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70年 临汾农业发展大变迁

2019-11-02 09:56: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机器收麦

人工收麦

  临汾新闻网讯 经过70年的努力,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应充足,内部生产结构逐步调优、农林牧渔全方位发展。

  ●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全市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34.8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256.8万吨,人均粮食分配量从251.3公斤增长到570.7公斤,实现了粮食供给从短缺到丰年有余的历史转变。

  ●蔬菜产品供应充足。2018年,全市设施大棚9857个,设施蔬菜播种面积4.7万亩,产量27.6万吨,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18.4%、产量的31.5%。

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场

人工养殖

现如今丰盛的“菜篮子”

过去的蔬菜品种单一

  ●畜禽养殖规模发展。2018年,全市猪存栏872161头、羊存栏917452只;家禽存栏1295.7万只,比1983年增长2.3倍。全年肉类总产量15.4万吨,奶类总产量4.3万吨,禽蛋产量13.1万吨。

  ●林业经济大力发展。全市林业产值从1949年的102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8.9亿元,每年造林面积从最初的900亩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亩, 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1.4%。

现如今逐步完善的水利设施实现农田有效灌溉

人工打井

  经过70年的变迁,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特色现代农业得到稳步发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当前,全市共有机电井12377眼,排灌机械12067台,全面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零的状况,全市30%的农田能够实现有效灌溉。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8.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数量从1949年的一无所有增长到15995台和35873台。2018年全市机耕面积534.9万亩,机械播种面积640.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9.9%。

人工收割

90年代履带式拖拉机作业

现代化收割作业

无人机植保作业

  ●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581个,国家级示范社26个,省级示范社248个,市级示范社214个,县级示范社328个。

昔日农村旧貌

美景如画的新农村游人如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坚持不懈保民生,千方百计增收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630元,比1958年增长了210.5倍,年均增长9.3%。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正在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记者:闫锐鹏 摄影报道

  图片提供:闫锐鹏 孙宝索 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