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
实现山西省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刘玉林 孙宗林) 煌煌都邑承载文明记忆,赫赫陶寺焕启时代华章。7月1日,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在临汾市襄汾县举行。陶寺考古队长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考古工作参与者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技师冯九生,襄汾县群众代表、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建录,年轻考古队员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技师陕亚斌,与临汾市领导闫建国、王金珍、王云、蔡志强等共同为全省首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执绶揭牌。
陶寺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境内,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1958年遗址被发现,197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2002年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座面积至少280万平方米的城,内部布局结构规整、功能分区明确,显示出早期国家的王权礼制,形成了后世王朝都城的基本表征。
陶寺遗址中已发掘5000余件文物,反映出种植粟黍、水稻、大豆和圈养猪、羊、黄牛、狗等4000多年前农业发展的状态,出现了彩绘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礼器和土鼓、石磬等礼制乐器。特别是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龙”形象,其纹饰与后世龙图腾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重要源头。出土的圭尺是目前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圭表仪器实物。观象台遗迹则成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主要源头。出土发现的“文”“尧”二字,有力驳斥了西方“甲骨文之前无文字”的错误论断,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800余年。
陶寺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临汾市不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深入推进陶寺遗址项目建设,保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优秀成果。今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新一批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我省唯一入选项目,实现了山西省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零的突破”。
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519.38公顷,目前已开放陶寺遗址博物馆、天文考古馆、宫城墙、宫殿区及考古发掘现场等,初步构建“考古现场+数字复原+场景体验”展示体系,成为“活态文明教科书”、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示范园。其中陶寺遗址博物馆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三大展区,以5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汇聚了精选的陶器、玉器等230件(套)。
揭牌仪式上,何努、冯九生、陕亚斌、高建录作为“文明解码人”,分别讲述了“我与陶寺的故事”。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