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开头“十一法”

2008-11-01 11:4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接上期)六、讲故事型开头。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说,旧传播模式的一个根本东西,就是“宣传味”。李希光强调,运用讲故事的理念才能有效地摆脱旧的宣传模式。
山西农民申纪兰是著名劳模,全国惟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郝斌生、王占禹和张维敬三位记者合作采写的《申纪兰的市场观》,其第一部分就是一个典型的讲故事型开头。请看原文:
鸡刚叫过三遍,申纪兰就起床了。她穿上藏青西服,裹上那条嫣紫色围巾。像往常一样,用一把锁虚挂在家门上——这是向找她的人传递一种信息:她出门了。
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脚下踩着白茫茫的积雪,留下这位76岁老人的脚印。村党总支书记张高明对老申说,今天是12月8日,是焦化厂点火的日子,你要多说几句鼓励的话。申纪兰一边答应一边思索着讲话内容:技术不过关,一次次停业整顿,企业会诊,应该抹去客套话,借此机会敲敲警钟。来开会的都是合股人,一切都是市场化运作。亲兄弟,明算账,犯不上谁谢谁。她想强调的是责、权、利,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记者在采访、调研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技能,但在新闻的具体写作中,只能运用一样技能:小说家的叙述技巧。西方新闻学教授们普遍认为,讲故事型开头是有感染力和战斗力的。除非是突发性事件写作,记者应该尽量在写作中,追求报道的故事化、人情化和戏剧化的过程,注重细节与现场描写,使新闻一开头就有声有色,能够把读者吸引住。
七、生平型开头。在所有对任长霞事迹的报道中,新华社7000字的通讯《警察任长霞》最为独特:文字不露悲伤,可却能让读的人几次落泪。女记者朱玉如此这般写出长文的开头:
任长霞5岁时就喜欢拈枪弄棒,精神头大得很。
开始读书,任长霞喜欢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书籍,有空就抱着啃。当时的警服上白下蓝,任长霞喜欢,大街上一看到穿这类衣服的,就盯着看。
高中毕业,任长霞要报考警校。可她1.58米的个头,根本达不到警校女生1.60米的最低录取线。这姑娘有主意,她穿上高跟鞋,再穿上能盖上鞋跟的长筒裤,昂首挺胸去体验,量身高时使劲往上拔着,恨不得把头发丝都乍起来……
她如愿变成了警察任长霞。
据通讯的作者朱玉介绍,记者们写任长霞,几乎把所有自然界的植物都比喻遍了,可她偏不这么写。“警察任长霞”这几个字在朱玉脑海中挥之不去,怎么绕都绕不过。朱玉知道,找到方向了——任长霞首先是个警察,得把警察味写出来。以上稿件之首不到200字的生平介绍,把“警察”二字凸显出来,奠定了文章的基础。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