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赵康镇:这个村治理有一套

2020-07-23 08:58: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晋城村鸟瞰图

  临汾新闻网讯 7月16日,从远处眺望襄汾县赵康镇晋城村,高门楼与翠绿的玉米田相映成辉,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入户道路干净整洁,煤改气便捷生活,产业大棚壮大村集体经济。

  要说晋城村的蜕变,先得从村子的风气讲起,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忠打开了话匣子。晋城村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裕村,村民有想法还勤劳,有的靠种植谋生、有的靠运输赚钱、有的跑到外省干起了买卖。一来二去,老百姓腰包鼓了,全村的新房拔地而起。那阵子,村民正应了“财大气粗”四个字,而民风“彪悍”“蛮横”也由此而生,邻里间屋外私搭乱建常起冲突。若有外乡人来村里做买卖,有些村民要么“雁过拔毛”索取摊位费、要么“欺软凌弱”欺负老实人。时间一长,晋城村自然扣上了“坏名声”的帽子,连当地人嫁女娶媳,对方家人还要掂量再议。长此以往,晋城村连续多年发展停滞不前。

  如何让民风向好,成了村里乡贤关注的头等大事。那时,张文忠和现任的村委主任马永军都是热心肠,早些年他们在外创业,每逢过节回家听闻村里的糟心事时,他俩都给村里出谋划策。直到5年前,他们一拍即合,选择回乡发展,主动报名参加村“两委”班子成员公开竞选。

  这一回,他俩实打实扛起乡村振兴的担子,制定了一系列乡村治理方案。

  乡村治理之一“整村容”。环境好了,心情才好。房前屋后私搭乱建,家家门外有厕所、陈年垃圾堆成山、雨天污水满脚沾、夏天蚊蝇到处飞……如此街景必须改。村“两委”干部的想法和决策很“丰满”,可现实的推广太“骨感”。就连家人也频频发出质疑。“要拆屋外的建筑,你压根别干,这活儿就是得罪人,里外都是街坊邻居、亲戚,保不准大家伙跟你翻脸……”张文忠的妻子说。

  家人都不相信能干成的事,要在全村推广更是难上加难。可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坚信“邪不压正”,乡村要发展,环境治理必须干。

农户煤改气后环境整洁一新

  于是,村干部分批分次带头挨家挨户劝说,发布公告、上门做工作,碰壁是常事,还有乡亲们放出狠话:“当个村干部有啥了不起,管的可真宽,要拆屋外的杂货棚,就跟你翻脸。”

  这阶段,村干部吃了不少闭门羹,顶着骂继续坚持,他们以身作则先从家人入手,花了半个月时间,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公示时间一到,村干部带头先把自家和亲戚家屋外的建筑拆了。观望的村民瞧着村干部也没给亲戚吃“偏饭”,这才陆续同意清理屋外杂物。一时间,村里各个街道都利利索索、干干净净。

  如何持续保持街道干净,村干部又想出新法子,相互监督,若村民发现有随意倾倒垃圾者,奖励举报人200元,对破坏环境者罚款200元。

  听说有了奖惩机制,村民齐上阵,八旬老人尚同礼竖起大拇指支持,闲来无事时,他就在家门口溜达争取领奖金。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尚同礼没有拿到过奖励。村民自觉养成定点往垃圾车丢弃废物的习惯。原先,村民因乱倒垃圾斗嘴的现象也没了。现在一家比着一家干,看谁家门前干净、看谁家人和睦、看谁家子孙孝顺。每天傍晚,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村民和谐共处。

  曾经不堪回首的往事,通过清拆和管理,现在变成了井然有序的美丽新乡村。

  乡村治理之二“便生活”。人性化实施煤改气建设,让村民百分百满意服务,这事村“两委”办成了,做到让全村人都满意,张文忠告诉记者,把村民所有的顾虑统统打消,事儿就算成了一半。煤改气看似很成熟的项目,但在推进过程中,若燃气设备选用不当、暖气管道清洁不够,很容易让取暖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中旬,村干部组团外出学习,取长补短、避免弯路,有哪里需要改进,大家都拿小本记下来。村干部在煤改气推进工作中,再作为新内容进行讨论研究。如此“精准”的煤改气推进工作,换来村民100%使用率。村民李新锁说起煤改气后便捷的生活一脸知足,冬日里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看炉火、掏炉灰。现在动动手指,一键启动完成屋里取暖。

  如今,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还搞起了特色农业,带领村民种西红柿,现在村里剩余劳力去棚里打工,就近赚钱还能学到技术。

  5年前,大家都不把村子当自己的家;5年后,村里大变样。从“蛮横村”蜕变到“文明村”,村子建设得越来越美,村民的奋斗劲头越来越足。说到底,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