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ABC

2009-07-17 10:2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次序语后边不能用冒号
第一:左邻右舍应互谅、互让,互相尊重;第二:居民要有公共道德意识;第三:邻里间要互相帮助。
上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后边用冒号是错误的,应改用顿号。
一句话未说完不能用句号
民工工资被拖欠,固然与其自身法律意识不强,不注意签订劳动合同有关。但是,更深层的原因是有限的打工机会和庞大的民工人群的矛盾,造成民工在打工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找工作时不能有更多的发言权。
上例中“固然与……不注意签订……合同有关”这句话并没有说完,后边还有“但是……发言权”。因此在“有关”后边用句号是错误的,应改为逗号。
“××说”最基本的标点用法不该错
1.“你也喜欢3D吗”?我问道。
“当然了,挺好玩的,我们哥几个还中奖了”。
上例直接引语的问号和句号,均应改放在引号里边。即改为:
“你也喜欢3D吗?”我问道。
“当然了,挺好的,我们哥几个还中奖了。”
2.他说,“一个羊是放,两个羊也是放,怎么不行?”
例2中“他说”后边用逗号是错误的。“他说”后边有直接引语,它们之间不能用逗号,而应该用冒号。上例应改为:他说:“一个羊是放,两个羊也是放,怎么不行?”
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
承包工程的老板现在被抓了,不知道该怎么要钱?
上例句末用问号错了,应用句号。“不知道该怎么要钱”这是个陈述句,句末只能用句号。如果去掉“不知道”单说“该怎么要钱”才是疑问句,可以用问号。
疑问句后边不能用句号
眼看青丝如黄叶般“凋零”,你是否束手无策。别过分担心,秋天掉发较多只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
上例中“你是否束手无策”不是陈述句,而是疑问句,所以其后用句号是错误的,应用问号。
介绍价格不能丢掉计量单位
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的收盘价格就已经达到了118.31元。
上例中介绍黄金的收盘价格时只说“达到了118.31元”不妥,因为漏掉了计量单位就无法说明问题,这118.31元,是一盎词的价钱,还是一磅的价钱?根据正文原意,应为“达到了每克118.31元”。
非公历纪年应加注
昭和是日本的一个年号,昭和63年也就是1988年。
例1中“昭和63年”的“63年”错了,应为“六十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复合量词书写错误
1.7年里,他救治边防官兵216人(次),为边防各族群众巡诊看病达600人(次)。
例1中两处的“人(次)”都错了,应为“人次”。有人总是给“次”加上括号,如“辆(次)”、“架(次)”、“车(次)”等,这些写法都是错误的,均应删去括号。
2.资助标准为:小学阶段200元/人/学年,初中阶段666元/人/学年,高中阶段1000元/人/学年,大学阶段1000元/人/学年。
例2中复合量词“元/人/学年”都错了,应作如下修改:“200元/人/学年”应为“200元/人学年”、“666元/人/学年”应为“666元/人学年”、“1000元/人/学年”应为“1000元/人学年”。
“尺”和“英寸”应换算成“厘米”
1.由于天然沥青夹在土层之中,厚度仅为二尺余。
例1中“尺”是非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早已明令禁止使用,因此该换算成厘米才能见报。根据换算关系,“二尺余”应为“60多厘米”。
2.从年初开始,12英寸、15英寸、17英寸的宽屏笔记本电脑都开始动作不断,形成三是鼎立之势。
例2中所有“英寸”都错了,根据国家法定标准,均应改为“厘米”。按换算关系,12英寸应改为30厘米、15英寸就改为38厘米、17英寸应改为43厘米。
概数书写错误
1.我在王家梁附近卖无烟煤都4、5年了。
例1中“4、5年”是概数,但写法错了,应为“四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三四个月 十三四吨  一千七八百元 
2.华厦银行的目标是在一、两年内占据首府银行份额的2%-3%。
例4中的“一、两年”应为“一两年”。   

(校检室供稿)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