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安泽县的西北方,有个府城镇,镇上有个飞岭村。这些天来,村里人人议论贫困户变身“果”老板、靠着种奶油草莓脱贫致富的事儿。
这户男主人叫田清文,妻子叫李翠玲。多年来,父母身体不好,常年求医问药本就入不敷出,后来孩子上了学,日子过得更艰难。上有老下有小,这么多嘴等着吃喝,种的庄稼也刚够糊口。外出打工吧,人生地不熟;搞点副业吧,担心赔了日子会更惨。
如此一来,怕输、怕失败一直困扰着田家。5年前,田清文的大儿子田鑫到北京打工,收入勉强维持生活。眼看着,田鑫到了娶媳妇的年龄,田清文两口子心里不是滋味,不能再把“贫困的帽子”扣给孩子。
这时,村里来了外地的致富能人,建大棚种草莓。看着大冬天棚里结出鲜嫩嫩的大草莓,乡亲们还稀奇。清早还有专车配送,买卖好得不得了。细心的李翠玲打起了种草莓的主意,她想把技术学到手,于是便以打工为由来到草莓棚。殊不知,却被拒之门外,原因棚里不缺人。
李翠玲心想,棚里不缺人,咱就等。冬日里农闲,她天天跑去草莓棚,有时还义务帮忙干活,只为能“偷学”点技术。
日子久了,草莓棚老板见李翠玲实在,终于留下她在棚里工作。勤劳能干的她边干边学习种草莓的技术。
没几年,草莓棚合约到期撤场了。李翠玲认为发展草莓种植能行,可要重新建大棚,家里也拿不出那些钱。
2019年8月,田清文一家迎来春天。飞岭村村“两委”公布,原先村集体的大棚面向全村村民承包租赁。消息一出,田清文和李翠玲当机立断,承包了3个棚。这下,他们两口子铆足了劲头发展草莓种植。得知父母包下大棚,田鑫打算留在村里,跟着父母一起干。他们分工明确,田清文夫妇负责田间管理,田鑫负责销售。
眼看着,2020年春节到了,草莓该上市了,一场疫情完全打乱了草莓采摘和线下销售的节奏。正当田清文夫妇愁眉苦脸时,田鑫却气定神闲,他通过直播的方式早早把草莓上市的消息发布出去,当地的订单供不应求。为了确保草莓品质,田鑫又开启了“快递员”的角色。前一天,手机接单。择日,他再送货上门。
勤奋种地、科技管理换来艳阳天。今年5月份草莓清棚前,田清文一家算了账,这3个棚收益了5万多元。草莓棚里有了收益,田鑫鼓动父母再适当扩大规模。田清文跑到村委把自己想法告诉了村“两委”干部。
见到田清文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伙儿也跟着高兴。为此,飞岭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最终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报名方式,择优选择承包人,考虑到大棚现状(闲置大棚设施需要承包人修缮),对承包费用也进行了优惠。这一次,田清文以实力再获得4个大棚的承包权。
7月初,田清文一家已对承包的大棚进行了修缮处理,育苗工作也已完成。8月份他们即将全面开启7个大棚栽苗工作。现在,田清文一家不仅实现自我蜕变,还接纳村民入园务工。
如今,田清文手握特色产业致富的“金钥匙”,开启了奔向小康生活的新途径。
记者 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