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里砦镇:文明花开香里砦

2025-08-16 09:43: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翼城县里砦镇以“红色管家”“半月谈”等党建品牌为引领,狠抓基层治理,推动产业发展,整治环境卫生……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里砦镇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文明花开香里砦

帮办代办

便民服务

安全宣讲

设施农业

面对面“半月谈”

和美乡镇

文艺汇演

  8月的唐尧故地,硕果飘香待丰收,文明花开润万家。

  8月5日清晨,夜雨初歇,凉风习习。记者驱车行驶在翼城县里砦镇各村之间,联排而建的蔬菜大棚、独具特色的主题游园、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里砦镇锚定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地域与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集约发展,深入整治乡村环境卫生,使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闻名遐迩、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邻里和”的文明画卷。

  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里砦镇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也是我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强机制 党建引领文明新风

  里砦镇位于翼城县西北隅,距县城7.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余亩,辖14个行政村、28000余人。

  全国卫生乡镇、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省级文明乡镇、全省标杆乡镇党委、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多年来,一系列荣誉的相继获得,既是里砦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有力见证,也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生动体现,更为里砦镇文明村镇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从2020年就启动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多年来的坚持是我们获此殊荣的关键所在。”里砦镇党委书记宋海英直言。

  2020年以来,里砦镇坚持镇党委统揽工作全局,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红色管家”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不断提升全镇文明程度和广大村民文明素养。

  里砦镇创新推出的“红色管家”党建服务品牌,吸收了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组建了包含318名“红色管家”的志愿服务队,实现了民情收集短距离、为民服务全覆盖、矛盾调处短平快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8月5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里砦镇里砦村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管家”刘艳萍正在《里砦村红色管家帮办代办记录本》上记录当天所做的工作。“我们村有28名‘红色管家’,村民开证明、安装充电桩等事项,都是我们帮忙办理。有事找‘红色管家’已经成为里砦村的常态。”

  据悉,今年以来,里砦镇“红色管家”入户宣传3236人次,收集社情民意538条,帮办代办实事353件,调解矛盾纠纷32起。

  “文明村镇的创建有了好的带头人,无形中形成了‘1+1大于2’的变量。”宋海英说。

  2021年,里砦镇各村“两委”开始换届,很多年轻村干部相继到岗。然而,部分年轻干部对农村工作并不熟悉,到任初期,“不会干”“无从下手”“干不好”等问题频出。

  当年里砦镇农村“两委”换届后不久,宋海英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书记面对面‘半月谈’”活动:每半个月,乡镇党委书记和14个村的党支部或党总支书记“碰头”一次,围绕若干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提升年轻干部能力。

  “宋海英书记每半个月和我们14个村的书记座谈一次,每次的议题都是时下重点工作,大家逐一发表意见,好主意、好办法在大家的商讨下不断完善,也给我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今年31岁的里砦镇东午寄村党总支书记何轩认为“书记面对面‘半月谈’”活动对年轻干部意义重大,为包括他在内的年轻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目前,里砦镇“书记面对面‘半月谈’”活动已举办71期。5年间,在这一活动的带动下,里砦镇农村带头人队伍政治素养更加过硬,基层工作开展更加扎实,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文明创建、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高效化开展。

  牢基础 产业赋能文明提质

  产业发展是文明村镇创建的基石。

  里砦镇始终重视农村产业发展,先后推动了红薯粉面加工厂、面粉厂、苹果冷库、果品交易市场建设,实施了农机合作社提标改造、现代化育苗基地、生物降解二期工程和千亩设施蔬菜园区改扩建等工程,致力于增加村民收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翼城县,提起张桥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红柿。如今,种植西红柿已有20余年历史的张桥村家家户户都在种植西红柿,蔬菜大棚数量达到103个。西红柿种植已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产业。

  刘爱军是张桥村最早种植西红柿的村民之一,凭借多年种植经验,他家的西红柿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

  “这批新苗刚栽下,预计12月份就能上市。”刘爱军一边打理着大棚,一边介绍道,如今,每到收获季节,收购商都会直接到地头收购,省去了运输环节,销售更加便捷。

  张桥村党支部书记史建忠介绍说:“里砦镇对我们村的西红柿种植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镇里不仅为蔬菜大棚建设提供了多项补贴,还免费为村民安装了管道、滴灌等设施。每个大棚的缓冲室建设也享受到了砖瓦和人工补贴。前不久,镇里又为菜农统一配发了63台大棚专用的电动运输车。”

  “自从西红柿大棚形成规模后,我们村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了。”史建忠笑着说,“村里有产业,家门口能就业,村民有存款,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就是村民们眼中乡村振兴的样子!”

