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里游隰州
——二〇二五年“寻梦‘小西天’ ‘梨享’新隰州”玉露香梨采摘季侧记
果蔬雕刻
果园采摘
游人如织
厨艺大赛
好物选购
分拣装箱
活动现场
金秋九月,隰县的黄土塬上,23万亩玉露香梨园如铺展的绿锦,沉甸甸的果实在果袋中酝酿甜蜜,偶有微风拂过,枝叶轻摇,仿佛在诉说丰收的喜讯。2025年“寻梦‘小西天’
‘梨享’新隰州”玉露香梨采摘季如期到来,这是一场瓜果飘香的丰收庆典,更是“中国玉露香梨第一县”以梨为媒,撬动产业升级、激起乡村活力的生动实践。
一场“产业+文化”的双向赋能
梨都欢歌庆丰年,隰州秋实满庭芳。9月11日上午,隰县小西天景区莲花广场上,彩带飘扬,人头攒动间满是笑意。这场既有“干货”又有“温度”的采摘季开幕式,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果商、游客、隰县的果农、产业链企业代表等千余人到场参与。
开幕式上,文艺表演与产业环节穿插进行,文化底蕴与发展动能相互激荡。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开场节目《梨都欢歌庆丰年》率先登场,舞者们身着特色服饰,用灵动的舞姿展现隰县梨果产业的蓬勃生机,瞬间点燃现场氛围。情景歌舞《玉露香梨歌》中,演员们扮作果农,用浑厚的嗓音唱着“春剪枝、夏套袋,秋摘金果笑开怀”,歌词里藏着果农耕耘的故事。音诗画《梨都“礼”颂》则以水墨背景为衬,朗诵者身着古装,将玉露香梨与小西天悬塑融合,字句间尽显隰州文化的厚重。最令人惊艳的当属非遗舞蹈《悬塑飞天》,舞者们身着飘带长裙,模仿飞天造像翩跹起舞,衣袂翻飞间与身后古刹的飞檐斗拱相映成趣,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表演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产业发布与解读环节为隰县玉露香梨的市场前景注入了强心剂。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李伯罧现场发布并解读“中华隰县玉露香梨价格指数”。屏幕上跳动的曲线清晰呈现:2024—2025产季隰县玉露香梨产地收购价格、电商渠道销售价格均高于前一产季,展现出市场对于隰县玉露香梨品质的高度认可,其品牌价值正持续上升。李伯罧指着图表解释:“果农可按指数调整采摘节奏,果商能通过指数预判品质,相当于为产销对接搭建了‘数据桥梁’,让隰县玉露香梨的市场价值更透明。”
随后,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协会会长、山西隰州野里垣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州详细介绍了2025年采收安排——分级采收、错峰上市:“我们按海拔划分了三个采收区,配合冷链专线,能最大限度避开集中上市的价格波动,同时确保梨果从枝头到消费者手中,新鲜度不打折扣。”
最受瞩目的签约仪式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笔尖落下,敲定的不仅是合作,更是玉露香梨从隰县走向全国的底气。“我们的市场只认隰县玉露香梨,所有的梨果销售商都在等着咱们的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杨攀举着刚签的合同,声音洪亮:“今年是我第一次来到采摘季开幕式的现场,我带着市场的‘梨大王’去梨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尝了刚摘的梨,现场就与果农签了400多万斤订单,后续还计划与果农深化合作。”
一颗梨果,承载着隰县农民的增收梦;一场盛宴,展现出丰收季的新喜悦。当梨果的甘甜浸润市场,当千年的文脉赋能发展,隰县的“产业+文化”之路,早已不止于丰收,更成为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坚定前行。
一次“体验+互动”的丰收之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刚踏进龙泉镇北庄村的梨园,清甜的果香就裹着秋风扑了满脸。晨露还沾在梨叶上,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梨子在枝头轻轻晃动,像藏在绿伞下的小灯笼。
“姑娘,先别急着摘,我教你认认咱的玉露香。”果农尚香慧朝游客郭霞走来,手里捧着3颗梨子,声音里满是热忱。尚香慧撕开果袋,露出果实,果点细密。“你看这形状,是标准的倒卵形,尾部还有个小凹陷,果皮泛着淡淡的红晕,像个姑娘在抿嘴笑。”她边说边把梨递给郭霞,“摸一摸,表皮光滑不糙手,这才是正宗的好梨。”郭霞忍不住凑近闻了闻,一股清新的果香直钻鼻腔。
“想知道它有多甜吗?”尚香慧掏出个巴掌大的糖度仪,在梨上轻轻扎了个小孔,挤出透亮的汁水。指针“噌”地跳了上去,稳稳停在17.8度。“这还不算顶甜的,山坡上那些海拔高的,能到19度呢,甜得像含了冰糖!”她笑着递过一副防滑手套,“摘的时候得轻点儿,一手托住梨,一手捏住果柄往上提,听见‘咔嚓’一声就成,硬拽会伤了明年的果芽。”
郭霞学着尚慧香的样子,在梨林间仔细挑选。目光落在一颗特别饱满的梨子上,果袋鼓得快要裂开,果柄翠绿鲜亮。她小心翼翼地托住梨身,手腕轻轻一抬,清脆的“咔嚓”声在林间响起,梨子稳稳落进掌心。撕开果袋,阳光照在果皮上,红晕显得格外温润,她忍不住凑到嘴边咬了一口。
“太甜了!比超市买的好吃太多!” 郭霞忍不住赞叹。尚香慧站在不远处笑:“这可是咱用山泉水浇、有机肥‘喂’出来的,从疏花到摘果要过12道工序,就像给梨子攒足了‘甜劲儿’,能不甜吗?”
