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甘棠村冯富杰:从厨师到香菇种植示范户

2021-04-29 09:52: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他曾赴上海等地打工,干过厨师,当过保安,在外漂泊多年,却依然无法让自己富起来。2019年返乡种香菇后,他年收入达10余万元,成了当地的香菇种植示范户。

  他叫冯富杰,今年30岁,是土生土长的大宁人。近日,走进冯富杰在大宁县曲峨镇甘棠村的香菇大棚时,他正与工人采摘香菇,谈到自己的种植经历时,言语中满是欢喜。

  “种植香菇有政府补贴,但自己承包大棚、购买菌棒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投资,当时也特别矛盾,害怕投资失败了。”冯富杰介绍,“经过详细了解,得知大宁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特别适合种香菇,而且不愁销路后,我就坚定了种香菇的想法。”

  冯富杰很勤劳,也非常能吃苦。18岁时,他前往上海一家工厂当保安。当保安过程中,他为了有一技之长,辞掉保安工作开始学习厨艺,并在上海干了10年厨师。2014年,冯富杰迎来自己的人生伴侣。婚后,她与妻子一起继续外出打工。

  “工作压力特别大,而且无法顾家,由于收入低,当时想要孩子还得仔细考虑。”冯富杰介绍,“2018年孩子出生后,肩上的责任重了,妻子无法外出工作了,压力也更大了,为了收入经常发愁。”

  为了方便顾家,妻子生孩子后,冯富杰计划在家乡创业,让他发愁的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2019年返回家乡的冯富杰得知家乡有人种香菇后,他赶到甘棠村的香菇大棚了解种植情况。

  冯富杰当时所看的香菇大棚是大宁县返乡创业企业家贺娟英投资的,为了带动家乡群众致富,有多年香菇种植经验的贺娟英决定自己投资、自己种植,然后带动身边更多人发展香菇产业。

  “她就是想让家乡更多的人通过种植香菇富起来,她给别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别人都不相信。”提到贺娟英时,冯富杰这样说,“贺总筹集了20余万元,租赁了甘棠村3个废弃大棚开始种香菇,当时别人都劝她放弃,怕她血本无归,但她还是坚持投资种香菇,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冯富杰被贺娟英种植事迹感动了,而最终打动冯富杰的是他看到贺娟英种植的香菇有了很好的收益。随后,冯富杰详细了解了香菇种植的相关情况,并决定在贺娟英的指导下学习香菇种植技术。

  2019年11月,冯富杰承包了村里的4个香菇大棚,这4个大棚可一次放菌棒115000棒,其中最大的大棚可放36000棒,最小的可放25000棒。

  “只要肯下功夫,就不怕种不好香菇。”贺娟英这样告诉冯富杰。

  “你看,这个香菇上边是有花纹的,就跟开了花儿一样,我们都叫它‘开花菇’,大小适中,品相很好,市场上也最受欢迎。”冯富杰说,“不是所有的香菇都能长成这个样子,但要想种出好香菇,就必须在种植和管理技术上下功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了种好香菇,冯富杰一边通过网络学习种植技术,一边虚心请教,积累种植经验。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控制好香菇生长所适宜的温度,他经常起早贪黑,前往大棚调节温度。

  “经常看天气预报,下雨、下雪、刮风等情况都会影响大棚里的温度,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盖棉被等进行调节。”冯富杰介绍。

  付出就有回报。通过严格管理,冯富杰种植的香菇长势喜人,第一茬香菇就卖了个好价钱。这让他对香菇种植的信心更足了。

  “现在跟我一样的香菇种植户还有好几户,贺总还投资建设了冷库,便于我们储藏,而且香菇只要种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冯富杰介绍,“这批香菇提前就有人预订,我们自然特别高兴。”

  据了解,在贺娟英的带动下,香菇种植技术在大宁县形成了集种植、储存、烘干、运输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了众多群众增收致富。

  “去年挣了10多万元,虽然辛苦点,但是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冯富杰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学习网络销售技术,让大宁香菇销往全国各地,并不断提高香菇的品牌价值,提高香菇种植收益。”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