  上韩村以苹果种植闻名里砦镇,300余户的村庄如今已建起5座冷库。

  2024年,上韩村村民续明在原有冷库经营的基础上,投资扩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果品交易市场,配套建设了客商休息室、标准化交易场地等设施。“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后,吸引了周边众多果农前来交易,去年营业额突破了40万元。”续明介绍。

  作为有着15年果品交易经验的老行家,续明深有感触地说:“苹果种植确实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虽然生产过程辛苦,但每到丰收季节,看到大家把实实在在的收益装进口袋,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只是上韩村,我们镇的特色水果种植已形成规模效应。”里砦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国强介绍道,“北续村的桃子、开化村和天马村的葡萄都打出了品牌、形成了规模。每到收获季节,满载水果的货车在客商的对接下,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场面很是热闹!”

  位于里砦镇老官庄村的山西绿牧德品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的乳制品企业,也是目前晋南地区唯一一家取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目前,该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已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随着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里砦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产业兴旺为文明村镇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富裕起来的村民更加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创建活动,形成了“产业促文明、文明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巧借势 环境整治美化家园

  漫步里砦镇,整洁的街道、葱郁的绿植、有序的镇容……处处彰显着文明村镇的新风貌。这是里砦镇以翼城县2024年环境卫生整治评比为契机,全面提升镇域环境品质、擦亮文明底色的生动写照。

  “请爱护公共财物,保持卫生,不乱扔垃圾。”行走在老官庄村民主法治主题公园,温馨的文明提示广播不时在耳畔响起。

  “我们村这个广场建于2007年,由于年久失修,逐渐变得破旧不堪。去年我们不仅对广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还创新性地融入了民主法治主题元素,打造成民主法治主题公园。”老官庄村党总支书记刘立胜介绍道,建好后的公园焕然一新,又成了村民们娱乐休闲的聚集地。

  老官庄村位于里砦镇西北隅,塔儿山脚下,全村有1096户4680人,3个党支部,党员101名,14个村民小组,是全县人口第一大村。

  面积大、人口多,老官庄村环境卫生整治难度不言而喻。然而,宋海英却选择把这里作为环境卫生整治评比活动“翻身仗”的主战场。“第一轮环境卫生整治评比中,里砦镇在全县排名垫底。要打翻身仗,就要选整治难度最大的村,啃最硬的骨头,才能展示我们创建文明村镇的信心和决心!”

  目标明确后,老官庄村迅速行动,构建起由7名村“两委”成员、14个村民小组长、46名党员、72名“红色管家”组成的“四级”立体责任网络,发放宣传页、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签订环境卫生承诺书……全村实现了48条、21公里路段的清扫、保洁、监督、管护全链条闭环管理。

  与此同时,老官庄村还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意见,将环境卫生长效保持纳入村规民约,发布全村环境卫生公约;设立红黑两榜,对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村民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批评和处罚,用制度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环境卫生积分制管理,链接道德银行实物兑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立垃圾收集转运、道路清扫巡查等制度,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最美红色管家”评选,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

  “以前很多村民都喜欢在家门口堆放柴火、砖瓦等杂物,自从村里统一清理后,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官庄村村民董孝礼说,去年春节期间,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后,纷纷对村里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伸出了大拇指,对“大变样”后的村子赞不绝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翼城县第二轮和第三轮环境卫生整治评比活动中,里砦镇均独占鳌头。

  “老官庄村的蜕变让我深刻认识到相信‘相信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宋海英感叹道,只要抱有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必胜的信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美好愿景变为发展实景!

  善成事 文明花开沁润万家

  文明村镇的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的培育。

  在里砦村,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的宣传栏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今年76岁的里砦村村民张子光是里砦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他亲历了村里红白喜事一步步从“大操大办”向“简办免办”的转变。“现在好了,‘吃席’变简单了,只有10个菜,能吃饱还不浪费。”

  里砦村和老官庄村以热闹的集市远近闻名。里砦镇结合实际,将“赶大集”的文化元素以彩绘形式留在两个村庄的同时,还把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刷上墙,形成一面面直抵人心的文化墙。

  近年来,里砦镇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春节的舞蹈展演、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入伏后的消夏月活动……一场场活动拉近了邻里距离、传播了文明风尚,让群众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文明熏陶。

  文明村镇的创建,是文明素养的提升、精神家园的涵养。

  里砦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和倡导社会文明风尚为根本,以文明镇、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行动”,切实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里砦镇318名“红色管家”化身政策法律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引领致富帮代员、民生服务代办员、安全稳定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急难险重突击员,深入村民家中,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难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如今,里砦镇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岗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我们的节日”“家风家教家训”等道德讲堂的开讲,星级文明户标兵和道德模范的持续选树,以及道德银行积分兑换实物的不间断推行,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引领社会风尚持续向好向善。

  5年奋斗,终结硕果。

  然而,文明创建,永无止境。

  宋海英表示,里砦镇将以此次荣誉的获得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文明村镇创建质效,持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竭尽全力为里砦谋发展,让里砦镇的这块全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记者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