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沟西村:摘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

2020-10-15 08:47: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村里有了特色扶贫产业,贫困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美起来了;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有了技术支撑发展更有劲了……这些就是市政公用服务中心派驻汾西县和平镇沟西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董敏几年来的工作成绩。

  他们一行人从2015年8月驻村以来,克难攻坚,精准扶贫,精准施策,为贫困村选准特色产业促发展,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授人以渔增技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引凤筑巢发展新产业

  取料入数控车床、高温碾压造型加工、电动砂轮打磨成型抛光、精细化包装出成品……30分钟经过9道工序后,一套精美的高分子碗盘加工而成。国庆期间,记者走进沟西村华飞餐具厂,到处都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餐具厂上班的工人,90%都是村里的贫困户,而厂子的创办人也是贫困户。

  “有了餐具厂,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挣了工资又照顾了家庭,生产生活两不误。”驻村“第一书记”董敏说。

  沟西村在汾西县地理环境相对闭塞,进村道路狭长崎岖,长期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村民干什么能致富?这让董敏一时间犯了难。细心的董敏在走访中得知贫困户张福庆的大儿子张耀飞多年来一直在广东从事餐具生产,还是公司的业务骨干。

  董敏想让张耀飞回乡创业也能带动老百姓就近务工。想法一出,她便趁着去年张耀飞回家探亲的时间,与其谈论回乡办厂的事情。

  起初,张耀飞还在犹豫,虽然加工技术没有问题,可办厂投资有风险,启动资金也没有着落。遇到困难就立刻解决是董敏驻村5年来的一贯工作方法。对于张耀飞的顾虑,她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帮助他解决了资金问题。张耀飞利用自家院落办起了餐具厂。去年11月投产,在张耀飞的悉心培训下,现在有十多名贫困户成了厂区的技术员和包装工,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的目标。贫困户张贺琴和张丽丽夫妻俩也放弃了在县城打工,回到厂里上班。一来照顾生病的母亲,二来陪孩子在镇上念书。现在夫妻俩在厂里每人收入3000多元,比在县城打工挣得还多,日子越过越舒心。

  如今,餐具厂以品质为先、以质量为卖点、以个性化服务为亮点,通过全方位设计满足客户需求,厂里的产品供不应求,餐具厂的生意红红火火。

  完善设施村庄换新貌

  “我从来没有想过村子这几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太开心了!”贫困户张朱龙激动地说,沟西村是镇上相对贫困的村子,出门的路弯弯曲曲,路窄坡陡,一到下雨天,村里的老人都不敢出门。

  扶贫工作队来了,村里大变样。董敏为村民办实事。现在村里的路面修得平展展的,下雨下雪天村民出行无忧。

  去年3月中旬,村里组织45台大型机械对全村2432亩土地进行全部平整,还打了旱井30眼。看到这阵势,张朱龙在自家地里种起了花椒和药材。起初,张朱龙把做药材的想法告诉了董敏,有心的她立即与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从源头获悉花椒种植的“要点”以及选择药材品种、日间管护信息。那些日子,董敏一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态。与家人的沟通只能靠视频。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村里。张朱龙去年种植了15亩中药材,今年扩大种植面积到55亩,他通过药材的田间管护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张朱龙在村里被称为“活雷锋”,今年还被镇上评选为“十星村民”,他成了村民学习的标杆。

  “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比之前有了质的飞跃。”村党支部书记张国会说,村里不仅硬化了道路,还安装了路灯,小广场、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都建好了,村民的文体生活丰富了。

  现在沟西村晚上出门有路灯,村民白天劳作,趁着过节再组织场文艺活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2018年暑假,董敏利用午后、晚上的业余时间带着村民一起编排节目,整整准备了45天。那场消夏晚会足足引来十里八乡上千人观看。从那以后,村里组织开展文艺活动成了常态,村民还组建文艺队,编排节目,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授人以渔农民增技能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董敏经常这样说。在她看来,学习实用技术,就多了一门技能,脱贫后的发展就多了一份支撑。

  “现在种果树,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种出含金量高的果子。”参加完培训后,闫记平感慨颇深。

  贫困户闫记平多次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掌握了果树修剪技术,开展了核桃树种植,他顺利脱贫。

  从去年开始,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家政服务和果树、花椒树修剪技能培训。有劳动能力和技术培训需求的农民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村组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等100余人参加。授课方式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因培训脱贫的还有贫困户陈丽梅,现在已到一家公司保洁部入职。“好政策让我免费学到了一技之长,我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帮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真好。”陈丽梅信心满满地说。

  董敏说:“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贫困户的脱贫和增收问题。积极借助技术知识促进产业发展,让群众脱贫致富是咱驻村工作的职责所在。”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