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举措抓落实 以钉钉子精神求实效
崔绍民调研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崔绍民在市生态环境局尧都分局监控中心了解监测设备运行等情况。刘凯杰 摄
10月13日,尧都区委书记崔绍民深入基层一线,就清洁取暖、工地扬尘、环境监测、大气污染防治及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生态环境治理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精细化举措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求实效,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民生福祉。
在县底镇黄寺头村,崔绍民走进居民家中,实地查看清洁取暖设备安装进度,详细询问日常运行费用、补贴政策落实等情况,深入了解清洁取暖工作推进实效。他强调,推广清洁取暖是改善空气质量、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补贴政策精准高效落实到位,让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舒心;要主动当好政策“宣讲员”,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和解读,从群众需求出发分类施策,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清洁、温暖、便捷的供热服务。
在中环天悦小区施工现场,崔绍民重点检查扬尘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他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压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保要求,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防控标准,同时,要规范施工流程,确保安全培训到位、防护措施齐全,坚决守住生态环保与安全生产“双底线”。
在市生态环境局尧都分局监控中心,崔绍民详细了解监测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分析等情况。他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打胜仗”的奋斗精神,以精准监测数据为支撑,强化环境质量动态研判,为生态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锚定“坚决退出倒十”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管控措施,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保生产要求,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在启星学校国控监测点,崔绍民听取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他表示,相关部门要加强精细化管控,排查整治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潜在污染源,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在临汾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项目现场,崔绍民详细了解了尾水净化流程、处理能力及水质达标状况。他强调,尾水人工湿地项目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改善水环境至关重要。要科学优化水生植物结构,选择适配性强、净化效果好的本土植物,提升尾水吸附降解能力,同时营造层次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要加快完善周边步道、标识、绿化等配套设施,让项目既发挥环境效益,又为群众提供亲近自然的“生态空间”,真正将其打造为兼具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精品生态工程。
随后,崔绍民前往屯里镇北焦堡村,实地了解涝洰河公园水质提升项目试运行情况。他要求,相关部门要持续优化运维方案,动态跟踪水质变化,及时优化净化工艺与管护方案,巩固水质提升成效,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
聚焦智能化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
于乐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情况
▲于乐在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四通煤业公司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情况。赵浩 摄
10月8日,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于乐深入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四通煤业公司,调研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情况。
调研过程中,于乐一行实地考察了企业生产指挥中心,通过现场观摩、调阅监控数据、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智能化矿井建设进展及运行成效。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认真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关于生产经营情况的汇报,详细了解了企业员工人数、日产量、生产成本、运输车辆配置、物流体系运行等方面的情况,并就企业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行深入探讨。
于乐强调,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要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建设,以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要深度挖掘、系统分析发展需求,主动与供应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引进使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要加强人才培养,开展智能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属地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在清洁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强指导服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10月10日,尧都区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听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障发展用地需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事关全区长远发展大局。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以责任压实、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相关部门、乡镇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部门联动,全面摸清辖区各类土地资源现状,建立动态更新台账,为科学规划提供坚实数据支撑;要严格对标政策要求,全面精准掌握国家及省市关于土地综合整治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确保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全流程合法合规;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布局,立足全区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实际需求,科学统筹农业、生态、建设三大空间布局,推动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聚,着力提升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创新运作模式,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导向,规范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等机制,在提升整治工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汾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推进会召开
