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立足寿光,服务全国。”5月18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团走进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时,该中心综合科科长孙明介绍,“我们按照标准种植,率先示范,推动蔬菜产业向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蔬菜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寿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是一家“国”字号机构,是国内唯一的蔬菜质量标准方面的国家级平台,为何落户寿光这样一个县级市?孙明认为,山东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地和集散地,设施农业起源于寿光,对全国蔬菜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寿光打造引领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寿光标准”。
好蔬菜需要好标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依托寿光设施蔬菜发展经验,以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为突破口,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链条,集成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形成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启动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02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其中,1项国家标准计划正式下达,番茄、黄瓜2项农业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辣椒、茄子、西葫芦3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和5项地方标准完成评审。
孙明告诉记者,该中心还建成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在山东、江西等蔬菜主产区认定27个试验示范基地。整链条输出寿光蔬菜标准,实现由“技术输出”向“模式输出”转变,提高了寿光种业研发和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以标准化引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柳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成果的最佳实践地之一。
“我们这里有160个温室大棚,都统一按照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编制的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规范运行,如在番茄大棚里使用的设施番茄标准化管理技术模式,从生长环境、设施设备、种子种苗,再到采购初加工等11个环节进行了规定。”寿光市金投集团运营经理韩永琪介绍。
以示范园区为纽带,这样的标准化生产也让普通种植户直接受益。
“160个大棚,除了三分之一是自营,其他全部是农户租赁使用。”韩永琪介绍,种植户缴纳一定租金后可以实现拎包入驻,借助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支持,园区实行统一农资、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园区管理、统一产品检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
“拎包入住”,享受园区蔬菜种、产、销的“保姆式”服务,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示范引领下,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记者 陕文喜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