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优产品受青睐
农特产品展销会
线上直播助增收
名优小吃受欢迎
辛村富硒小镇
农文旅产品种类丰富
临汾新闻网讯 特色“产业”带来发展活力,“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富民“平台”壮大集体经济,“系统”发力扮靓“老家”品牌……冬日时节,走进“华人老家”洪洞县,处处能感受到“4315”产业振兴体系给槐乡沃土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来,洪洞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紧抓“支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政策机遇,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构建“4315”产业振兴体系,打造建设农业强县新引擎,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四大产业”做强“硬核引擎”
走到洪洞县小吃城外,一排红墙蓝瓦样式的仿古建筑展现在大路南侧。老家洪洞县域商业建设形象店及15个乡镇农文旅特优产品旗舰店在这里率先开门营业,200余种产品供游客和消费者挑选、购买。
“古镇万安·舜耕历山”“古风今韵·万福金安 ”“龙凤古镇·福地万安”……走进万安镇农文旅特优产品旗舰店,宣传版面上风光秀丽的图片配着醒目的介绍文字,展柜上摆放着万安咸菜、白村苹果、孔庄山楂、精品小米、红薯粉条、脱油花生、熏醋等农特产品,此外还有小翠剪纸、韩家庄柳编、土布等制作精美的文创产品。跟其他店一样,该店还设有一个直播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店内产品进行销售。
“我们这个店包含着全镇各村的特色农文旅产品,既是古‘农耕文化’的展示,也是各村特优产品的销售平台。”万安镇农文旅特优产品旗舰店店长孔德文介绍,“游客来洪洞县城可游览大槐树、苏三监狱等景区,进小吃城可品尝种类丰富的名优小吃,临别洪洞时可选购心仪的各类农文旅特优产品,方便游客的同时,也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洪洞小吃、特优农产品、文创产品、电商直播是洪洞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四大产业。近年来,洪洞县“多点发力”培育洪洞小吃产业。成立“洪洞县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升级改造洪洞小吃城,打造老家味道门店67个,发展食品加工企业76个,培养小吃人才510人,挖掘特色小吃100余种,打造特色小吃品牌57个。举办了“洪洞寻根问祖旅游季回家美食狂欢”“洪洞小吃擂台赛”等活动,成功创建了“山西名优小吃之乡”。“内外兼修”培育农特产品产业,积极搭建农特产品研发平台,举行了“我为老乡卖农特”和“地道年味·新年享礼·洪洞县年货节”“走遍天涯 洪洞是家——‘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等活动,开发特色农特产品300余种,并积极参加中国(杭州)食品电商博览会暨私域团长大会、杭州首届农产品展销会、成都糖酒会等展会,不断提升洪洞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乘势而上”培育文创产品产业。承办了山西省第三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走遍天涯·洪洞是家”洪洞城市IP全球征集大赛,推出大槐树景区吉祥物、“霍岳精灵”等精品文旅IP形象。抓住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契机,积极打造“跟着悟空游洪洞,旅游满意在洪洞”口碑。开发了300余种文化精品类产品,开创了“旅游+直播”模式,打造了6个研学基地。来洪洞旅游人数、门票收入和旅游总收入不断实现新突破。“两翼齐飞”培育电商直播产业。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华夏硒谷小镇,承办了全省“乡村e镇”工作现场会,举办了首届“百名网红”网络直播带货暨短视频大赛,孵化电商企业38家,培育农特产品电商主播150余人,累计直播600余场,销售额达6900余万元,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
如今,“四大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力, 成为引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硬核引擎”。
“三大基地”提升“硬核实力”
走进汾河西岸的辛村富硒小镇,一望无际的富硒麦田中麦苗正为来年的丰收蓄积着力量,富硒水产养殖场清凌凌的鱼塘里,鱼儿上下翻越,自由嬉戏……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辛村富硒小镇已从专家手中的规划图纸变成了带领群众增收的幸福家园。
近年来,洪洞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展富硒产品种植,发展富硒产品加工,建设“华夏硒谷”乡村e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同时加快实施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硒”产业在这里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硒”望。
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洪洞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下,辛村镇辛南村依托洪洞县富硒土地核心区域这一稀缺资源,成立了洪洞县富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一园五区”总体规划,“一园”,即富硒农业科技园,“五区”即富硒农产品种植区、富硒畜禽养殖区、富硒水产养殖区、富硒康养区和汾河景观休闲区,并探索出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特色鲜明、链条衔接有序、群众增收显著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洪洞县“双管齐下”培育辛村富硒小镇,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以石南村富硒产业园为辐射,种、养、采、研一体化推进,建成了富硒小麦、玉米等6个种植基地2万余亩,实施了投资660万元的富硒水产养殖项目,建成采摘园50余亩、研学基地30余亩。发展智慧农业,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了大数据中心、可视化驾驶舱等平台,实现富硒农产品智能化种植和质量控制。“三维发力”打造龙马中药材小镇。在点上,发展了西庄村庭院经济,成立了张杰敏中医名医工作室,打造了道地药材展示厅。在线上,与振坤康养发展(山西)有限公司合作,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线,打造中药材生产加工、工艺展示、商贸物流智慧仓储基地。在面上,建立了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全乡种植菊花、黄芩、柴胡、远志等中药材2000余亩。“四线并行”建设淹底乡红薯小镇。引进新品种,推动耕种、覆膜、收获全链条机械化作业,全乡连片种植面积达1.3万亩。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杨岳村,建成了“一库、一厂、一地、一站、一场”,建设了民宿游园,打造了“朴韵淹底·至臻农品”农特展品厅,举办了七届红薯文化节。典型带动涌现出众多“明星乡镇”。广胜寺镇以广胜寺景区为龙头,整合沿线资源,形成了“1+N”文旅项目发展体系。兴唐寺乡建立了临汾市首家乡级市场化运营主体兴唐寺乡村发公司,中镇兴唐文化园申报成功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举办两届避暑康养旅游季活动。大槐树镇形成了以“南研学、北农旅、东特色、中游乐”为特色的“一核三带”现代产业发展框架。甘亭镇以甘亭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为依托,打造研学游特色小镇。
