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以文化育人,以实业兴村”“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建设‘笃敬故里’,重塑南高辉煌”……冬日的天气异常寒冷,襄汾县景毛乡南高村党支部书记苏跃亭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走在成堆的中药材和现代化的加工车间里时,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谈到村里下一步的发展时更是信心满满。
笃敬故里 古风新貌
柏油路宽阔平展,木牌楼高大古朴,街巷中干净整洁,民居旁绿篱环绕,村中央广场热闹非凡,村落里古风犹存……走进南高村,舒适宜人的环境让人倍感亲切,以“笃敬故里”“新农村建设”等为主题的系列彩绘给人深刻印象。村外,千亩核桃林形成干果产业,新兴加工企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处处呈现着无限生机和活力。
“原来可不是现在的样子,垃圾出门就扔,污水也随意乱倒,废弃的宅院、道路旁处处可见垃圾,夏天臭烘烘的,冬天垃圾袋到处飞。”村民徐永旗说,“我们村是著名实业家刘笃敬的故里,许多人慕名而来,看到村里的样子时,既有村里古风古韵给人的惊喜,也有环境脏乱差给人的不好印象。”
南高村历史悠久,“南高刘家”与“师庄尉家”“北柴王家”“南赵杨家”是原太平县的四大商业家族。南高刘氏不仅是历史久远的名门大户,而且是近代工农商学全面发展的巨商大贾。
刘笃敬是南高刘氏的杰出代表,是近代山西赫赫有名的实业家,创立了山西第一个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后又相继开设了机器局、工艺局,还首创山西电灯公司,书写了一代晋商传奇。
“看着曾经辉煌的古老村庄的衰败,看着群众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里,常常痛心疾首。”苏跃亭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南高人,这是我的故乡,我就是要用实干给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村民营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倾情付出 回报家乡
2011年12月,南高村委会换届选举如期举行。这次选举中,在群众中威望很高的苏跃亭当选村委会主任。
“当时站在村口遥望,落后的面貌让人倍感心酸。”苏跃亭说,“宣布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村里的旧面貌,一定要千方百计给这个古老的村子带来发展活力,让老百姓都过上红火日子。”
苏跃亭有多年经商经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他团结村“两委”班子,积极出谋划策,努力改变南高村的落后面貌。
2014年11月,苏跃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责任重了,为群众谋幸福的劲头也更足了。
近年来,南高村实施了内街道绿化、美化,供水管道铺设等工程,给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村内古牌坊、董其昌书法碑亭等古迹进行修缮加固,保护了村里的珍稀文物;挖掘晋商文化,制作了2000余平方米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晋商领袖”刘笃敬为主题的文化墙;积极协商沟通,利用企业余热为百姓供暖,使南高村成为全县首批集中供暖村;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累计清理四堆1250处,拆除残垣断壁,粉刷村舍、街道外墙,修建小游园3处,建设广场65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5盏,完成了雨水排放工程;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晋商文化一条街、修缮《昼锦堂记》碑文、制作二十四孝图墙面,并编书出志,让南高晋商代表的实业精神和重教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村民生活当中。
如今,“笃敬故里”已经成了南高村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而且文明新风也在这里悄然兴起。
南高村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婚丧嫁娶,一律节俭办事,不得超标。村里规定红事12个菜,白事6个凉菜、一碗烩菜。在执行过程中,苏跃亭号召村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执行,赢得了群众支持,有效杜绝了大操大办现象。
在苏跃亭与村“两委”干部的倡导下,还设立了民事纠纷调解室,邻里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实施了“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活动,开展了“文明之星”“孝老爱亲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评树活动,引导村民传承重实业、重教育和重“孝”等传统美德。75岁以上的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得到精心照顾。
“我们通过全面实施德治教育,以德化人、以文化人,村里不仅打造了响亮的文化名片,而且形成了文明新风。”苏跃亭表示,“广大群众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会停歇,这就要求我们精细谋划,精准施策,为老百姓谋求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壮大经济 激发活力
“生活环境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还需要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这样村庄才能更有活力。”苏跃亭说。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村“两委”干部积极协调,依托紧邻的县重点企业——星原集团,实施村企联合发展战略,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力培训,让村民变工人,实现群众就近就业。此外,先后完成多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全村3000亩耕地90%成为水浇地,并发展了中药材、核桃等经济作物种植,提高了农业经济收入。
“我们襄汾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是随着近年来环保力度的加大,利用炉火实施的药材烘干作坊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苏跃亭介绍,“我们立足实际,审时度势,成立了襄汾县垚鑫中药材初加工有限公司,购置了现代化的大型烘干设备,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推动了襄汾及周边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还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从机器入口处上药材,经过自动清洗、烘干等环节,从这里出来直接就是烘干成品了。”在企业打工的村民陈红说,“以前老百姓的药材收回后都是自己加工,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存在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如今,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把自己的产品进行烘干处理。”
垚鑫中药材初加工有限公司的投产运营,填补了襄汾县药材集散地无烘干项目的空白。现在每天生产能力达到50吨,可对辣椒、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黄芩、地黄、柴胡、连翘、芍药等中药材进行烘干加工。
苏跃亭介绍,2021年公司计划再安装烘干设备4台,使每天烘干地黄达到150余吨,完成北方市场三分之二的吞吐量,预计每年可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人左右,在提高农民种植农产品、中药材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南高村的药材烘干项目得到了乡、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景毛乡党委书记武江涛表示:“下一步,将以南高村药材烘干项目为依托,逐步建成立足襄汾、辐射周边县、市的中药材种植及生产加工基地,以‘基地+农户+公司+科研’的模式,打造集种植、收购、仓储、交易、物流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市场,蹚出增收富民的产业新路子。”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