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曲沃县域农业优势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025-08-09 09:47: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发挥曲沃县域农业优势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孙惠生调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8月2日,曲沃县委副书记、县长孙惠生到一线调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县域农业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各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竣工达效。

  孙惠生一行来到项目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详细了解了农副产品深加工及仓储冷链设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肉羊屠宰加工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功能规划等情况,详细询问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现场研究解决方案。

  孙惠生强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是曲沃县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自项目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奋力拼搏,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下一步推进过程中,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做好总体规划设计、功能划分,真正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要严格施工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施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任务,确保各项工程按照既定要求有序推进,早日竣工。 (谢 霖


夯实防汛基础 筑牢安全防线

吴滨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曲沃县委书记吴滨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情况

  日前,曲沃县委书记吴滨深入一线调研防汛工作,他强调,要夯实防汛基础,筑牢安全防线,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曲沃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洋,副县长樊奇选,县政协副主席、北董乡党委书记李俊杰参加。

  在禹门口引黄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临汾分公司浍河水库,吴滨走进防汛物资储备库,实地查看铁锹、抽水泵、救生衣等物资储备情况,详细询问防汛物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物资管理和调配机制。他表示,防汛物资是抗洪抢险的重要保障,要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物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盘点和维护,确保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同时要加强物资调配和应急演练,有效提高物资使用效率和针对性,为防汛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来到北董乡天河水库,吴滨听取水利部门负责人在水库日常蓄水方面的情况汇报,详细询问水库防洪设施、泄洪通道设置及诗经故里景区排水系统、警示标识、应急避险场所设置等情况。他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准备,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水库的巡查和监测,时刻关注水库周边地质灾害防范情况,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转移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景区要在强降雨期间,及时关闭危险区域,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引导,确保游客安全有序撤离。

  随后,吴滨还前往北董乡下裴村检查浍河防汛备汛工作和责任人落实情况。他强调,防汛工作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马虎,各级防汛工作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张 琨


曲沃订单育苗——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蝶变

  走进曲沃县智慧菜谷示范园区的育苗大棚里,氤氲的雾气中,一排排整齐的育苗盘如绿色的波浪铺展开来。嫩绿的黄瓜苗、西红柿苗舒展着叶子,智能喷灌系统正按照设定的频率精准洒水,水珠落在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技术员实时查看苗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数据。

  曲沃县晋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张惠珍介绍,黄瓜嫁接在南瓜上,目的就是为了延长采收期,提高抗病性,这批订单是云南一个客户下的,一共有50余万株,再过十天就要发往云南了。

  近年来,曲沃县以订单育苗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在这片曾以“会种地”闻名的土地上,“慧种地”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张惠珍说:“种苗对于温度、光照、水肥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现在的智能化育苗,相对于传统育苗来说,能够完全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张惠珍从事育苗工作多年,见证了技术带来的巨变。她指着大棚顶部的传感器介绍,如今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平台,系统会自动调节通风、遮阳和灌溉设备,就像给幼苗请了个24小时在线的“保姆”,出苗率有了大幅提升。

  曲沃县晋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高阳介绍,园区通过建设智能育苗温室、冬季育苗大棚、第六代育苗生产大棚等设施共9.2万平方米,并配置了智能喷淋系统、温控系统、水肥系统等设备,年繁育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优质种苗8000余万株,稳定供应本地及周边3万亩蔬菜种苗需求,带动6000余农户从事蔬菜标准化种植。 据了解,订单育苗不仅解决了农户“育苗难”的问题,更打通了从种到销的全链条。该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与200余户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和回收服务。

  如今,曲沃的订单育苗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辐射到周边的翼城、新绛、洪洞、襄汾等地及陕西、云南等省外地区。今后,该园区还将开发黄瓜、西红柿生长模型、病害识别及预测模型,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配置智能采摘机器人,训练执行农事作业,打造智慧农业新标杆。“下一步,我们计划在3年内通过扩大蔬菜育苗面积,提高育苗设施立体空间、增设智慧育苗设备等方式,将育苗面积扩大1倍,达到20万平方米,年育苗规模达到1亿株以上,带动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建设全省最大的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高阳对未来发展满怀信心。(许 琳 张培鑫


