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吉手捧蜂蜜乐开怀
临汾新闻网讯 每天清晨,在尧都区贺家庄乡苏寨沟西村山脚下,一排排蜂箱码放整齐,老张和老伴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调节蜂箱温度、检查蜂箱环境、了解产蜜情况……
“这些蜂箱都要挨个过一遍,蜂蜜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提升产量,这里边学问大着哩!”说这话的老张叫张合吉,是当地的养蜂专业户,因为养蜂对环境和温度等要求较高,他和老伴儿在这山脚下一扎就是二十年。
张合吉因为父母年迈需要在身边侍奉,便辞去了教师职务,专心伺候老人,但是在家闲不住的他,总是琢磨着再干点啥。“我们这个村养蜂历史悠久,大概有70年了,尤其是沟西,四面环山,昼夜温差大,植被种类多,在春夏之际,漫山遍野的槐花、枣花、百花、荆条花竞相开放,是蜜蜂繁殖采蜜的天堂。”张合吉自豪道,“经常有外地养蜂者专程来这采蜜,我就寻思着人家都能不远万里来这儿,咱放着这么优越的条件,咋就不知道好好利用呢?”
跟老伴儿一商量,张合吉决定养蜂!他花钱买了3个蜂箱,便踏上了漫漫养蜂路。没有任何经验,他便买了一沓关于养蜂的教程,边看书边摸索边实践,虽说是门外汉,但张合吉不嫌苦、能受累、有韧劲儿,慢慢摸索出些养蜂的门道儿,蜂箱逐年增多。
“其实十多年来蜂蜜产量有限,没啥经济效益,大多送亲朋了,直到近两年技术突破,产量才逐步增加。”三年前张合吉受尧都区蜂业协会邀请,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养蜂知识培训,专家杨多福通俗易懂的讲解深深震撼着张合吉,原来他养蜂存在这么多盲区,回家照着专家的方法实验了下,果然蜂蜜产量大增,之后他将所学逐步应用到养蜂过程中,蜂蜜增产1至3倍。
抖蜂、削盖、摇蜜、过滤、装瓶。整个提取蜂蜜的过程,张合吉早已烂熟于心,一瓶瓶晶莹剔透的蜂蜜呈现在眼前,看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张合吉满意地笑道,这个季节丹参花盛开,这些都是丹参蜜,除了具有保健功效外,还兼具药材功效,市场价格也相对高些。
目前,张合吉共有40个蜂箱,每蜂箱一次产蜜大概50公斤,不同种类的花蜜产蜜次数也不同。但受制于销售渠道,张合吉只能通过亲朋或在村边摆摊售卖,销量有限,蜂蜜常常大量囤积,他因此萌生减量生产的想法。
而张合吉面临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其他蜂农,今年4月,尧都区蜂业协会会长王延芳联合山西地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协会+蜂农的模式,以市场价格收购蜂农的蜂蜜,利用线上线下、网络直播等渠道,为蜂农提供一条龙服务,将山里的优质蜂蜜,推广到全国各地。
搭上销售快车不到一个月时间,张合吉销售蜂蜜500余公斤,毛收入2万元,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销量。如今,张合吉只管增加蜂蜜产量,不用发愁销路问题,解除了后顾之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0岁的张合吉在世外桃源般的山脚下生活了20余年,身体硬朗、思维敏捷,他说养蜂的过程也是养人,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所产蜂蜜纯天然、无公害,保健功效绝佳,养蜂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好事儿。销路打通后,张合吉又有了新的想法,琢磨着再添几个蜂箱,增加蜂蜜产量,这不,天天和老伴儿忙得不亦乐乎,生活又有了新奔头……
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