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会领导与专家现场观摩洪洞县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与会专家作主旨报告

施肥机展示吸引与会人员

工作人员介绍安全设备使用情况

与会人员参观草莓大棚

粪肥还田设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无人机作业

农产品展台

设备展示

粪肥还田果园

粪污净化 成效显著

粪肥还田 科技兴农

农田喷灌 节能高效
临汾新闻网讯 深耕槐乡大地,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经过认真探索、实践总结形成的洪洞县粪肥提质智慧精准还田模式,备受各界关注,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并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10月15日至16日,全国畜禽粪肥利用交流研讨会在洪洞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走进幸福“老家”,实地走访,现场观摩,认真了解,详细询问,交流畜禽粪肥利用经验,共享科技智慧力量,“洪洞模式”赢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
集中处理 实现“变废为宝”
收集的是畜禽粪污及农作物秸秆、中药加工废渣、食用菌渣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产出的是可用的沼气、“绿色”的电和用于特色种植的可溶性有机肥……在大槐树镇秦壁村的洪洞县晋丰绿能农业静脉循环产业园观摩中,专家学者们拍照、记录、咨询,详细了解这里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能源综合利用—肥料综合开发—特色种植”闭环式绿色循环产业链。
走进园区,“本厂长期收购鸡粪、牛粪等畜禽粪污、酒糟、糠醛渣、蘑菇渣、秸秆等农作物肥料”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在大门口电子屏上格外醒目。昔日,人人棘手的畜禽粪污和农作物废料不仅在这里得到有效处理,还可为群众带来相应收入。
园区内,各类粪污处理和利用车间科学分布。这里的粪污采用集中处理方式,经水解预酸化、中高温厌氧发酵、固液分离等工艺处理后,沼渣经好氧堆肥后通过撒肥车或沟施还田,沼液经低成本高效深度处理后,转化为清澈且杂质含量低的优质有机水溶肥,有效解决行业液肥滴灌、喷灌过程中管道喷头堵漏问题,实现作物精准施肥。
洪洞县晋丰绿能农业静脉循环产业园年处理粪污16.5万吨,年产沼气495万立方米、沼气发电300万kW·h,年产固体有机肥3万吨、有机水溶肥14万吨。
粪污的高效收集和处理,既解决了畜禽养殖企业壮大过程中的污染难题,又反哺了种植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秦壁村的洪洞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二分场)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占地面积245亩,2023年2月份投产,总投资1.54亿元,现存栏生猪5.13万头。2024年生猪出栏7.8万头,销售收入1.46亿元。该公司在周边共计铺设畜禽粪肥还田管网16000米,辐射土地2700余亩,每年服务农户1208余户。2024年期间,通过沼液资源化利用为农户达到减投增收228元/亩。
一片一片的大葱长势良好,一排一排的草莓绿意盎然,一串一串的辣椒映红了田间……在这里,粪污资源经过回收利用,变成了有机肥,提升了作物品质,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循环。在秦壁村,专家们一边看粪污集中处理模式,一边看粪污处理后利用的成效,兴致勃勃间满是惊喜。
山西晋丰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翔翔介绍,通过集中化粪污处理,实现了减污降碳,化解了粪肥还田难题,促进农业生产向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精细利用 果香飘满山坡
秋风清爽,果香四溢。专家观摩团走进龙马乡和平村洪洞县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时,该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向他们介绍起粪肥精细化利用给果园带来的可喜变化。
地势高低错落,果树上下绵延。洪洞县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占地560余亩,种植鸡心果、黄金苹果、珍珠枣油桃等果树及其他农作物,是一家集果树种植、种苗繁育、休闲采摘、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荣获“山西省生态农场”“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等荣誉。该公司利用“富硒土地”天然优势,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高效优质标准化栽培园区。
