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杜村:守护稳稳的幸福

2020-09-17 08:48: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月11日,记者走进大宁县昕水镇杜村,见到了市荣军康复医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赵建虎,记录下了他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日常。

  喝上放心水 用上舒心网

  “现在村里的生活真是好!原先我想都不敢想。”年过七旬的李兴民拉着赵建虎走到院子里拧开水龙头,哗啦啦的自来水接到桶里。他掏心窝子地说:“脱贫与乡村振兴就需要你这样的好干部。”

  李兴民指了指院外的那口旱井,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原来,李兴民所在的芍药村属于杜村的一个自然村,山高坡陡沟深,村民居住分散,祖祖辈辈都靠旱井里的存水生活。若遇到少雨季节,旱井里存不下水,只能下山背水,翻山越岭,来回一趟至少40分钟。

  如今,自来水全天供应,李兴民和村里人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事实上,自赵建虎驻村工作第一天起,他就没少费脑筋,脱贫攻坚工作中,基础建设是保障。杜村发展落后,基础建设薄弱。驻村工作队就紧紧围绕“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方沟通协调,多渠道争取资金,尽其所能改善基础设施。先后争取县水利部门资金实施了4个自然村的5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三分建七分管,饮水工程要持续造福村民,日常管理就得跟得上。事无巨细的赵建虎想“新点子”,为杜村下设的4个自然村都设置了公益岗位,配备了水管员日常巡检管线,并配合水利部门定期进行设施清洗消毒和水质检测。

  这边水通了,村民满心欢喜。李兴民想要把消息告诉住在县城的子女,可信号断断续续,一个电话总得分几次打。再加上村里没有网线,想要第一时间跟子女视频通话,还得骑车到信号好的村子。

  面对村民的期盼,赵建虎脱口而出:“拉网线,这事必须解决。”他言出必行,事不办成不罢休,先后多次与县移动公司协调,同移动公司工作人员一次次实地勘察,为芍药村接入互联网,建设小型基站一座,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这回,村里的老人也换了智能手机,跟孩子们畅快地视频聊天,共享天伦之乐。

  说起网络全覆盖的便利,村民高秀萍激动地告诉记者:“多亏了赵科长,两个孩子疫情期间的网课学习一点没耽误。不然娃们还得到两公里外的村子上课。这真是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就业有收入 致富稳得住

  “村里的路修好了,环境美了,生活越来越好。”“环境好是一方面,老百姓能挣下钱才是关键。”杜村新建的小广场,是村民闲暇时的好去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村里的变化。时下,村民议论最多的话题当属——扶贫车间、公益岗和村容村貌变化,特别是今年调整了村委班子,几个年轻人干劲十足。

  要说扶贫车间的事儿,58岁的单西凤颇有感触:“生活在农村,好多人都以种地为生,哪里还领过工资。可乡村要发展就得有产业,是赵科长让大家看到致富的希望。”说到此处,单西凤落泪了。原来,今年受疫情影响,再加上春日里的霜冻,单西凤的生活一下子没了支撑,出去打工年龄大,留在当地干零活,果树又被冻了。而玉米地里的那点收入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正在她倍感焦虑时。村里传出了好消息,疫情过后,赵建虎为村民拓宽就业渠道,他积极协调鸿晋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在杜村建起了手套包装车间。“从3月份到5月份,赵建虎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不是跑公司,就是和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熟悉工作流程,老婆孩子想他了,专程到村里看望。他为乡亲们办的都是实打实的好事,大家都看得见。”镇党委书记任秀红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建虎的努力下,杜村手套加工厂4月份正式开工。凭借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单西凤用实干精神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被聘为扶贫车间组长。现在村里17名贫困户陆续上岗就业,他们错峰上岗忙完地头农活,再回车间搞包装,干得多挣得多,每个月下来,有的贫困户能收入1000多元,贫困户的干劲越发高涨。70岁的曹锁梅也是车间一员,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活了这把年纪,竟然还能领上工资:“赵科长人真好,自己为村里超市捐款,还想办法给我们建了包装车间,有空就帮助我们搬箱子、提袋子。杜村有了赵科长真是我们的好福气。”

  不仅如此,赵建虎为了创办杜村日间照料中心,还设计草图,心里总是想着老年人各项服务设施,多次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协商探讨,完善设施。50岁的安银莲和65岁的单俊生是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炊事班成员,二人干活干净又利落,每天做完饭还会询问老人口感如何、面条的软硬程度是否合适……

  “这几年,杜村的变化很大,村民的向心力不断增强,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大家收入也多了,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村党支部书记贺珂说。

  因地谋发展 全心驻乡村

  “在扶贫路上没有松口气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是赵建虎的口头语……驻村帮扶工作以来,村里的事情没有小事,他说了也做了,包括老百姓住院报销他都亲自开车一趟又一趟帮助老百姓办理。他连续三年在大宁县驻村帮扶年度工作考核为“优秀”,2019年被大宁县脱贫攻坚领导组授予“驻村帮扶工作标兵”称号。

  赵建虎常对村委干部说:“脱贫攻坚就是山坡上滚石头,实打实。咱要把群众当亲人,把乡亲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办。”

  赵建虎既说得出也做得到。年初,疫情过后到村,他两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披星戴月的工作已成为常态。在他的带动下,村上的“三支队伍”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杜村村民谋幸福。

  赵建虎还结合实际情况同“三支队伍”制定了杜村“四支队伍”《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等工作机制。如此一来,一支凝聚人心、智慧、干劲、务实、奋进的扶贫队伍在杜村这片土地上扎深扎实。

  “扶贫要扶到贫困户的心坎儿上,就要抓准扶贫的‘牛鼻子’。”赵建虎说,要想精准地挖掉“穷根”,就要根据当地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施行“菜单式”扶持。如今的杜村朝气蓬勃,发展了有机果园1000余亩、有机核桃575亩、玉露香339亩;新建300KW光伏电站一座;新大象养殖资产性收益收入也突破90万元,2018底杜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脱贫不脱政策,稳稳守住幸福。如今,赵建虎干劲更足了,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他要持续强化产业扶贫,不断拓宽致富门路,帮助村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防止因病返贫,多给大伙想点子、出主意,做好走访排查,及时发现、消除返贫隐患……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力度,使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温度,为乡村振兴继续增添色彩。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