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当既精又短

2014-02-14 16:19: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闻报道,当既精又短

2013年9月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了杨敏撰写的《新闻报道,当既精又短》一文,他认为:新闻报道应当大力倡导写短文、说短话,让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充满故事性与人情味,凸显“官话民说”“有话直说”的风格。

搞文字的人深知,长文好写,短文难凑,且“越短越难”。好的新闻报道,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新闻是否鲜活、是否写得精彩。若套话、长话连篇,报道生硬干瘪和套路化,缺乏生活气息和可读性,自然起不到感染人的功效。写报道难,写好报道更难,把报道写得既短又好难上难。洋洋洒洒、言之无物的报道,饱受诟病,但推崇短而精的文风又遭遇习惯惰性,因为“按照原来的套路写,大家都驾轻就熟,而要创新方式写,就需要花工夫费力气”。所以,“要对消息、评论、通讯等都有一些细则,让大家有一个规范”,用几百字就能表达、就能写好的,不允许其写成几千字。

但是,倡导短小的报道,并非说长篇报道就不可取。有些重要的内容,有些深刻的道理,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总的原则是,无论写人,还是议事,都要惜墨如金,力求精辟、独到,言简意赅,为读者送去“美味佳肴”。

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发现力

2013年9月23日人民网刊登了陈栋撰写的《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发现力》一文,他认为“新闻发现力”延升内涵是:作为记者,写出独家新闻、获得新闻类大奖是职业的驱动与要求,但若真正做到确实很难。事实上,好新闻常常就在身边,但是好新闻不是 “写”出来的,关键在于新闻线索的及时发现。如果炼就一双辨识价值新闻的 “慧眼”,那么,好新闻就逃不过记者的敏锐 “眼光”。当然,新闻发现力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新闻事实所含价值感知的大小上,则远远不够,它还反映在对价值优劣、好坏的鉴别上。因此,对于新闻事实传播效果作出前瞻性的估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