走进果园,金灿灿的黄金苹果压弯了枝头,在秋阳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果树之间,数个编有标号的“晋丰绿能”有机水溶肥智慧田间储肥罐格外引人瞩目,罐体上还配有“使用方法”,使用者可根据天气及果树需求,扫码进行合理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近年来,该基地通过甄选优良品种,依托前沿种植技术,采取基施固体粪肥、追施有机水溶肥的方式,实现绿色生态种植。固体粪肥采用自走式果园专用单侧施肥机均匀沟施还田,有机水溶肥储存至智慧田间储肥罐,接入田间灌溉设施,随灌溉水根施还田。同时,结合果园丘陵地形特征,采用施肥无人机喷施叶面肥,雾化颗粒细小,能够减少飘移,喷洒均匀,具有灵活、高效、精准的特点,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该公司总经理李思华表示,经过粪肥精细化利用产出的鸡心果和黄金苹果,因口感佳、品质好,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2024年还办理了出口手续,带动了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既是观摩,也在‘取经’,洪洞县把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的做法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利用模式。”现场观摩的一位专家表示。
科技助力 插上“智慧”翅膀
病虫害自动检测、水肥智能控制、土壤墒情自动传输……专家们走进辛村镇公孙村的润农智慧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各类智能设备,并通过节水节肥智慧农业平台,了解“洪洞县粪污提质智能化还田模式”在这里的高效应用。
该基地占地2000亩,核心区1000亩,主要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基地依托集成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建成了智能水肥控制、水资源管理、农事管理、四情监测及可视化大屏一屏管控的节水节肥智慧农业平台,并在种植区利用浅埋滴灌、灌溉机器人、全自动伸缩喷灌等自动化精准灌溉技术进行灌溉,实现年产粮食600余万斤。
粪污在智慧农田的高效利用,备受专家关注。专家们走进基地,听取汇报并与基地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该基地通过移动式水肥药一体化泵站和第三方智慧田间储肥系统,将灌溉、施肥、施药功能融为一体,实现精准变量作业。针对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起伏较小、集中连片规模大等特点,将固体粪肥通过圆盘式撒肥机还田,沼液肥通过注入式、桁架喷洒式施肥机基施还田。有机水溶肥储存至智慧田间储肥罐,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方式还田,实现精准施肥,提升还田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该基地负责人张玉川表示,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实现节水40%以上、节肥节药30%以上、节省人工90%以上,年增产优质小麦、玉米80万斤以上,并通过开放示范模式,带农助农、引领周边农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安全。
洪洞模式 赢得全国推广
在全国畜禽粪肥利用交流研讨会上,相关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和专业报告,山西省、贵州省、甘肃省、四川省畜牧兽医部门作了典型发言。会上,还发布了10个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典型案例,洪洞县粪肥提质智慧精准还田模式榜上有名,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近年来,洪洞县认真落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禽粪污“由治向用”等五个转变总要求,依托国家整县推进和省种养结合项目,按照“一个中心引领、四个环节发力”的思路,探索出了洪洞县粪肥提质智慧精准还田模式。
洪洞县以晋丰绿能农业循环产业园为中心,通过大型沼气工程集中处理畜禽粪污,沼渣经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和栽培基质;沼液经低成本高效深度处理,既解决还田喷头易堵塞的问题,又可生产高品质液肥;沼气发电上网,余热回收利用;实现了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等多级盈利。同时,重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粪肥还田设备配套、检验检测、技术集成、运行机制四大环节全面发力。建设田间智慧储肥罐150个,铺设还田管网26千米,配套固液运输车和施肥车30余辆;开展粪肥、土壤及农产品的安全监测与效果评估;将养殖端投入品控制、处理端沼液深度净化、种植端二维码智慧还田等标准和专利集成应用;创新了“政府支持、项目引导、科研支撑、市场运作”的互惠共赢运行机制。
洪洞模式的实施,为养殖场降低粪污处理成本30%,种植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提高1个百分点,降低种植户化肥施用量35%,农作物品质得到有效提升,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洪洞方案”。
洪洞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畜禽粪肥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也是一道需要持续探索的创新题。将继续聚焦农业绿色转型,积极学习禽污资源化先进典型,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不断完善覆盖收集、处理、还田全链条的洪洞模式。同时还要坚持走“变污为肥、变废为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整线推进畜禽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不断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记者 张春茂 实习生 刘怡彤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