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之基 托举明天希望
——古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对优秀毕业生发放“爱元奖学金”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建古县一中综合楼项目
古县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孩子们在新建城镇幼儿园里快乐成长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职业教育成绩斐然
这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攻坚之年,新建古县城镇幼儿园顺利开园、古县一中综合楼主体封顶、中小学基础设施提质全面完成……
这是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的丰收之年,高考本科率连年提升,中考优质高中达线率再创新高,喜报频传……
这是师资队伍建设淬火成钢的焕新之年,“订单式”培训覆盖1135名教师,名师骨干不断涌现,“家门口就有的优质教育”可感可见……
去年以来,古县坚定不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崇高使命,紧密围绕县委“1234”重点工作部署,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以战略眼光科学统筹,以务实作风精准发力,实现了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五育并举硕果累累,从严治校成效显著,古县教育迈出了坚实而昂扬的新步伐。
从办学条件的提质升级,到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从师资队伍的焕新优化,到教学质量的稳中有进;从“五育并举”的绽放光彩,到育人成果的硕果盈枝——古县教育正以昂扬之姿,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强化顶层设计
把准教育发展“方向盘”
9月10日上午,古县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回顾总结过去一学年的教育发展历程,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动员激励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奋力开创古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县委书记刘泳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学年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总结成绩、五育并举、汇聚合力”的明确要求。他强调,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破解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搭建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的平台,加快实现古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晶强调,要始终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在积极推进教育振兴中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做好做实做细教育这个最大民生实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在教育工作专题汇报视频中,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步伐令人振奋,教师队伍扎根讲台、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令人感动。学生代表的献辞,字字透露真心,句句饱含深情,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对新学期的展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3名代表的发言,表达了奉献教育事业的忠诚、责任和担当,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
大会为7名“优秀校长”、22名“优秀班主任”、36名“优秀教师”、43名“模范教师”、17名“先进教育工作者”代表颁奖。
教育事业的前进,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高位引领。去年以来,古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干,将教育发展纳入全县工作大局中通盘考量、系统谋划。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密集调研,察实情、听民意、解难题,为教育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成为驱动古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在县委、县政府的感召与引领下,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已成为古县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爱心企业慷慨捐资200万元设立“相如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济困助优,传递了社会温情,激励了师生斗志。“学海行舟”公益金管委会向全县14所学校捐赠科创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前沿教育资源,助力教育现代化。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古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全社会兴教惠民的强大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
古县教体局紧紧围绕县委“1234”重点工作,以“三年求突破”为目标,精准发力、苦干实干,狠抓“344551”系列工作,紧扣教育质量生命线、盯紧师德师风红线、筑牢校园安全底线,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夯实教育基础、力推“四项措施”锻造过硬教师队伍,融合“五育并举”培育新时代接班人,关注“五位一体”实现质量突破提升,补齐“一个短板”构建共管共治格局。
加大教育投入
筑牢优质均衡“硬基础”
仲秋时节,古县城镇幼儿园色彩明亮的教学楼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走进其中,卡通形象和彩色图画处处可见,成为孩子们专属的“梦幻城堡”。
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贴满幼儿手绘的太阳、云朵和动物图案。幼儿或绘画、或手工、或游戏,享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快乐成长。
“新建城镇幼儿园投资4400余万元,是县委、县政府高标准打造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为全县的适龄幼儿提供了更优质、更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古县城镇幼儿园园长董瑜介绍,园内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设有标准化教室、多功能活动室、绘本阅读区、室内游乐场以及户外运动场地等,设施齐全、环境温馨,能够全面满足幼儿多元化成长需要。
优越的办学条件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石。去年以来,古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真金白银投向教育领域,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古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前教育领域,投资4400余万元新建的城镇幼儿园于2024年秋季顺利开园,463名幼儿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校园中尽享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古县投资340余万元完成中小学基础设施提质及暑期维修工程,投资120余万元完成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任务,投资247.8万元在暑期对11所学校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针对性改造。同时,投入380余万元为13所中小学更新了计算机、监控、智慧黑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城乡孩子都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高中教育层面,为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古县投资1787万余元,启动新建总面积达4183平方米的古县一中综合楼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课空间和更专业的功能教室,为高考综合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古县的教育投入不仅着眼于解决当下问题,更放眼于未来长远发展。古县着眼国家优质均衡县评估、职中省级达标验收等重大任务,集中力量推动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
