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2025-06-20 09:10: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文明花开满城芳

——古县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泛开展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相如里步行街涌动着现代商业的活力

将景观与自然性、艺术性相融的祥和园

提档升级的日间照料中心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全国文明城市——古县

  临汾新闻网讯 在十里长廊生态公园的步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慢跑、或散步,尽享惬意时光;走进相如里步行街,一家家品牌店铺前熙熙攘攘,涌动着现代商业的活力;北城新区工地现场,高悬的吊臂、轰鸣的机械声与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交织成奋进的乐章……位于太岳山区的古县,正以“内外兼修”的姿态,书写着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生动答卷。

  近年来,古县践行“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宗旨,基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由面子向里子、由集中向常态、由粗放向精细、由县城向全域“四个转变”的发展态势,紧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团结一致、守正创新,实现了城市文明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古县县委书记刘泳多次开展专题调研、现场办公、扁平化调度。他强调,全国文明城市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文明城市创建事关城市品质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压实责任、把握重点,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注重内外兼修、加强城市管理、凝聚强大合力,建设更有质量的文明城市,真正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5月份,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古县“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继续保留。

  城市建设:

  从“面子”到“里子”的蝶变

  仲夏的古县,呈现出城市扩容提质、颜值气质双升的奋进之姿:从一河碧水、十里锦绣的生态长廊,到文脉赓续、设计新颖的城市客厅,再从商业集聚、人气十足的“相如里”,到全面推进、火热施工的北城新区基础设施……处处涌动着家园焕新的十足活力。

  城市之美,美在内涵品质。古县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锚定“一城一区一园四地”战略定位,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品质、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活“内外兼修”,推动城市品位、内涵、价值、魅力全面提升,着力打造临汾“双品质建设”山区特色样板城市。

  在岳阳路与涧河北路交汇处,是嵌入历史文化、融入地域特色的新地标——岳阳园。这里占地近9000平方米,绿地率54.15%,目前已经到冲刺收尾阶段。

  站在这座绿色生态的多功能游园,一处处“微地形”自然起伏,一条条林荫道蜿蜒曲折……到建成开放后,岳阳园将形成乔、灌、花、草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独特景致,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需求。

  古县始终把城市建设与居民幸福指数紧密相连,以民生为导向,将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进相如里商业街,昔日的偏僻巷道、裸露沟渠如今已是富有现代气息、融合地域文化的商业一条街。从雕塑小品、游乐设施,到13间美食小屋,这项投资达到2767万余元的工程通过平面、立面、空间、业态、内涵五位一体的改造,让古县更有颜值、有价值、有气质。

  去年以来,古县推进文旅城商深度融合,打造以城市展览馆、口袋公园、相如纪念馆、公共美术馆等为代表的以文润城硬件载体,大力推进群众身边的“爱心驿站”“城市客厅”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树立城市品牌。

  城市客厅“山水厅”其功能包括市民阅读、文化展示、党建展示、廉政文化、绿道驿站等;“相如厅”的功能布局包括景区微型沙盘、文化展示、政策展示、消防安全展示等;“劝学厅”造型大气、设计新颖;“如意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不间断纯净水供应、室外休憩和手机充电、5G网络、图书阅览等服务……

  已经建成投用的祥和园和丹凤体育公园是古县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祥和园将景观与自然性、艺术性相融,建有景亭、石桌石凳、滑滑梯等设施,方便居民孩童休憩游玩;丹凤体育公园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满足了人民群众开展体育项目的实际需求。

  古县着力打造以绿色为底色、以山水为景观、以绿道为脉络、以人文为特质、以街区为基础的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促进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织相融,营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增进城乡居民福祉。

  文明实践:

  从“盆景”到“风景”的绽放

  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责任人的组织领导机构、召开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印发《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责任分工和标准要求》等通知,统筹整合多部门力量……去年以来,古县全面深化城市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高标准”建设变为工作“新常态”。

  古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国峰介绍:“全县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小区专业化物业全覆盖、农贸市场规范管理、交通秩序提升等专项工作召开座谈会、协调会、现场调度会等各类会议20次;聘请15名热心市民组建古县文明城市创建市民监督员队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余条,助力城市管理‘精耕细作’;坚持‘三大国字品牌’提升工作周调度会,提升城市‘双品质’建设水平。”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全县目前建成运行1个县级指挥中心、6个乡镇文明实践所、79个村级(社区)文明实践站、21个单位文明实践点、15个窗口文明实践岗,实现县内中心、所、站、点、岗五级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全覆盖。

