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收获机正在现场作业。记者 张春茂 摄
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十月,蒲县迎来了2.3万亩高粱的大丰收!漫山遍野飘荡着高粱的清香,农田中处处可见农人忙碌的身影。今年,蒲县当地人购买的10余台崭新的高粱收获机正式开始作业,为蒲县收获高粱提供了有力保证,也带动了更多群众种植高粱的积极性。
高粱收获不再愁
10月13日,蒲县2022年高粱收获机械化示范项目暨高粱全程机械化项目现场演示在蒲城镇曹家庄村下店自然村举行。县政府、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参加,现场还吸引了周边高粱种植户及不少村民前来参观。
现场演示在村民曹建昌的高粱地里举行,4台崭新的高粱联合收获机按照有利的作业位置停放在高粱地旁,高粱种植户及村民纷纷前来观看,眼神中有好奇更有期待。
“我们蒲县终于有自己的高粱联合收获机了,再也不用为高粱收获发愁了。”演示开始后,4台高粱联合收获机在曹建昌的田里开始作业,他高兴地介绍:“往年收获全靠外地收获机,稍不留神就会耽误最佳收获时间,今年收获就方便多了。”
曹建昌是村里的高粱种粮大户,由于高粱耐旱、易种植、好管理,收益也不错。今年,经过与种玉米相比较后,他扩大了种植规模,高粱种植面积增加到1300余亩。在蒲县,还有不少像曹建昌一样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
4台高粱联合收获机的拥有者为蒲县宏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5月,注册资金2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2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县4个乡镇60个村的2000余户农民。
“我们合作社今年响应农机部门补短板、强弱项的号召,通过遴选承担了县里的高粱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项目和高粱收获机械化作业示范项目。”刘艳青介绍,“我们以高粱全程机械化服务为重点,积极引进高粱种植、收获机械,制定了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坚持专业化管理,实现工厂化运作,积极做蒲县高粱农机作业的先行者,为种植户提供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高粱地头换钞票
一边收粮,一边数钱。这是高粱收获时节,蒲县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的景象。
“种得多,收得也多,没有烘干设备,晾晒费时费力,而且还需要有足够大的场地,所以我们这边好多人都选择边收获边卖。”曹建昌介绍,“今年的高粱长势不错,颗粒饱满,平均亩产在650公斤左右,预计纯利润至少60余万元。”
“直接从地里收来的是毛高粱,还需要晾晒或烘干、去除杂质等环节,然后销往四川、贵州等地。”粮食收购商邵彦斌介绍,“方便管理,收益不错,销售不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邵彦斌从事高粱收购已有7年时间。当天一大早,他安排的大货车早早就来到了下店村,对种植户收获的高粱进行收购,并现场结算。
“2022年,我县种植高粱2.3万亩,为保障高粱按时收获,颗粒归仓,我们实施了高粱收获机械化示范项目暨高粱全程机械化项目现场演示。”蒲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副主任庞宏彬介绍,“主要目的就是宣传推广高粱收获机械化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机械收获,提高收获效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蒲县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合作社投资等方式,蒲县今年共引进高粱联合收获机10余台,可满足全县高粱按时收获,并实现了高粱产业在蒲县种植、管护、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政策助力大发展
蒲县山地连绵,沟壑纵横,自古以来就有种植高粱的良好条件。这里耕地面积31万亩,粮食面积23.2万亩,适宜高粱种植耕地达10万亩,种植收入高于传统作物玉米,2022年高粱种植面积达到2.33万亩。
近年来,为了提高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蒲县因地制宜,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为当地的高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蒲县实施了高粱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和高粱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项目。蒲县高粱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以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高粱收获机为重点,以提升蒲县高粱机械化收获水平为目标,申请县财政资金补贴,在蒲城镇、山中乡建立了高粱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点1000亩,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开展了项目实施作业并做好各项作业数据的采集和新机具跟踪考核等工作,并设置了推广标识,适时开展机具推广演示。蒲县高粱全程机械化作业补贴项目,是为解决蒲县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全靠外县机械收获等短板,蒲县统筹整合资金50万元,实施了5000亩高粱全程机械化作业补助项目,补贴标准为“机耕+机播+机收”,每亩补助100元。此项目旨在通过实施高粱耕、种、收全程机械化项目,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杂粮全产业链生产,补齐补强蒲县农机发展短板,形成适合本地成熟的技术规范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在广大农民中树立典型,产生示范效应。
“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提高了蒲县高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积极服务全县杂粮产业发展大局,为提高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蒲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秦新平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上级相关政策和要求,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业服务组织完善高粱全程机械化装备,助力全县杂粮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 刘静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