守护碧水蓝天共绘美丽曲沃新图景

  近年来,临汾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源头治理、系统防范”为原则,紧盯重点任务,坚持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体系迭代升级,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描绘美丽曲沃新图景。

  在汾河河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曾经,这条河流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质恶化,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周边居民苦不堪言。为改善这一状况,临汾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常态化巡查制度,以省考断面水质为核心监测指标,构建“实时监测+动态预警”机制,对汾河、浍河沿线进行细致摸排,对已建档的入河排污口实施动态监管,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汾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巡河员董镇青介绍,以前河里漂的垃圾特别多,纸厂的水也往里排放,被治理后,水也清了,空气也好了,在河边转一圈,心情都是舒畅的。

  大气污染防治一直是临汾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的重点工作,该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为企业提供环保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了解最新的环保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2025年1月26日,山西立恒焦化有限公司的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在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网站进行了公示,成为全国首家进行公示的焦化企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立恒焦化干熄焦装置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已全面完成干法熄焦改造,拆除原有备用湿熄焦塔,实现了“干备干”,干熄焦率达到100%,引领了智能“一键炼焦”的新方向,成为全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佼佼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立恒焦化厂厂长史云鹏说:“立恒焦化通过近几年的智能化改造升级,2023年完成了山西省环保A级绩效企业的改造,2025年1月份完成了全国第一家超级排放改造,排放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从曾经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到如今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是临汾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坚持靶向发力,大力度精准“治气”,严格执行排放总量浓度“双控”;高标准系统“治水”,持续加强县域水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绿色转型,以建设“绿色钢铁、零碳氢能”示范区为引领,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曲沃县以实打实的工作成效,筑牢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屏障。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临汾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党组成员李琳表示。(刘 阳


千年古邑正芳华

——“爱临汾 赢未来”在曲沃的文旅融合实践

“一粒麦子的梦想”研学活动

孩子们体验葫芦手绘工艺

春秋晋国影视城已经成为晋南最大的微短剧创作取景地

  在时光的长河中,临汾这座古城正悄然书写着新的篇章。“爱临汾 赢未来”的愿景,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片土地,也在晋都曲沃催开了文旅融合的簇新花朵。

  这座承载着三晋文明基因的千年古邑,正以守正创新之姿,在文物保护中寻根脉,在研学传习中育新机,在数字经济中拓新路,让美好愿景在曲沃大地绽放出独特光彩。

  古韵新生

  让千年遗珍“活”起来

  在晋南腹地,曲沃——这片被历史厚爱的土地,不仅是“三晋之源”的实证地,更承载着中华文明演进的重要密码。厚重的历史馈赠了曲沃丰富的文化遗产:星罗棋布的古建筑诉说着千年沧桑,“活态”传承的非遗技艺闪耀着民间智慧,巍然矗立的晋国博物馆则是探源三晋文明的核心地标……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时代赋予曲沃的使命。

  聚焦古建保护利用,历史遗存焕发新生。曲沃古建筑资源丰富,从庄严肃穆的庙宇到精巧别致的民居,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保护古建筑不仅是守住“筋骨肉”,更要传承“精气神”,实现“活态”保护与利用。

  2025年3月,春风拂过郇村的古柏新芽,沉寂多年的黄帝庙在万众期盼中重焕光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踏着欢快的鼓乐声纷至沓来——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抚摸新修复的檐柱,孩童踮脚数着檐角垂挂的铜铃,年轻人结伴在重绘的壁画前啧啧称奇。这座承载着古老记忆的庙宇,正以崭新的容颜向世人诉说着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