日前,尧都区召开汾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推进会。会议听取了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关于项目可研报批前置条件、立项进展、手续办理、土地征收等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汾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要压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明确任务清单与时间节点,针对可研报批、土地征收等关键环节建立“专人盯办、专班推进”机制,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打通手续办理中的堵点难点,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衔接、有序推进。
尧庙镇开展“三个十小事”宣传志愿服务
“妈妈,这棵‘文明树’上的字我都认识!”在尧庙景区广场,一位小朋友正兴致勃勃地指着树形展板认读。国庆节期间,尧庙镇通过“文明树”“健康树”“环保树”等特色展板,持续开展“三个十小事”宣传活动,让文明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递。
尧庙镇除了组织志愿者在尧庙、动物园等景区开展“三个十小事”宣传服务活动外,还组织志愿者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咨询、路线指引等贴心服务。“三个十小事”宣传引导和贴心服务,不仅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文明秩序,为游客创造了更加舒心、有序的旅游体验,更将文明倡导融入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使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文明新风的温暖力量。
仓颉社区举办安全读书分享会
10月15日,鼓楼西街仓颉社区组织开展了“以书为灯塔,照亮安全路”安全主题读书分享会,聚焦老旧小区治理难题,通过集中学习、案例研讨,着力提升社区安全治理水平。
活动中,社区干部与党员代表共同研读《社区安全治理手册》《老旧小区风险防控指南》等专业书籍,重点围绕老旧小区电线老化、消防通道堵塞、独居老人安全保障等突出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案例研讨环节,社区干部和党员代表针对近期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对照专业书籍中的理论方法进行深入剖析。“《社区应急管理手册》中提出的‘风险分级管控’方法,为我们优化巡查工作机制提供了专业指导。”一名党员代表在分享学习体会时表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大家对老旧小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汾泽社区:环保科普“走新”更“走心”
近日,一场以“‘棋’乐无穷绿色行、旧物新生好家风”为主题的环保活动,在尧都区水塔街汾泽社区滨河湾小区幼儿园开展。
此次活动通过“趣味游戏+亲子实践”的创新形式,让环保知识从“纸上”走进“生活”。活动现场,三类出行棋游戏成为科普“新载体”。垃圾分类、“环保十小事”、“公民十条”主题出行棋前,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在社工与巾帼志愿者的讲解下,轻松掌握垃圾分类标准、日常环保微行动及公民生态义务,打破了传统环保科普的枯燥感。参与活动的居民刘先生坦言,这次活动让环保真正融入家庭日常,也成为家风里的新元素。
田间地头抢收忙
抢收现场
10月中旬的临汾尧都,连日的阴雨导致田间土壤含水量持续攀升,玉米秋收进入“抢时”关键期。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里,尧都区农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化身田间地头的“主力军”,从农机设备调度到作业安全守护,为秋粮丰收筑牢坚实防线。
走进土门镇的田野,抢收的忙碌景象扑面而来。农户们身披雨衣手工掰棒,农机手检修设备在稍干爽地块进行抢收作业,而尧都区农机中心安全教育股室的工作人员,则穿梭在田间与农机之间,逐一排查湿滑作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多查一处,农户的收成就多一分保障”,他们的话语里满是责任。
天气变化是秋收工作的“晴雨表”,为精准应对天气变化对秋收的影响,尧都区农机中心与气象局建立实时联动机制,预警信息一发布,农业技术人员便第一时间走进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粮食通风处理,“刚收获的玉米水分含量高,每隔两小时翻一次,避免堆捂发热导致霉变”。不仅如此,为解决粮食晾晒难题,各村充分利用闲置厂房、村级文化广场等场地,设置了多个临时晾晒点,让农户的粮食有处可晒。烘干企业更是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作业,持续运转的轰鸣声,成为粮食减损的定心丸。“只要农户有需求,我们随时接收,绝不让一粒粮食因霉变浪费。”烘干企业负责人的承诺掷地有声。
这场抢收战的背后,是一套高效运转的保障体系。尧都区提前印发《农机化生产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专项调度小组,通过电话、微信群实时掌握各乡镇收割进度与农机需求,协调跨区域农机支援,形成“人歇车不歇” 的攻坚态势,最大限度提升了秋收效率。
阴雨天气仍在持续,但全区玉米抢收工作始终保持高效推进节奏。接下来,尧都区农机中心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优化农机调度方案,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秋收后播种指导,确保“秋收”与“秋种”无缝衔接,全力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稳定。
近日,尧都区双拥社区联合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此开展义诊活动。据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义诊医院特意组建了涵盖14个科室的专家团队,就是想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让更多人享受到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尧都区第二期专家人才大讲堂开讲
10月10日,尧都区第二期专家人才大讲堂在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学院顺利开讲。本次活动特邀区委联系优秀人才李永秀,围绕“如何撰写高质量新闻稿件”作专题授课。全区各乡镇、街道公文写作人员参加培训。
教学中,李永秀重点讲解了消息与通讯两类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他以“倒金字塔结构”为基础,结合多个实际案例,解析消息稿的标题、导语与主体撰写要点,提醒避免绝对化表述与模糊用词,提倡以具体数据增强说服力。针对通讯稿,他提出“采访提纲先行、细节故事为魂、反复修改提质”的写作路径,通过《山西日报》刊发的尧都区招商引资等案例,阐释多场景采访与分层标题的构建技巧,并强调场景描写与人物对话对增强报道感染力的作用。
谈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李永秀提出“三心”理念——有心发现线索、用心挖掘细节、耐心打磨稿件,与新闻宣传“四力”要求相呼应。他鼓励学员深入基层,积累鲜活素材,聚焦“新举措、新亮点、新成效”,同时严守政治导向,传递正面声音。他还建议学员合理运用“文心一言”“豆包”等AI工具辅助写作,提升效率,但强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仅供参考,高质量稿件仍需采访支撑与人工精心打磨。
互动环节中,李永秀针对学员提出的写作难点逐一解答。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努力撰写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讲好尧都故事,传播尧都声音。
尧都区图书馆
解锁沉浸式文化新体验
“瑜伽+阅读”活动现场
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国庆长假期间,尧都区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打破传统阅读场景局限,积极探索“沉浸式文化服务”新形式。将“瑜伽”与“经典阅读”相结合,把优质文化资源延伸至社区“家门口”,以“沉浸式文化服务”为居民带来全新体验。此次推出的“瑜伽+经典阅读”活动,将舒缓的瑜伽练习与内涵深厚的国学经典相结合,既满足了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又让国学经典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居民在专业瑜伽老师的指导下舒展身心,随后伴着轻音乐聆听经典诵读,在动静结合中感受文化与健康的双重滋养。这种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拉近了图书馆与居民的距离,更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受到社区居民广泛好评。
尧都区图书馆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推出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书香与健康融入社区日常。
文图除署名外由尧都区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