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色经典 弘扬伟大精神
——山西省交响乐团吉县壶口瀑布《黄河!黄河!》大型交响音乐会侧记
唢呐激昂一响震天
弦乐跳弓浪花飞溅
管乐悠悠一往情深
板胡快弓热烈奔放
山河壮丽游人如织
《黄河!黄河!》致敬经典
临汾新闻网讯 当汛期的黄河水在晋陕大峡谷如万马奔腾来到壶口时,“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阔便有了最强悍的注脚——浊浪翻卷着黄土的觉醒,涛声激荡着时代的华章,一场致敬红色经典,以交响乐章铭记历史、用黄河之声礼赞民族精神的《黄河!黄河!》大型交响音乐会,正与天籁合鸣、正引无数观者心潮澎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3日至5日,由临汾市委宣传部,吉县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心及山西省交响乐团联合主办的《黄河!黄河!》大型交响音乐会,在壶口瀑布景区震撼奏响。
乐章铸魂:铭记伟大斗争
《黄河!黄河!》的核心,是一部由五个篇章构建的立体“黄河史诗”。这组耗时近两年打磨的交响组曲,每一乐章都凝结着创作团队对黄河文化的沉浸与对民族精神的体悟。
“它不是简单的旋律叠加,而是用音符编织的‘黄河精神成长史’。”山西省交响乐团团长曹建山的解读,道出了组曲的深意,“从壶口的凝聚到入海的壮阔,从温情到激昂,我们想让听众既看见黄河的自然伟力,更触摸到民族精神的脉络。”
开篇《壶口瀑布》以交响序曲的恢宏气度,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视觉奇观转化为听觉震撼。尤为动人的是,旋律里悄然插入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的片段,大提琴的厚重低音吟出船夫号子的沉郁,小提琴的快速跳弓则像浪花飞溅,让80年前的历史回响与当下的奔腾河水在音符中交织。
若说《壶口瀑布》是对黄河自然力量的礼赞,《儿女情》则转向细腻的情感表达,让黄河从“自然之河”升华为“母亲之河”。小提琴与板胡的对话是这一乐章的点睛之笔:小提琴以西洋乐器的抒情性奏出如诉如泣的旋律,像游子对母亲的轻声呢喃;板胡则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回应,带着晋陕民间音乐的质朴与热烈,两种音色的碰撞,恰如黄河儿女与母亲河的深情对话。
从情感共鸣延伸至精神内核,《大河岁月》的创作藏着不少巧思。最初的版本偏重交响乐的宏大,却少了黄河滋养两岸的温柔。直到创作团队走访了黄河沿岸的古村落,听老人们讲述“水涨时护堤、水落时耕种”的生活智慧,才在乐谱中加入了钢琴的灵动段落——琴键的跳跃像岸边的炊烟、田埂上的禾苗,与交响乐的厚重形成“刚柔相济”的呼应,恰是中华民族在岁月淬炼中沉淀的品格。
乐章行至《入海奔流》,气势再一次拔升,从内敛的坚韧转向外放的磅礴。唢呐与大鼓的强强联合,将黄河奔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推向高潮。唢呐演奏家特意定制了加长号管的乐器,让音色更像闷雷滚动,既有冲破阻碍的力量,又带着一往无前的厚重。
终章《中国母亲河》则是整场组曲的情感收束与精神升华。当《保卫黄河》的经典旋律奏响时,铜管乐器的恢宏、弦乐器的饱满、打击乐器的铿锵融为一体,与开篇的《黄河船夫曲》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王芳站在瀑布边,望着激流感慨:“黄河是母亲河,听着《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这些经典的旋律,看着壮阔的河山,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骨气和精神。”
美美与共:弘扬民族精神
这场盛宴的动人之处,更在于不同地域艺术力量的交融共鸣。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如何在乐章中和谐共生?曹建山给出了答案:“黄河串联起各地文化,陕西秦腔、山西民歌、山东号子都是瑰宝。这次在《大河岁月》里融入秦腔高亢,与交响乐碰撞出火花,就像黄河汇聚百川终成壮阔,这种艺术融合恰恰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作为《入海奔流》的唢呐独奏者,冯苗苗对演出充满信心:“唢呐的音色藏着黄河的筋骨,《入海奔流》的旋律像河水撞岩,每个音符都带着冲破阻碍的劲头。在壶口演奏,耳边是黄河激荡,手中是民族记忆的乐器,让我更懂‘不屈’——这一黄河的性格,也是80年前先辈抗战到底的精神。”
