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 标点在标题中的独特表达作用

2011-12-08 09:4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制作新闻标题是一门艺术。标题要制作得好,固然需要在概事达意、字法、句法上下工夫锤炼。但也要下工夫锤炼标点,要注意发挥标点符号在新闻标题中独特的表达作用。对此,许多人不重视它,把它看得无足轻重。其实,不是无足轻重而是大有讲究,有时甚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就流传过这么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富翁,在聘请教书先生时,要讲明供给的膳食是很菲薄的。当时有个应聘的先生一口承允,并给他写了一张不加标点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见,心中暗喜,便轻声念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就欣然签了字。那知,吃第一餐饭时,这位先生就大喊大叫起来:“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并拿出合约来,一字一句地指着说:“我们不是明明签订‘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结果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自认晦气。可见,标点符号确实是书面语中辅助文字、记录语言、表达语言和感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最富于概括力和感染力的新闻标题来说,要下工夫锤炼标点,让其发挥出独特的表达作用尤其显得重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篇动员舆论、制止内战的题为《起来!制止内战!挽救危亡!》的文章,这则标题中,那三个感叹号的连用,表达出了特别引人注意的语气和急切、紧迫的心情。
标题要做得活,才能引人注目。新闻既然是对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那么“活”就是对作为新闻反映的对象——变动的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它(包括标题)的一个根本属性。要标题“活”起来,标点用得精巧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新闻标题,要以极为经济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的。我们既要重视在“言文”的字法句法上多下工夫锤炼,又要在标点的锤炼上多做努力。在标点的锤炼上,总的来说,一是要用得省,二是要用得巧。
(一)所谓“省”,就是说在无助于表情达意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会引起歧义或让人费解,可不用标点,以利于标题的紧凑或不至于影响版面的清秀。那么,怎样的情况下,标点可以省用呢?
 有时候引题与主题,主题与副题,虽然都同属一句话,但结构比较简单,或句中虽有并列的词和词组,相互联系很密切,又是常用语,读者可以不借标点符号的帮助,就能了解它的意义,可以省用。
所谓“巧”,就是要因文巧布局,根据特殊语言环境的要求,通过选用最恰当的或有特殊表达效果的标点符号,使文章表达得更加确切,使语气、感情表现得更加逼真,使题内需要突出的部分醒目地显示出来。要做到“巧”首先要“熟”,要熟练地懂得几种特殊表达作用的标点在标题中的用法。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