“一个平台”集聚“硬核力量”
“村里没闲地,家庭能增收”“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家家有果园,户户能增收”……在赵城镇永乐村,426个院落及闲散宅基地栽植了200余亩富硒冬梨、葡萄、柿子、西梅等果木,把“方寸地”变成了“致富园”,村民提到“庭院经济建设行动”带来的变化时,个个高兴地介绍。
“今年一公斤富硒冬梨能卖6元左右,咱们村的富硒冬梨生长周期长,还有抗氧化等特点,很受消费者欢迎。”正在果园清理杂草的永乐村村民孔天锁介绍,“我有两个果园,共种了200棵梨树,今年能收入3万余元。”
在洪洞县扶贫开发中心指导下实施的“庭院经济建设行动”中,永乐村“两委”结合实际,成立了永乐村富硒生态果业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村经济联合社+公司(永乐村富硒生态果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庭院经济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实现每户年增收5000元。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洪洞县大力实施“1+15+N”平台构建、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庭院经济建设四大行动。在“1+15+N”平台构建行动中,以县村发公司为纽带,以“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造品牌”为目标,联合乡镇联合总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种植、养殖、加工类原材料基地,构建了具有资金承载、资产营运、产业投资、项目建设和利益共享功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在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中,制定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集聚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通过联村共建、村企联合、资产盘活、劳务输出等方式,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确定“书记项目”340个,投入1300余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中,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45家,培育家庭农场519个,全县经营主体量质并举。在庭院经济建设行动中,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171个,支持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制作、小买卖等非农经济和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养殖园等庭院经济1000余户。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等实现稳步增长。
“五大系统”筑牢“硬核支撑”
“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销售形成城、街、店、柜、车为一体的“五态融合”销售模式,生产供应实施“老家洪洞”产品准入机制……近年来,洪洞县委、县政府大力持续强化“五大系统”建设,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筑牢了“硬核支撑”。
“去年6月,我们来洪洞县考察过程中被当地独特的富硒产品资源所吸引,成立了公司,注册了‘思乡槐’品牌,开发了富硒月饼、糕点、小饼等特色小吃。”洪洞县思乡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游爱桃表示,“洪洞是华人老家,文化底蕴深,小吃种类多,海内外游客多,这里的人们直爽、热情、好客,而且县委、县政府在品牌营销、市场销售、生产供应、政策支撑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前来投资创业。”
近年来,洪洞县以“三篇文章”建立品牌营销系统,扎实做好“创”“建”“宣”三篇文章,积极申报“洪洞富硒面粉”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洪洞远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羊肚菌绿色食品标识、洪洞蒸饭绿色有机标识等申报工作,结合“走遍天涯·洪洞是家”全域旅游品牌、“温馨老家”营商环境品牌,构建“旅游+产品+小吃+营商环境”品牌矩阵。同时,搭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和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提升“老家洪洞”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以“两端发力”建立市场销售系统,建设了4个城区名优小吃城、3个乡镇小吃街,在全县4个集贸市场设立了直销店和特色专柜,以3个小吃车搭配1个农特、文旅产品车为组合,设置了统一标识的200余辆小吃车,打造了融合城、街、店、柜、车为一体的“五态融合”销售模式。同时,通过线下销售,线上直播等,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持续扩大群众增收渠道。以“三化推进”建立生产供应系统,坚持龙头带动,认定省级龙头农业企业6家、市级11家。今年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9.3亿元,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22亿元。坚持基地化供应,建立50家养殖、种植、加工类原材料供应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扎实推进特色小吃、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的行业标准化建设,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2个、省级1个、市级6个,建立生产标准22套,构建了“老家洪洞”产品准入机制。以“三个强化”建立政策支撑系统,强化金融支持,与农业银行临汾分行签订50亿元的合作协议,与市县财政合作提供担保5000余万元。2023年—2024年各类金融系统支持“4315”产业贷款63亿元。强化财政扶持,统筹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4315”产业项目34个,2024年精准使用衔接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4315”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举办了“凤栖洪‘桐’·赋能未来”创业技能大赛,开办了“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题培训班,聘请高校专家教授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同时,以“三措并举”建立责任考核系统,建立严的机制,推行严的调度,实行严的考核,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走遍天涯,洪洞是家。下一步,洪洞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4315”产业振兴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如今,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丽画卷,正在“华人老家”的沃野上徐徐展开……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