同样用乐器诉说黄河情怀的,还有山西交响乐团首席、《黄河儿女情》独奏孙静。“旋律里藏着山西民歌的细腻,与板胡的对话像晋陕儿女拉家常。黄河水滋养不同地域的人,但对母亲河的眷恋、对民族的赤诚是共通的,能用弓弦传递这份深情,是我的荣幸。”孙静说。
来自山东烟台的游客朱小晨,在瀑布边感受着这份交融:“来这儿看黄河,既能赏‘浊浪滔天’的奇观,又能听融了晋陕秦腔、山东号子的音乐会,这就是最好的文旅融合。黄河的魂在浪花里,也在这些跨地域的音符中,希望更多人来走走,在瀑布边听一曲黄河颂,感受自然磅礴,读懂民族精神——这趟旅程,值!”
继往开来:谱写时代新篇
暑期是旅游旺季,数据表明,刚刚过去的7月,景区接待游客达27.8万人次,同比增长14%,持续攀升的人气不仅印证着黄河自然奇观的吸引力,也让大家对音乐会充满期待。
为让音乐会与黄河盛景完美交融,景区的筹备早已紧锣密鼓。演出期间正值汛期,水量骤增,给这一文化盛宴的筹备工作带来挑战。演出前,部分舞台被水流冲毁。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市文旅局、吉县文旅局上下联动,紧急调配工作人员奔赴现场,用沙袋垒起两条拦水坝。“不能辜负演员与观众的期待。”吉县文旅局副局长胡安娇表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确保演出顺利呈现。”
“从7月初就与创作团队、演出团体反复对接,兼顾汛期景观特色和游客安全,只为让音乐会的精神内核与黄河气韵深度共鸣。”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心宣传营销科科长张鹏介绍,7月下旬确定时间后,50余名工作人员投入舞台搭建、安全保障等工作,为音乐会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旋律与黄河奔涌共振,观众在感受作品精神力量的同时,也见证了吉县锚定“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壶口瀑布龙头引领作用,从“游一点”变“游全域”的蓬勃新貌。
吉县不断优化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中心、游客中心、数智中心“三大中心”主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提升了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体验。今年,加速推进壶口国际风情小镇等项目建设,布局实施壶口景区大型演艺+、低空文旅数字化产业经济等项目,持续举办“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挑战赛,第五届赛事四县联动、区域协同的沿黄板块赛事IP崭露头角,吉县正致力于打造集旅游、康养、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知名地。
以壶口瀑布为引领,吉县积极推动全县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动发展。人祖山景区自然风貌与人文遗存齐备,山上植被丰富,有女娲、伏羲相关的历史遗迹,正在加快创建国家旅游康养休闲度假区。克难坡景区布展工作有序推进,柿子滩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也已启动。吉县还把县域支柱产业——苹果种植与旅游结合,打造智慧果园景观,推出生态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能体验乡村生活,品尝新鲜的吉县苹果。
“下一步,吉县将继续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加强景区联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积极探索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更多游客领略吉县的独特魅力。”胡安娇说。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吉县正以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推动从“自然景观展示”向“精神价值传递”跨越,为文旅融合注入持久动能,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农文体旅一体发展之路。
黄河依旧奔涌,旋律久久回荡。当交响乐在壶口奏响,当不同地域的艺术在母亲河畔共鸣,这场盛宴早已超越演出本身——是自然奇观与人文精神的相遇,是历史记忆与当代情怀的对话,更是以文化为桥,凝聚民族复兴力量的生动实践。
记者 郭 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