  郇村黄帝庙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于清代重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飘摇,大殿屋顶、墙体、台基等塌陷严重,多处木构件裂朽损毁,亟待修复。在《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山西津致置业有限公司认领保护黄帝庙,坚持“修旧如旧”,对黄帝庙开展了全面的修缮,让濒临坍塌的古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

  近年来,在《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的实施推进中,曲沃南林交龙泉寺、义城黄帝庙、西海龙王庙等十余处古建筑由社会力量出资修缮保护,使这些散落在曲沃乡间的古建筑得到妥善修复,并逐渐融入百姓生活,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的文化地标,为乡村旅游注入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赋能非遗传承发展,传统技艺绽放光彩。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清晨的霞光越过苍翠的紫金山,倾洒在诗经故里景区绛山书院的小院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亚辉正为一群小学生讲解着曲沃花葫芦的制作工艺,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崇拜和好奇,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这一幕,正是曲沃创新非遗传承的生动缩影。

  曲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繁星璀璨,3项国家级、11项省级、15项市级、7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图谱。在传承体系建设上,曲沃构建起切合县域实际的“研学+基地+工坊”的发展模式,如郑亚辉的研学基地、鲁艳芳的剪纸非遗工坊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了柔性传承,展现出时代光彩。在曲沃,“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县23所中小学;身怀绝技的传承人走进社区、军营、机关、乡村传授技艺,公益培训班带动数百名村民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抖音平台上,非遗话题播放量突破3000万次,蒙眼剪纸、花葫芦等技艺成为“网红”顶流……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碰撞,让非遗“破圈”生长。如今,在曲沃的节庆活动、景区景点、特色乡村,非遗不再仅仅是“遗产”,而是成为曲沃文旅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自信的源泉。

  推动晋博提质升级,构筑文化传承高地。作为晋文化的核心承载区,曲沃正以创新理念重塑晋国博物馆的发展格局,启动了晋国博物馆综合提升项目。这座见证三晋文明源流的文化地标,将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展陈方式革新、服务功能拓展等系统性提升工程,融入更多前沿技术,打造“可触摸的历史课堂”,让三千年前的晋国风华穿越时空与今人对话,实现从传统展馆向现代化文化综合体的华丽转身,成为引领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上,曲沃县连续举办八届全域旅游晋都行文化旅游活动月,成功举办晋国早中期都城地望研讨会,“曲村—天马遗址发现 60周年、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纪念活动,“肇晋雄风·春秋都邑”临汾市晋文化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特色品牌活动持续赋能,构建起以晋文化为核心、晋国博物馆为龙头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着力推动曲沃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并成功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行走课堂

  让文化自信“强”起来

  走进沃尔康源观光工厂研学基地,一群青少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见证麦子如何通过高科技设备的精准控制,从一颗颗平凡的种子,变身为营养面粉和文创食品。在DIY互动区,孩子们亲手调配青汁饮品,将一个个饼干部件拼装成鸟尊、兔尊、猪尊等独特文创,在体验中感受天然食材的营养与美味。这场“一粒麦子的梦想”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汲取知识,更让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心中悄然扎根。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曲沃大地上,晋文化、诗经文化、成语文化、驿站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从晋国博物馆的悠悠文脉到诗经故里的田园诗意,从非遗技艺的匠心独运到现代工业的蓬勃生机,每一处都蕴含着鲜活知识与深刻哲理,为研学游打造了生动的天然课堂,曲沃的研学之路正从容铺展。

  在晋国博物馆,青少年走进遗址触摸历史,在编钟悠扬乐声中感知三千年晋国伟业;在晋南钢铁绿色工厂,“零距离”探索光伏发电和氢能运用的科技奥秘;重走抗战路时,当少年的掌心抚过泛黄照片和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历史壮烈的回响便深深镌刻进心灵;非遗教室里,剪纸的巧思、花葫芦的斑斓与皮影的灵动,在孩子们专注的指尖与欢声笑语中交融,古老技艺正通过这一双双小手,悄然传递着新的温度。

