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驻村第一书记常国平: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

2021-03-22 09:10: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咱们的日子好了,他却不在了。”“自流渠很快就通水了,可他看不见了。”“他就像我的儿子,真想他!”……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过上好日子的大宁县曲峨镇黑城村的村民们,忘不了带着他们脱贫走上致富路的好书记、因公殉职的常国平。

  常国平,尧都区人,生前系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大宁县曲峨镇黑城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20日,累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最终因抢救无效于当年8月2日不幸逝世,年仅42岁。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常国平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村里好多事等着我去做,不敢耽误”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赢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了。国平啊!你的辛苦没有白费,黑城村的村民们靠养殖乌鸡、种植大棚蔬菜过上了好日子,他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你就放心吧!”2月25日,申文爱代表丈夫常国平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回到家后,她拿起丈夫的遗像,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

  说起丈夫生前的驻村工作,申文爱几度哽咽,“2019年6月10日清晨,国平突发高烧,在黑城村卫生所输完液后,又急匆匆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第二天,他再次烧至39℃,浑身无力,被迫请假回家休息。治疗几天后,尚未痊愈他要返回黑城村,我怎么劝阻都不行。他说,‘村里计划修自流渠、购买乌鸡苗,还要种植大棚西红柿,好多事情等着我去做,不敢耽误。’”

  “常国平是个工作狂。年龄虽然不大,可工作特别认真踏实。生病之后一回到黑城村,马上就为养殖户安排实施鸡舍建设工程,之后,又为村民调解占地纠纷。当时,他的脸色苍白,却硬扛着。6月19日,他有些撑不住了,但依然坚持工作。我们劝他去医院,他说休息一晚上就好了。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去找他时,他已经晕倒在办公桌上。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他还迷迷糊糊地说,‘我要回村里,要买鸡苗……’”黑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房彦平说。

  “国平特别能吃苦,干起工作来啥都顾不上。”和常国平一起工作过的扶贫队员们说,“他刚来村里时,不分白天黑夜地看资料,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村里的情况。连住院期间,他还在电话里不停地跟我们商量村里的事,始终牵挂着乡亲们!”

  “我要把更多的希望带给乡亲们”

  2018年8月,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扶贫点曲峨镇驻村工作队进行人员调整,常国平主动申请下乡,成了曲峨镇内史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3个多月后,因工作认真负责,他被调到条件更艰苦的黑城村担任第一书记。

  和常国平一起工作过的村干部对他扎实的工作作风深有体会。为了解决村里的浇地问题,他白天带着村干部爬坡进地、搞调研,晚上熬夜写材料、做规划,制订出了修建自流渠的方案。村里建公租房时,选址、联系工程队、协调各项事务,他忙个不停。开工后,不管有多少事,他每天都要去工地上去看看。蔬菜大棚、道路硬化工地,到处都有常国平忙碌的身影。

  在常国平的驻村日记上,绘制着黑城村的“贫困户分布图”,旁边标注着一句话:冯张柱、冯九生、陈丽军……脱贫致富,我要把更多的希望带给乡亲们。于是,他不分白天黑夜走家串户,给大家想办法、出主意。一年下来,大家的日子都开始有了变化。

  “我家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多亏了常书记。”村民贺建民含着泪说,“常书记来之前,我家就靠四亩玉米地过日子。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他建议我养乌鸡。一开始,我不想干,怕挣不了钱。他就耐心地给我做工作。后来给我们买了乌鸡苗,还请来了专家教我们养。同时,他还给我找了个活儿,农闲时我就出去打工。不仅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好!”

  “他就像我儿子一样。”一说起常国平,80多岁的村民李万秀就忍不住地流泪,“我瘫在床上好几年了,儿女们平时忙,常书记经常给我送吃的,还给我打扫卫生……他是个好书记,我们真想念他!”

  “当时,村里33亩大棚产业几乎荒废。常书记一来,就进行了详细调研。之后,他就利用各方资源,重修大棚、引进品种、解决技术问题,建起了规范化的香菇、西红柿大棚。现在村里8户人家种植大棚蔬菜,仅去年香菇大棚就有了近1万公斤的产量,收入近8万元。”黑城村党支部副书记冯进林回忆道,“2019年6月19日,常国平重病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还在与我们开会讨论村里的大棚种植项目。”

  “我生下来就是要干扶贫工作的”

  在农村长大的常国平,对村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生下来就是要干扶贫工作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情况、帮助村民们拔掉穷根走上致富路,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四处奔波帮村里解决了300余米的道路硬化,修建了2座蓄水池,新建了30立方米的水窖……2019年年底,黑城村彻底脱贫。现在,村里是户户有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增收喜人。

  “国平跟我们聊天时,左一个我们村,右一个我们村,完全把他自己当成黑城村人了。他让我见识了另一番蓬勃的人生景象,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坚实。”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志远说。

  “沿着英雄未竟的道路前行,是最好的怀念。”临汾职业技术学院驻大宁县曲峨镇扶贫工作队队长龚根宝话语坚定,“我们要以国平为榜样,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翻开常国平的入党申请书,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份庄严承诺,常国平始终践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