古县启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集群众健身、球类场馆、现代化游泳场于一体的教体融合新品牌,不仅服务师生,更惠及全县人民。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职教中心达标迁建工程如期完成,这座崭新的校园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除了硬件投入,古县用足用好“相如教育基金”,教师节发放奖励资金高达180万元,重奖教学能手和先进学校,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此外,通过特岗招聘、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全年补充了24名新教师,有效补齐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缺口。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凡表示,将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助力每一个孩子成就梦想。
深化教学改革
打赢质量提升“攻坚战”
高中分层教学、精细化管理,初中创新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古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古县一中作为全县教育的排头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培优班、冲刺班、普通班和艺术班四个层次,实施差异化教学。同时,建立“学校-年级-集备组-班主任”四级管理体系,确保备考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精准分析学情、精准制定计划、精准选择试题、精准实施教学、精准跟踪反馈。”古县一中党总支书记杨云峰介绍,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情档案,跟踪分析每次考试成绩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学生亢玉杰就是受益者之一,老师专门为他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课后还抽出时间单独辅导。最终,亢玉杰被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就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我们还实行教师分包制,每位科任教师负责6名临界生,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辅导。”杨云峰介绍,通过教师分包制、百日誓师、励志演讲、心理减压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有效磨炼学生意志,疏导备考压力,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此外,古县一中创新开展研学工作,组织高三学生到山西师大、中北大学、山西农大、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参观研学、开阔学生眼界。学生刘于坤在中北大学参观时看校园、听介绍,坚定了考取这所高校的信心,回校后刻苦学习,最终被心仪的中北大学录取。
古县持续推进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古县一中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临汾三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联考联研,共享优质资源。2025年,学校邀请名校名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20余场,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交流50余人次。
古县三中深化与临汾平阳中学合作办学模式,学习践行“目标小循环”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2025年全县中考达临汾市优质高中线580人,创近年来新高。
古县坚持开展“点单式培训”,让教师按需“点菜”,专家精准“上菜”,暑期开展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课等活动32场次,覆盖全县1135名教师。
推动“五育并举”
打造素质教育“新名片”
走进旧县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后面的劳动实践基地里,一株株黄豆苗长势茂盛,大大小小上百个葫芦垂吊在藤蔓上,孩子们正在田垄间劳作,切身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与光荣……凭借特色农耕教育,该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去年以来,古县坚持“五育并举”,推动“五育融合”,初步构建了“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教育大格局。
在山西省青少年学生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中,古县一中啦啦操队一举拿下街舞、花球、器械3项桂冠;在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中,城镇三小航模社团庄泽霖同学荣获金奖;古县三中顺利通过“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复验,城镇小学打造的少先队“红色课堂”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红领巾五星奖章”……这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正是古县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写照。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相如公园教育基地,要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爱国奉献的精神……”在古县各中小学,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古县创新构建“思政课+1+N”德育模式,即教师上好思政课,学生讲好“古县故事”,学校结合实际建立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等N个教育基地。
各学校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郭店学校用好“郭店村烈士陵园”,旧县、永乐学校用好“朱德路居”“七里坡阻击战故址”,古阳学校用好“太岳中学旧址”等文化遗产。同时,坚持开展“爱祖国 建家乡”征文、武警官兵进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古县教体局编纂了《古县中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熏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开足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古县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各学校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壮大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在山西省举办的电子制作俱乐部比赛中,古县小学生代表队一举拿下“电动螳螂车U10组”团体第一名等三项殊荣。
古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剑虹感动地说:“如今,走进古县的任何一所学校,都能感受到素质教育带来的蓬勃生机。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们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价值,古县教育正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稳步迈进。”
书声琅琅的现代化校园、活力迸发的多彩课堂、节节攀升的学业成绩——一幅“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壮丽画卷正在古岳大地上徐徐展开。
重任千钧再启航。古县教育正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人民更加满意的未来阔步前行,必将为莘莘学子点亮更加璀璨的梦想,为古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磅礴力量。
记者 柴云祥
图片由柴云祥 古县教体局 古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