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东城乡雷家庄发展特色产业小记

2020-11-19 09:03: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我种了13亩红薯,今年一收获就销往北京、河北等地了。”初冬时节,见到吉县东城乡雷家庄村民葛鹤亭时,他高兴地说,仅红薯一项就收入近10万元。

  葛鹤亭是雷家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产业扶贫政策越来越好,勤劳肯干的葛鹤亭不仅依靠种植红薯和苹果脱贫致富,而且成立了肽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了雷家庄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带领其他村民奔小康。

  红薯不愁销与葛鹤亭所种红薯的品质和技术有关。为了提高红薯的效益和品质,他多次外出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并与清华大学建研院生命与生态研究分院合作,达成合作协议,他使用对方提供的高效有机肥,对方则负责红薯的销售。今年收获季节,他家种植的红薯大小匀称、精品率高,开挖之前就已经被北京、河北的客户预订。

  “以前只种一两千苗红薯,只够自己家吃,从来没想过依靠红薯还能增收致富。”葛鹤亭说,“除去人工、育苗等费用,今年收入很可观。”

  近年来,雷家庄村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种植习惯,着眼市场需求,从红薯生产管理、存储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红薯种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雷家庄“精品红薯”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优势品牌,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甜蜜”生活。

  村民张小红也是村里的红薯种植大户,去年他从襄汾县红薯育苗基地引进了口感绵甜且出粉率高的优种红薯,在自家17亩地里试种,获得可观收益。尝到甜头的张小红今年继续种植,并购置了红薯粉加工设备,解决了周边群众的红薯加工难题,并有力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雷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葛万喜也种了几亩红薯,他是雷家庄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的倡导者。在红薯产业发展上,他考虑得更加长远。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他四处跑单位,促营销,搞推介,并注册了“雷家庄精品红薯”商标,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箱,让有了“身份”的优质红薯销路更顺畅,效益更高,大大提升了雷家庄红薯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他也因此被称为“红薯书记”。

  据了解,雷家庄村今年红薯产量约75万公斤,产值230余万元。该村红薯除了供应吉县本地外,有20%左右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了外地。今年,北京农科院、东方电器这样的大企业还对口采购。“下一步,我们村将积极在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市场开拓上进行探索和突破,继续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增加红薯种植品种,提升红薯种植质量。”葛万喜说,同时还将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努力经营好雷家庄村红薯品牌,提高红薯附加值,让红薯产业更加兴旺,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