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6月14日,走进翼城县南唐乡北唐村,一台台大型收割机穿梭于麦浪间,一颗颗麦粒倾泻而下,落地成“山”,玉米播种机紧随其后有序作业。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的轰隆声奏响了田园收获交响曲,一幅幅金灿灿的夏收画卷徐徐铺展。
“今年的小麦长势好、产量高,收购价格每斤比去年涨了两毛钱,老百姓的收益赖不了!”在北唐村收割小麦的联合收割机农机手谭刚强笑呵呵地说。
说话间,谭刚强拿起电话调度农机手到指定的地块作业。“找上门的大多都是没有合约的零散户,长期合作的大户早有安排。”他说,“只要有需求,我就一定要保质保量给乡亲们服务好。”
今年42岁的谭刚强是翼城县里砦镇感军村人。21岁时,他就开着家里的联合收割机,跟着村里的农机手走南闯北,一个收割季下来,就有10000多元的收入,虽然辛苦,但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经过多年实践操作和不断摸索钻研,年纪轻轻的谭刚强对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样样精通,对小麦收割机的操作更是熟练。
由于谭刚强能吃苦且为人厚道,找他干活的农户越来越多。
“白天在麦田收割,晚上就睡在驾驶室,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谭刚强的媳妇王彩云说,“虽然很辛苦,但他很喜欢风吹麦浪、颗粒归仓的情景,种地、收获是他的梦想。”
“小谭,你活儿干得这么好,人又勤快,干脆成立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6月,在当地农技干部的建议下,谭刚强成立了“翼城县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靠着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开始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收割、耕种,当起了职业农机人。
随着时间推移,谭刚强的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扩展到15户,“家当”更是极其丰富——小麦收割机12台、大中型拖拉机18台、玉米收割机8台、“一喷三防”机械3台、果树机械及粮食薯类机具160多套,还购置了3架无人植保机用于喷药。
“种得好、收得干净、损耗小。”刚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声名鹊起,不少村干部和农户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合作社开展粮食托管种植服务,目前稳定托管15000多亩。为农户提供小麦收割、粮食拉运、秸秆打捆、深松整地、玉米播种等“一条龙”作业服务。
“人歇机不停,辛苦大半年的收获就看这几天了,要保证大伙的麦子颗粒归仓。”谭刚强来到一片麦田,环顾一下地势,跨上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穗中、希望的田野上“突突”奔跑。(宋榜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