不一会儿,采摘篮就装了大半。看着篮子里个个形状周正的玉露香梨,郭霞满是欢喜。尚香慧帮她打包装箱:“回去放冰箱冰一下,口感更脆甜,到时候咬一口,甜水儿能溅出来,跟喝了口冰镇蜂蜜似的。要是吃不完,还能熬梨汤。”说话间,不远处传来其他游客的欢呼声。
“我们隰县的梨,果肉细、甜度高、皮薄,咬一口满是汁水,这味道在全国都难找第二家!”骑行爱好者郭乐平是土生土长的隰县人,骑行路过北庄村梨园,被园中的热闹氛围吸引,他热情地向外地游客介绍,“你要是傍晚去县城的农特产品展销区,更热闹!30多个展位全是有关梨的产品,梨膏、梨脯、冻干梨脆片,上次我带外地骑友去,每人都拎了好几袋。”
近年来,隰县全力推进梨果示范县建设,目前玉露香梨品牌价值达87亿元。围绕果品提质,聚焦果链壮大,打通了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链条。2025年,全县玉露香梨产量将达1亿斤,产值将近3.3亿元,销售辐射全国,还将持续出口海外,真正让“隰州好梨”走向世界。
昔日坡地种杂粮,如今梨园变银行。这句话正是隰县十年梨产业转型的真实写照。采摘季的梨园里,果农们的身影穿梭于绿枝间。梨果在地头按大小排成整齐的梯队;果园外,货运卡车的引擎声与梨林间的笑语交织,正等待将这份“黄土高原的甜蜜”送往全国各地。隰县的梨园是游客的采摘园,更是当地人用汗水与诚信书写的丰收答卷。
一次“文旅+消费”的多元衍射
本次采摘季并非“单一采摘”,而是以“梨”为核心,延伸出“农特产品展销、美食大赛、文化展演、直播带货”四大类系列活动,形成“白天采摘体验、晚上文化娱乐、全程消费赋能”的闭环,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也让隰县的农文旅资源实现深度融合。
9月12日在隰县小西天莲花广场举办的美食大赛是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来自全县7个乡镇、10支餐饮团队共49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用匠心展示家乡美食文化。选手们复刻了“凉拌糁粉”“莜面栲栳栳”等经典家乡菜,从食材选料到火候把控,尽显传统技艺功底。来自石马沟景区的参赛选手郭帅的菜品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本次我带了两道菜品,一道是川贝炖雪梨,是以我们玉露香梨为杯,取出果肉,加上川贝等中药材炖煮而成。另一道是凉拌松尖,食材选用的是石马沟特色野生松尖。”郭帅说。
美食大赛活动还设置了特色美食品鉴区域,各餐饮团队在此展示菜品,供现场大众评审品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来自湖北的游客王浩轩对郭帅竖起大拇指:“本来是专程游小西天,没想到在景区门口碰到美食大赛,一次性品尝了很多隰县美食,更绝的是厨师们用玉露香梨做菜,梨香融进菜里,一点不腻,值得大力推广!”郭帅擦着手感慨:“这比赛不光是比手艺,更是把咱隰县的风味和文化往外传,让更多人知道咱这儿的好味道。”
王浩轩了解到采摘季的系列活动后,立即拿出手机预订房间:“没想到有这么多活动,看来我要在隰县多待几天,去摘梨,去看情景剧,去好好感受隰县的风土人情,把这些热闹都体验一遍。”
除了吸引游客外,隰县玉露香梨还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许多客商慕名而来,有的甚至是专程前来采购样品。“隰县玉露香梨早就名声在外,今天专门来隰县采购。”果商马强从树上摘下梨,开始大快朵颐:“这梨皮薄、汁水多、口感好,真甜。回去给朋友亲戚尝尝,大家都觉得好的话,随后过来大批量采购。”
“果商来了,一看咱的梨就没问题,咱的玉露香梨品质好、个头大、口感好,他们给的价钱也好。”阳头升乡阳头升村村民白书成正带着工人们分拣玉露香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我一共有18亩6分地,收了18万公斤梨,虽然今年大丰收了,但咱的玉露香可不愁卖。”
更令人赞叹的是当地果农坚守的诚信经营理念。尽管后期市场行情上涨,但果农们仍然信守承诺。果农薛彩虹家的梨早在20天前就订出去了,订购价每斤3.42元:“最近果商收购价每斤4元,但咱要讲诚信,不能再订给别人。”薛彩虹一边采摘一边如实说。
梨果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果农们辛勤耕耘的结晶,除了让隰县果农富起来,这颗梨还带动周边群众忙起来。每年一到玉露香梨收获季,许多周边的村民,县城的居民就会来到果园务工。隰县本地人李爱珍带领团队从事梨果分拣、进库、包装工作已经5年了:“玉露香梨成熟以后,从8月底开始,我们就开始忙碌,人根本不够用,一直到腊月底,每个员工能挣2万元左右。”
隰县玉露香梨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了特色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更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这枚小小的梨果背后,是当地政府多年来培育特色产业的执着努力,是科技赋能农业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农民诚信经营、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
日薄西山,余晖渐染。小西天的琉璃飞檐浸在暮霭流霞中,檐角风铃轻叩暮色,掌心的玉露香梨尚携着枝头的余温。这场以梨为媒的丰收之约,早已超过了“采摘”本身。从梨林间的互动教学到展销区的好物选购,从美食大赛的味觉盛宴到村歌球赛的精彩纷呈,隰县用一颗小小的梨果,串联起农文旅的多元脉络,让每个到来的人都读懂了这份“甜蜜”背后的丰富内涵。
记者 王鹏 王帅 黄艺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