联抓“五联活动”,针对热难点问题,采取“一听三议三公开”居民说事议事机制,让小区事务由小区居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先后解决了涉及小区绿化、停车难、居民邻里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300余件。
拓展“红色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建立网格居民微信群、开通“亲情5号键”服务热线,实现居民群众按需“下单”,社区党组织统筹“派单”,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及时“接单”,通过小区纳凉会、围桌座谈、走访入户等形式,解决群众诉求260余件,切实疏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堵点”。吸纳“四双”报到在职党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网格党小组党员等成立“红管家”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义诊、义剪、法律咨询等红色关怀活动650余场次。
文图除署名外由隰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