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刚刚跨进新闻大门时,就看到一本新闻书中这样写道:中国新闻前辈范长江认为,记者要有健全的人格。
这句话我在心中铭记了20多年,随着我在新闻活动中遇到越来越多的各种复杂情况,越觉得范长江的话道理深刻。如果一个记者没有良好的人格,就不可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一个记者要写出好文章,思想根基就要扎在最广泛的社会生活当中,这样才可能最大发挥媒体作用。
2003年底我在丹东调查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上百人等着回家过春节。我带着一名年轻记者深入工地采访几十名工人。为取得证据,我们冒着危险走进工人的工棚中,然后去直面工地上的恶势力头目,掌握了工地一些黑手摧残工人的大量证据。当我听到一个工人述说,工头不给工资,最后给他十几袋水泥,他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搬运,推到半路车又坏了,大年三十,一路千辛万苦,回到家已是大年初一上午了。我的心被震颤着……
扬善惩恶,伸张正义,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用了近一周时间调查,取得大量证据,写出《工地“黑手” 连造“血色惨案”》,对这个工地违法犯罪行为连续报道,引起丹东市委、市政府重视,最后不但100多名工人拿到了工钱,还将这个专门欺诈工人的恶势力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多年来为弱者讨公道,我的感受是如果没有灵魂深处那种职业责任感的支撑,随时会半途而废。揭露黑暗,探明、揭露事实真相,需要坚守!
有的真相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调查中会面临许多诱惑或恐吓。
我曾经怀揣温度表在居民家中的椅子上静坐彻夜,为的是体验供暖不好而饱受寒冷;曾经在漆黑之夜空楼里披着棉大衣守候两昼夜,为的是证明沈阳“鬼楼”是荒谬谣言;曾经凌晨去沈阳南塔鞋城扮三轮车夫,为的是彻底揭露那些收黑钱的不法之人;为了配合公安揭露假币黑帮,我领着部下三下合肥,冒死暗访,在公安部指挥的“猎鹰行动”中打掉一个假币诈骗团伙,缴获花边假币54万元;为了清除路霸,曾经面对20万买我一支胳膊的恐吓;曾经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突发事件现场,每天晚上把传呼机打到震动档放在枕头下,这样不至于让老婆孩子被一夜数次响起的声音惊吓……
我体会,这些年之所以保持了恒久激情,是因为记者的职业意识使然,它包含着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这种职业意识是做一个优秀记者的最基本要求。
这些年来所以写出大量社会反应强烈,深受读者欢迎的报道,总结起来就是三种作风和一种精神渗透在我的采访实践中: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清正廉洁的作风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这是我多年来的立足之本,也是我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石。
(栾俊学)
(据人民网)
【责任编辑: 刘静】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新闻背后故事:新闻永远是“人”的新闻
下一篇: 时评莫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