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拟人手法写新闻

2013-08-12 17:12: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 蒋剑翔

“叮——咚——叮——咚——”。在大自然这美妙的世界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小溪姐姐”了!清清的溪水潺潺的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她七弯八拐地在大沙滩上像蛇一样哧哧溜溜地寻找什么。小溪的水花和沙纹搓揉出一些细碎的呢喃。

她从两山之间的小谷之中流出来,落在一块天然岩石的峭壁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她溅落在石块上的时候,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大滩水银,受了一种奇妙的压力,变成细细的水花。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只特别长的,她们垂在水面上,“啪——啪,啪”,像几个在溪边打闹的孩子,互相泼水。遇着水鸟站在枝桠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柳枝拍打着水面,因为她是伴奏。这是一曲优雅的小调,也是一首新的森林三重奏。

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溪水从我脚下淌过,我这才回过神来,从美妙的音乐中探出头来,溪水在向我打招呼,我发现,在明丽的阳光下,她像一条银龙在翻滚,跳跃……

这是一篇关于写小溪的文章,作者是谁我说不上,但却比较喜欢它。为什么呢?因为它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事物,把小溪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太可爱了。

拟人,就是借助想象力,把物乃至抽象概念写成人,赋予人的动作、语言、思想、感情和性格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童话、寓言、诗歌、科普小品中常常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孩子们特别喜欢读。新闻作品很少采用这种表现手法,但一旦运用得恰当,效果会特别好。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

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经济日报》一条报道长城学会成立消息的导语,也写得非常亲切动人:

当万里长城缓缓步入2644岁(从公元前657年有文字记载算起)高寿之时,一桩喜事降临她的脚下:中国长城学会25日在北京诞生了。

这里,古老的长城成为了一位高寿的老人,寿星得喜事,青春焕发,这多新鲜!

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写新闻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活灵活现,就会有“人情味”,就会给人以亲切感。有亲切感的新闻,自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2011年7月13日,永州潇湘农商银行将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正式挂牌。挂牌之类的报道太多了,按常规写法毫无新意。为了在挂牌当天引起人们的注意,记者大胆采用拟人手法,在《永州日报》头版头条推出一篇新闻稿:《潇湘农商银行今日款款向您走来》。其中导语写道:

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潇湘农商银行在改革中一路走来。谁曾想到,19年前在冷水滩头呱呱坠地的潇湘城市信用社,如今破茧成蝶,亭亭玉立,已成为潇湘大地上土生土长的金融坚兵。

当天,潇湘农商银行授牌仪式在冷水滩南华大酒店隆重举行,省、市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大家看到摆在桌上的《永州日报》,会心地笑了。

如何把新闻写活,拟人手法值得一试。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