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培训强技能
桃农喜摘丰收果
地头实训增本领
贫困农户领分红
特色种植助推产业发展
2019年,浮山县提出了现代农业富民总目标。聚焦“51513”重点任务,依托“院县共建”科技合作,按照“贫困村村村有产业,贫困户户户有项目”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提出了“大上牛羊,稳增猪鸡(山上牛羊繁育,山下发展猪鸡,牛羊育肥并举)”的发展思路。
浮山县第一年确立产业打造示范点,第二年强化产业发展示范片,第三年形成适度规模经营。2020年,浮山县持续抓好五大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提升。
创建示范基地,提升产业扶贫后劲。目前,浮山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分布在宜菜区域的7个乡镇。全县蔬菜总产量预计15万吨,总产值3.6亿元。2020年,浮山县在杂粮产业上创建了23个示范片,利用整合资金为贫困村购置了新型农机,推广了玉米硬茬精准播种、谷子宽膜沟穴播等新技术,为杂粮种植户减少劳力的同时,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获得农户一致认可。2020年,聘请省、市、县果树专家多次召开论证会,形成共同意见,确定了发展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干鲜果面积达7.2万余亩,种植面积1.2万余亩。畜牧养殖创建示范。以徐民牧业、晨野养羊合作社等养殖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全县78个贫困村下硬功夫,狠抓以养牛和养羊为主的扶贫产业,形成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规模发展和带动能力上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打造农业园区,拓宽扶贫就业渠道。在提升张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上,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调整种植结构及经营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园区管理服务和质量效益的提升。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扶贫链条。为了加快企业产业化进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条件,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以古桓牧业、徐民牧业、神山土特产、尧田杂粮醋和汉中洋食品饮料五大企业为龙头,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链条,促进产业与县域经济同步发展。
规范合作组织,增强扶贫联结机制。为了壮大全县合作社,有效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聘请专家对24家合作社的章程、账目和会议记录进行规范。
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参与消费扶贫。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农产品销售。经过对7家农贸市场、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进行调研和排查,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充实消费扶贫农产品名录。由于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在录入全县42个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目前追加到37个生产单位132个品种,已全部录入市级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名录。
“五进十销”消费扶贫。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各单位上报数据汇总,上半年“五进十销”消费扶贫工作累计销售金额2485万元。一是五进对接承销。通过进学校、进医院、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累计对接承销100余万元;二是龙头企业带销。汉中洋、杂粮醋、玫瑰酱、端午茶等9家企业,参加“庆五一、惠民生、悦生活,临汾市5000万元消费礼包大派送”活动,展销会上累计销售25万余元,达成销货协议268万元;三是宣传推介展销。山西电视台、省农业农村厅信息化处、县政府联合于4月10日到11日现场直播了《抗“疫”助农山西在行动浮山专场》,累计销售金额70万元;4月15日“食遍中国·晋善晋美 浮山县‘村播’活动”当场线上销售5万余元;5月1日市妇联主席杨玉果通过临汾广播电视台销售农产品3万元;5月5日县政府主要领导通过抖音销售浮山农产品15万元;5月9日县政府副县长通过抖音销售农特产品83万元;5月12日山西新闻联播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农特产品3万元;四是商场超市直销。通过农特产品进市场、进超市,销售金额230余万元;五是电子商务营销。依托浮山县唯臻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淘宝等电商平台合作,目前累计销售全县苹果900余万元、樱桃2万余元、端午茶5万余元,其他农产品3万余元;六是基地认领定销。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订单合同,贝贝南瓜销往北京、广东等地74吨,销售金额53万余元;七是旅游带动促销。通过东陈古村落、山交八路军遗址、尧山森林公园、印象田园等旅游景点的地摊经济销售,累计销售农特产品20余万元;八是帮扶单位助销。春节期间,各单位在做好帮扶单位助销的同时,从工会职工福利费的30%以上用于购买农特产品,累计消费金额90余万元;九是劳务就业推销。通过浮山县在外务工人员推销和回乡购置农产品,累计推销农特产品10万余元。十是其他消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农家销售、集贸市场、地头经济等消费,每月累计消费农产品金额100余万元。(浮山县扶贫办供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