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陕文喜 张春茂) 南瓜能长250公斤,西红柿披着“迷彩”,各类蔬菜悬在空中,无土却能结出累累硕果……5月17日,这是“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在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参观第2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时看到的景象。
本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采取实地种植与展位展示相结合、蔬菜园艺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经贸洽谈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寿光蔬菜产业的优势,全面汇集、展示、交流、推广国内外蔬菜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和新理念,进一步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菜博会实行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的模式,全面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图形识别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地展实景、技术模式、展商信息等内容,进一步优化数字展馆,游客可通过菜博会官网720度全景VR“网上智慧导览系统”浏览展馆实景“云逛会”,也可以通过数字地展、菜博云商城等了解展品信息。
菜博会展示了智慧农业、生物组培、物联网等前沿技术100多项,管道栽培、岩棉栽培、水培、雾培等栽培模式80多种。七号馆为无土栽培模式展示馆,空中管道栽培、苗床式栽培、螺旋式立柱栽培、漏斗式栽培、吊挂栽培模式、家庭菜园式栽培、浅液流栽培等多种种植模式。
文化与艺术融为一体,创意与特色相映成趣。菜博会打造了独具菜乡特色的创意农业,将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赋予时代内涵,融入蔬菜展览。八号馆为蔬菜文化景观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精心打造“百年伟业”“盛世欢腾”“中华圆梦”“清风廉韵”等20多个大型蔬菜景观,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五号馆为蔬菜廊架园艺馆,融合蔬菜品种多样性,以廊架园艺、“寿光模式”、中医文化为内容创制的蔬菜景观,中心区打造“犇腾奋进”景观区,搭配“福禄寿禧”镌刻大字,内涵丰富,喜庆吉祥。
蔬菜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蔬菜文化为主题元素的专业性博物馆,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与蔬菜相关的文物、图片、资料等,并运用高科技多媒体系统对蔬菜的历史演变、古代人类生产生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了设计再现。馆内还收藏了当地民间古老的农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俗器具等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印记,如同一座连接今昔的“时光博物馆”。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