  按照文明实践“十有”标准,古县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体育健身服务“五大服务平台”,设立了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群众文化活动、党性教育等“八大文明实践基地”, 组建了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普及、体育健身、教育服务、文化文艺、法律服务等“8+N”13支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讲群众最需要的知识,开群众最喜欢的课程,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办群众获得幸福的实事,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平台。

  各相关单位接续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爱心送考”、“心肺复苏进万家”、古县善享家庭教育、“微光”行动、“牡丹姐姐”等一批文明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汇聚了文明新动能。

  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科学理论、党的政策、医疗健康等宣传宣讲150余场,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巡讲60余场,面向社区、农村、校园、机关单位常态化开展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守则教育活动20余场,涵养了文明“新风尚”。

  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中,县级13支志愿服务分队300余人参加,全县各单位、各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活动120余场次;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古县开展关爱慰问、健康义诊、上门义剪、健康知识讲座、反诈宣传等服务活动4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

  今年5月20日,一辆“幸福起航巴士”承载着7对新人的幸福,从岳秀广场出发,抵达张家大院,在双方亲属和游客的共同见证下,郑重表白、许下永恒誓言,并交换婚戒,许下相伴一生的承诺……这是古县举办的“新时代 新风尚”青年集体婚礼。

  此次集体婚礼不仅为新人们打造了独特难忘的婚礼体验,更承载着推进婚俗改革、弘扬文明新风的深刻意义。新人杨帅、刘春说:“今天氛围很庄重、很温馨,我们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许下相伴一生的承诺,这种共享幸福的仪式感特别动人。”

  古县推动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积极开展“踏青远足·绿色环保·文明祭扫”“巧做花灯、点亮祝福”“巧手做花馍 ‘蒸’出幸福年”“童趣端午 才华出粽”、趣味运动会等“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200余场,焕发了基层新活力。

  古县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定期刊播乡村两级运用积分制、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活动,引导带动广大群众不断转变观念,推动形成良好村风民风。先后创作出《家家点亮十颗星 移风易俗树新风》音乐快板、《移风易俗我们在行动》《文明忆故人 绿色寄相思》《文明餐桌》公益广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文明新风。

  文明成果:

  从“共享”到“共赢”的升华

  701路是全市山区县首条城际公交,日均运送乘客600余人次;与市级优质学校联合办学,与外聘医疗专家创办特色科室,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事业;设置全年免费爱心早餐点3个,解决180多名环卫工人早餐问题……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相继完成,桩桩件件都办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去年以来,古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15+15”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持续擦亮幸福“底色”。

  走进古阳镇安吉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整洁的餐桌上,荤素搭配的午餐让老人享受到营养均衡;升级的公共浴室里,自动恒温喷淋设施让老人享受便利服务;村卫生室采用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方式,为老人提供测量血压、测量血糖、检查身体、讲解保健知识等免费医疗服务……值得关注的是,这里还专门推出送餐服务,让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香喷喷的饭菜。

  80岁的老人杨吉英说:“日间照料中心比家里还舒服,每天给大家换着花样儿吃,搭配合理又有营养,洗澡、理发这些小事儿都有人管。”

  古县实施了老年助餐幸福工程,明确工作节点及要求,加快改造步伐,完成了20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提档升级。幸福的成色,必定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新建城镇幼儿园、零工市场、龙岗商贸市场等一批涵盖教育、就业、出行的民生项目,开展老旧电动车上牌照、城区人居环境治理等专项行动,推进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设施安装、物业入驻“三无”小区等服务……古县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实施了一项项民生政策、一条条民生举措。

  从“三大国字号”品牌提质到“城市双品质”建设,从民生实事清单到文明实践活动矩阵,古县的精神文明创建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正如古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晶所言:“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品质,也是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我们要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书写古县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发展图景。”

  站在新的起点,古县正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向临汾“双品质建设”山区特色样板城市奋勇迈进,续写着文明与幸福交织的时代篇章。

  记者 柴云祥

  图片由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