  曲沃以研学游作为文旅融合的有力支点,精心打造“探索智造、历史文化、匠心非遗、薪火相传、现代农业”5条主题研学实践线路、开发25项研学实践产品,共涵盖了6家A级景区和晋南钢铁集团、沃尔康源等8大研学资源地。“研在路上、学在途中”的实践目标落地生根,让行走的课堂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重要实践阵地。

  数字破圈

  让曲沃故事“火”起来

  在数字传播时代,微短剧凭借快节奏叙事、高密度情节和强情绪共鸣的独特优势,成为激活文化传播与产业增长的新引擎。临汾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提出打造微短剧之城的目标;曲沃县紧跟部署,明确提出要把握全市扶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微短剧经济。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曲沃前瞻性布局微短剧产业生态,积极打造“内容生产-场景供给-产业孵化”的完整闭环。

  好剧赖良策,政策支持是微短剧产业起步的关键底气。从2024年起,临汾市便从创作生产、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等全链条发力,出台系列硬核政策。曲沃要紧跟市委市政府发展布局,创新实施服务机制,把服务细化到每个环节,精准解决剧组拍摄制作中的场地协调、资源对接等难题,为创作者扫清后顾之忧。在政策驱动下,曲沃微短剧创作持续升温。目前,曲沃正与大脑天宫(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紧密筹备,即将开拍以重耳流亡为主线的精品微短剧《晋公的君团》,该剧根植曲沃深厚的晋文化土壤,融合权谋智斗与忠臣辅佐等元素,将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典范之作。此外,《蚀影密符》等多部作品也同步推进中,这些作品将为曲沃故事带来更为多元和丰富的叙事呈现。

  好剧倚佳景,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曲沃微短剧产业注入灵魂。晋国博物馆的肃穆庄重、晋都园林的古典雅致、浍河水岸的灵动清幽、西海古村的沧桑厚重、诗经故里的田园诗意、磨盘岭的乡村气息……这些自带故事感的场景,为古风、历史、乡村等题材提供了“天然摄影棚”。越来越多的新锐制作公司和独立创作者慕名而来,让曲沃成为影视剧内容孵化的“灵感高地”。

  作为晋南地区最大的影视基地、山西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示范基地,春秋晋国城更是场景供给的核心支撑。这里既有浍河两岸的旖旎风光,又有明清王府、春秋宫殿、古城池等建筑群,《重耳传》《海边的归途》《利刃之刀锋战士》《破晓》《燃宫》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近年来,基地新增4条明清风格街道、35座独立建筑,为影视剧拍摄提供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该影视基地还与多家影视公司达成合作,推出“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宣发推广”全链条服务,被评为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让“景”与“剧”实现双向成就。

  曲沃正致力于通过美景好剧,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使微短剧成为向全国乃至海外生动讲述“临汾故事”“曲沃故事”的绝佳窗口,化“流量”为“留量”,吸引观众循着剧情走进曲沃,在激活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吸引力持续增强,让千年古县的故事在数字时代“火”起来。

  潮涌平阳千帆竞,曲沃奋楫正当时。这里是文明薪火的守护地,文物保护利用的“活化”之路,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这里是文化传承的实践场,从课堂书本到行走大地,让文化自信扎根青少年心田;这里更是数字赋能的创新区,以微短剧为媒,借助流量东风,在数字时代发出强劲的“曲沃声音”。

  这既是文化传承的当代答卷,更是城市发展的深层智慧——守正创新,方能历久弥新;融合共生,才能赢得未来。当青铜礼器的庄重、诗经雅韵的悠长与数字科技的灵动激情碰撞,曲沃正以文化软实力为临汾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爱临汾 赢未来”的深刻内涵,让千年文脉绽放出夺目的光华,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文化自信的绚丽篇章。(陈晶敏 王慧智 席铁铸 吴 杰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