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焕新
空地变废为宝
整治环境卫生
清除陈年垃圾
新建休憩游园
主题文化打造
临汾新闻网讯 行走在隆冬时节的翼城县唐兴镇及其下辖各乡村(社区),触目所及,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干净整洁的巷道、粉刷一新的墙壁、独具特色的彩绘……入眼皆是城区新景;再向远处走去,遍布停车位和篱笆小菜园的西石桥村,棉花主题鲜明、推崇劳动精神的春安村,电线杆化身二十四节气宣传“柱”的东寿城村……每个村庄都仿佛一帧画面,村容村貌整洁,却又各具风格。
2024年以来,翼城县唐兴镇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开展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全领域无死角整治提升行动,凝聚“向美”合力,以城乡面貌“焕新”,换群众幸福指数“翻倍”。
拔除“顽疾”—— 乡村焕发新颜
1月8日6时许,正值翼城县第六中学校放学时间,该校前、后门口处只见安静等待学生的家长,不见往日颇显拥堵的车流。
“我们村清理了村内7块空闲宅基地,规划了100余个停车位,解决了六中放学时村内道路拥挤的情况。”唐兴镇陵下村大学生村官宋恺介绍道,翼城县第六中学位于陵下村内,自村“两委”规划好停车场后,以往因接送学生导致村道拥堵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当地村民和学生家长给予了村“两委”高度评价。
2024年以来,唐兴镇镇、村两级干部集思广益,坚持变废为宝、综合施策的工作原则,通过“空地变车位”“堆场变菜园”“闲置地块变休息广场”等措施,解决了多发、易发、反复发的环境卫生“疑难杂症”。
寿城村位于翼城县城内,村内主干道两侧有很多违规搭建的临时建筑,且常年有小摊贩在道路两侧占道经营,使得宽敞的主干道变得十分拥堵。
2024年,唐兴镇将拆除违法建筑、残垣断壁、广告牌匾作为改善镇容镇貌、村容村貌的有效途径,寿城村主干道两侧的“违建”成为该镇拔除“顽疾”的重点。
“我们家门口的活动板房是7年前建好的,租给别人经营后,每年能收到3000元的租金。去年开始,村干部、乡镇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既有政策讲解,又有耐心劝说,我也理解了他们的工作,就同意拆除了。”寿城村村民杨晓玉说,“村里大路上的活动板房、彩钢遮雨棚等临时建筑拆除后,整条路变宽了,天都感觉更亮堂了。”
在拆除违法建筑的工作过程中,面对部分群众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强烈反对,唐兴镇镇、村两级干部日夜奔走,苦口婆心地向群众阐释政策法规,用真诚与耐心化解矛盾,用智慧与果敢推动拆除工作稳步推进。2024年,该镇先后拆除200余处私搭乱建违法建筑。
“拆除违建上,谈不上有什么秘诀,大家都是老邻居、老街坊,多跑几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就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寿城村党支部副书记董昌盛说道,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也有了不少赞誉。“下一步,镇上还将规划建设一个便民服务市场,让临时安置到村口家具城门外的小商贩有经营的去处。”
清理垃圾堆场、杂草枯枝、乱堆乱放是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唐兴镇组织各村、社区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对非正规垃圾倾倒点和陈年垃圾堆进行集中清理,并举一反三全面整治各村社裸露砂堆、煤堆、渣堆、土堆等各类不规范物料堆场。
“你看这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都是居民给我们点的赞。”桐封社区党总支书记史亚濛颇为自豪地让记者翻看她手机微信群聊中的记录,满满几屏都是他们清理陈年垃圾的前后对比照和居民的肯定。
示范引领—— 凝聚向“美”合力
2024年,西石桥村率先示范,集中清理非正规垃圾点,将其规划为公共停车位;拆除平整破旧房屋和杂乱宅基地,将其改造为庭院蔬菜园,并以点带面引导各村、社区掀起综合改造的热潮。
“变废为宝”是西石桥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成功的“秘诀”。
“以前的环境卫生整治,杂物、垃圾清理后,村民过几天又开始堆积或乱扔垃圾,长此以往,耗费了人力物力还没有成效。”西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说,2024年年初,他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的问题,初步有了规划停车位、改造庭院蔬菜园的想法,同年4月,这一想法一步步得以推行,硬化后的停车位没有了乱堆乱放现象,在党员的示范带领下,很多村民也加入了主动认领庭院蔬菜园的行列,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篱笆式的庭院蔬菜园成为村里的一大亮点。
正在村委会打乒乓球的西石桥村村民杨清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新铺了柏油马路,统一规划了停车位,巷道也粉刷一新,村里的环境是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榜样示范引领,汇聚奋进力量。不只是西石桥村,唐兴镇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打造的示范村各具特色,辨识度颇高——
1月8日,记者来到唐兴镇春安村,村口丰收棉花的彩绘很是醒目,旁边配有“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标语,“劳动最光荣”是记者对这个村庄的深刻印象。
春安村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全国农业系统著名劳动模范吴春安的家乡。作为翼城县近代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吴春安鲜明的人物形象、扎根农村的劳模精神,在当地被广泛宣传和弘扬。
“1952年,吴春安带领原西梁村村民种植棉花,最高亩产达到1021斤……”春安村大学生村官侯洁介绍起吴春安的事迹,滔滔不绝。
“我们村以棉花和劳动精神为主题,以彩绘和棉花装饰作为村庄的标志物,引导、凝聚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自豪感。”春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雷强说,“除了村庄的主题文化打造,村里还统一了果园的围挡,拆除了影响交通的沿路违建,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
