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保障 筑牢安全防线
吴勇调研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近日,侯马市委书记吴勇调研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强调要总结教育发展规律,优化师资力量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以教育强市建设夯实晋南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基础。
吴勇先后来到侯马市第二中学、侯马一中、侯马新二中,详细了解中考高考备考、新二中工程建设进度、秋季招生准备等情况并专题调研校园安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吴勇强调,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各项服务保障,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统筹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和优质发展。
吴勇要求,要建强教师人才队伍,重视师德师风培育,持续优化教师结构,系统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更多名优教师。要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全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用成绩说话,通过建立机制、树立导向、做好示范,持续提升集团化办学质效,不断健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适合全市实际需求的发展路径,推动教育多样化发展。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学生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压实各方责任,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吴勇要求,要深刻认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规范食堂日常管理与监督,确保食品源头可追溯、过程有监管、质量有保证,让广大师生和家长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切实把整治成效转化为惠民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打通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侯马实现城乡新能源公交与共享电单车协同全覆盖
本报讯 5月1日,“侯马盟书承古韵 绿色出行启新程”——侯马市城乡新能源公交与共享电单车协同全覆盖发车启动仪式在新田广场举行。侯马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明星,侯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秦海玉,侯马市政协主席郝爱民,侯马市委常委、副市长白永明,侯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春生及各乡(街道)、相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
近年来,侯马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将公共交通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工程。此次投运14辆5.99米纯电动小微公交车,全面更新30辆10.5米纯电动公交车电池,同时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布局,以16条线路织就全域覆盖的交通网络:5条城区线路、4条定制线路新增东城区晋都公园、市府路等重要节点,让城市通勤更便捷;2条城际线路联通新绛、曲沃,架起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桥梁;5条城乡线路深入68个行政村,真正实现“村村通公交”,彻底打通群众乘坐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同时,侯马市今年将在68个行政村投放3650辆共享电单车,实现共享电单车全覆盖,有效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实现城乡新能源公交与共享电单车协同全覆盖,是侯马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民生实事的生动实践,迈出了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一步。随着这批车辆的正式投运,全侯马城乡公交运营车辆将以零排放、低噪音的环保优势,为城市交通注入绿色动能,以灵活智能的新能源交通工具配置,为居民带来绿色、安全、舒适的出行新体验。
传承优良传统 践行时代担当
“双拥”之花在路东街道绚烂绽放
本报讯 近年来,侯马市路东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传承“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持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先后荣获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军民共建先进单位”等20余项荣誉称号,双拥工作已经成为路东街道的一张亮丽名片。
高位统筹,构建双拥工作坚实根基。侯马市路东街道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凝聚军民合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起“党委领航、社区协同、军地联动”的一体化推进格局。通过建立健全双拥领导组例会制度、军地互访制度、慰问制度、结对包帮制度等“四项制度”,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为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夯实了组织基础和服务保障。
以情聚力,厚植军民鱼水深情。侯马市路东街道深耕双拥共建工作,多年来,累计开展“情系军营”慰问活动100余次,捐赠各类物资2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路东街道不断创新双拥活动形式,连续举办10届军地篮球友谊赛,组织慰问演出50余场,搭建起军民沟通交流、增进情谊的坚实桥梁。此外,通过“敲锣打鼓送喜报”、“四美评选”、设立立功受奖光荣榜等特色活动,营造出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浓厚社会氛围,全方位展现了路东街道双拥工作的温度与力度。
创新驱动,彰显双拥时代内涵。新时代赋予双拥工作新的使命。路东街道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深化军民融合实践。通过开展“科技、法律、文化”三进军营活动,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注入科技与法治动能,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与部队文化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在思政引领方面,街道精心打造小区级红色教育基地——“永远的铁道兵”光辉纪念馆。建成以来,累计开展“好基地讲好故事”等红色教育活动300余次,观摩人数2万余人。同时,依托该阵地组建的“永远的铁道兵”志愿服务队,广泛参与到辖区青少年教育、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活动中,成为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样本。2023年,“永远的铁道兵”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全国1000支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在服务保障方面,路东街道始终坚持以服务退役军人为中心。在建档立卡和优待证办理过程中,针对110名因工作长期驻沪无法返乡办理优待证的退役军人,于2019年、2022年两次专门组织工作人员赴上海开展“异地帮办”服务,让远在他乡的退役军人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关怀与尊崇,切实打通服务军人的“最后一公里”。
在就业安置方面,街道积极搭建退役军人就创业平台,每年举办9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近三年,助力35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街道联合邮储银行,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资金扶持,打造“老兵餐饮”“金信公寓”等创业典型,累计发放创业贷款200余万元。
双拥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路东街道将持续赓续双拥血脉,不断完善军地协同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强国强军梦贡献基层力量,让双拥之花在路东街道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从“民之乐园”到“心之栖地”:
蝶变的市民公园诠释侯马幸福密码
公园一角
儿童活动区
园内步道
小木屋
凤凰湖
多功能服务区
公园全景鸟瞰
近日,经过330余天的修缮建设,侯马市民公园开园迎客。新建成的市民公园已然蝶变成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近年来,随着侯马市城市建设品质的不断提升,城市园林建设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始建于2008年的市民公园,经过多年的使用,原有设施难以满足多元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居民,侯马市对市民公园进行整体修缮,着力体现绿化观、突出生态自然泊岸、完善功能分区、打开林下空间、丰富场地铺装、增设部分便民服务设施,打造出四季有景、“花开侯马”的彩色园林,以达到全龄段友好型公园功能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走进焕然一新的市民公园,映入眼帘的绿化景观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多条健身步道穿梭其中,绿色与健康的“碰撞”,为市民公园增添了更多活力。“感觉公园经过改造后更宽敞明亮了,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视野比以前开阔了,空气也特别清新,是个带孩子、老人来乘凉的好地方。”前来游玩的居民对市民公园赞不绝口。
打开林下空间,公园的景观更加通透,居民漫步林下,享受阳光与绿荫;亲水区域、儿童游乐区等全龄友好设施,为亲子活动增添乐趣;多条健身步道和无障碍通道、优化照明系统,改造后的市民公园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在公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市民公园的开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成为侯马市又一张亮丽名片。这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图:冯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