紧邻春安村的西关社区杨家庄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花鼓传承村,村口醒目的花鼓彩绘也为这个自然村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质;
东石桥村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粮食作物、农业生产工具等充分运用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展现了农村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也形成了村里独特的风格;
…………
去年以来,唐兴镇镇、村干部因地制宜想办法、出新招,将“农文旅”要素融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打造出多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典范,各村干部争相效仿,变“不会干”为“科学干”,全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唐兴,“空地变车位”“残垣断壁变菜园”“闲置地块变休息广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亮丽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建章立制—— 确保常态长效
制度是国家之基、社会之规、治理之据。唐兴镇注重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通过建章立制推动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常态长效。
——因地制宜探索运行机制。唐兴镇积极探索专职保洁员制度,全面规范垃圾收集转运机制,从制度入手寻求降低资金投入与突出成效标准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实际增设专职保洁员并配备保洁车,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日动态捡拾垃圾,落实绩效考核,花小钱办大事,以日常维护确保集中整治效果长新常新;针对责任盲区,唐兴镇对接县住建部门细化市政环卫和村、社区环卫范围,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与此同时,唐兴镇还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垃圾收集员、转运车,科学确定收集时间、频次,确保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有的放矢助推乡风文明。唐兴镇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环境卫生整治成效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和参与热情,使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外在美”到“人文美”。截至目前,该镇13个社区16个行政村均将讲卫生、讲文明、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并予以上墙,先后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500余户。
——分门别类开展群防群治。唐兴镇紧紧抓住村“两委”干部这一关键力量,多次召开环境卫生整治专项工作会议,开展环境卫生集中观摩考核,组织村、社区“两委”主干赴乡宁、襄汾等县(市、区)观摩学习,将环境卫生考核作为各村、社区年度考核和经费分配的重要内容。针对驻地企业,唐兴镇实行辖区企业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厂区内外、厂墙内外的环境卫生均由企业负责,并呼吁辖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每月安排大型机械开展义务作业不少于10小时。
“我们镇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分管副职任副组长,各包片领导、镇直站所负责人、村‘两委’主干为成员,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实责、班子成员包联抓强推进,镇村干部齐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唐兴镇副镇长张洋表示,自“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唐兴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下沉一线定标准、提要求、明时限,班子成员现场指挥想办法、提思路、出方案,包村、社区干部具体指导落实,全镇上下共同奏响了建设整洁、舒适、宜居家园的“交响曲”。
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整治等内容纳入其中;社区工作人员进小区、进网格,宣传环境卫生整治、三个“十小事”、“一盔一带”安全行等内容,引导群众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开展“门前三包”行动和“义务清扫日”活动,通过道德银行积分兑换,将小行动转换成小实惠,激发共建大热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唐兴镇人民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正汇聚成巨大的能量,一幅清新秀丽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谈及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唐兴镇党委书记高华表示,他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在整治清理上下真功夫,在长效管护上做细文章,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质增效,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刘 超 实习记者 教思齐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